漫画台破解版无限果币 最新通报!这26款APP全部下架,速自查

最新通报!这26款APP全部下架,速自查

12月3日,

工信部曾向社会通报了

60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

今日据工信部官方发布,

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

尚有26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并依法组织对其进行下架处理。

下架的应用软件名单

序号

应用名称应用开发者应用版本 1微脉圈北京助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1.7.7 2通辽团通辽市通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7.09.201031 3VIP陪练上海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9.2 4九元航空九元航空有限公司2.0.8 5探位手机定位寻人北京聚量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8 6小蚁摄像机小蚁科技有限公司5.2.9_20201208 7通讯圈深圳立志捷科技有限公司4.5.0 8蜜月直播深圳谷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6.11.3 9蝴蝶直播深圳美明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4.5 10通讯录同步助手武汉哒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4.4.1 11快票出行河北快票出行旅游服务有限公司3.3.3 12嘿哈猫健身湖南嘿哈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1.2 13酷爱直播金华就约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2.2 14卡友地带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34 15防盗监控-对接网络摄像头(防盗监控-对接监控摄像头)英德市木棉科技有限公司8.7.2 16微课掌上通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3 17酷酷小游戏杭州家之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0.7 18皮皮语音包变声器深圳市小粉鱼科技有限公司1.1.9 19缘分百分百成都雍景科技有限公司5.2.0 20最美证件照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4.3.01 21今日赚成都凡微科技有限公司1.6.8 22惠装装修成都快乐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6.5.8.0 23如丽整形成都美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4.2 24宝宝学拼音成都知慧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9.0.3 25推事本智慕时代科技(成都)有限公司6.1.5 26火车票达人成都博煜科技有限公司3.9.4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来源: 烟台公安

月活超过优酷后,红果为何无法躺平?

文 | 智见 Time,作者 | 王星,编辑 | 308

在将近两年的狂奔之后,红果短剧给整个网络视频行业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震撼。

根据互联网数据分析平台 QuestMobile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红果短剧在 2025 年 6 月的月活用户达到 2.1 亿,同比增长 179%。对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河马剧场月活才 4528 万,连红果的零头都够不着。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月活数据上,红果短剧超越了优酷的 2.006 亿。

这也是短剧平台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月活数据上超越传统长视频平台——要知道,红果短剧仅仅诞生两年时间,而以优酷为例的长视频平台已经深耕互联网将近二十年。

红果短剧能这么「开挂」,除了自身在产品特性和商业模式层面的加持之外,也离不开字节跳动这颗大树的资源加持——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参与、催生并且享受了短剧细分赛道的发展红利。

然而,虽然红果短剧暂时坐稳了头部第一的位置,但在急速变换的行业之中,它还不能够高枕无忧。

短剧行业的「红果效应」

从整个短剧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红果短剧并非是先行者。

短剧行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 2020 年,那时红果短剧尚未问世。最初,依托微信生态的付费短剧小程序悄然兴起,5 分钟一集、动辄数十集的「投流微短剧」迅速风靡。

凭借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短剧迅速开始风靡,成为打工人的最佳消遣产品,为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提供碎片时间的娱乐消遣——从商业模式来说,一波在短剧市场抢险试水的玩家,也确实凭借付费模式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面对这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坐拥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字节跳动自然不会错过。

于是,在精心的准备之后,红果短剧在 2023 年 8 月正式面世,并且在商业模式上采用了与以往付费模式完全不一样的商业逻辑——也就是免费模式。

红果短剧的横空出世,给整个短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凭借内容的快速供给和抖音的流量加持快速获取了众多用户群体,在自身体量飞速增长的同时,推动整个短剧行业的水涨船高,并且不断破圈。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红果短剧已经诞生了 17 部播放量突破 10 亿的爆款作品,成为拥有最多 10 亿级播放量爆款的平台。

另一方面,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免费模式的加持,也对旧有的付费模式形成降维打击,并且整体层面改版了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

比如,根据《2024 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免费模式的用户占比,从年初的 11% 一路飙升至年中的 50%,在短短 10 个月内完成了对付费模式的反超。

需要说明的是,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逻辑非常简单:用户虽沉迷于短剧的吸引力,却普遍抗拒「疯狂氪金」。比如,DT 商业观察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超六成观众首选寻找免费资源,超半数愿意通过观看广告解锁内容——既然几秒广告即可换取正片,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一系列要素的叠加之下,红果短剧构自身建了一个巨大的短剧「飞轮」。与此同时,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短剧平台,凭借更大的用户体量后来居上,成为驱动市场规模扩张的主力军。

当然,最头部的玩家,依旧是红果短剧自己。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免费模式下,广告自然成为红果短剧的核心变现支柱。

实际上,随着破亿、破十亿的短剧层出不穷,涌入短剧渠道的广告主也日益增多。《2025 年 H1 微短剧行业观察与营销指南》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共有 149 个品牌涉足微短剧营销,其中 52%(77 个品牌)为首次入局者,味达美、好想来、橘朵、威王等品牌成为代表。

尽管广告是主力,但在广告之外,红果短剧还是在偷偷试水付费玩法。

2024 年,坚持免费模式的红果推出了会员服务,提供周卡、月卡、季卡和年卡(价格分别为 8 元、30 元、78 元、260 元),让会员「畅享海量视频」,免除广告打扰。

这一模式的引人之处在于:会员订阅以其明显的价格优势,赢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相比单剧购买动辄数十元的支出,购买会员让用户可以观看数千部短剧,而无需为每部剧集单独买单。

无独有偶,抖音短剧也上线「短剧卡」,以首月 8 元、常规月卡 18 元的更低价格切入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上的部分精品短剧仍采用独立付费模式,未纳入会员内容库,形成了「会员+单剧」的混合付费体系。

由此可以看到,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短剧平台已形成清晰的变现路径——广告、会员与单剧付费,它们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商业生态。

流量焦虑,与虎视眈眈

红果短剧的快速起势,有一个无法忽略的大背景: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几乎各个细分赛道都已经步入成熟饱和期,整体流量增长已触及天花板。

在这一片存量红海中,短剧赛道却成功抢到了流量。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揭示,截至 2024 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已高达 6.62 亿,其用户粘性更是惊人——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 101 分钟,已与即时通信应用并驾齐驱。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爆发速度:微短剧仅用不到五年便触及这一用户体量,而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达到同等规模则分别耗费了 12 年、26 年和 11 年。

那么,回头来看,红果短剧为何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获得超过 2 亿的月活用户?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于:在整个短剧行业本身所具备的「满足用户手机看剧需求」的行业逻辑之上,红果短剧的发展,拥有一个在整个行业内都独一无二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字节跳动的生态优势。

比如,来自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5 月,红果短剧高达 88.3% 的流量源自抖音。

实际上,字节体系内部已构筑起一条成熟的短剧产业链,上游依托番茄小说的海量 IP 资源构筑内容壁垒,下游则通过抖音平台分发精准触达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红果短剧的引流策略尤为巧妙:用户在抖音沉浸观看数集短剧、兴致正浓时,才会被适时引导下载红果 APP,配合「免费看剧」的醒目标签,转化水到渠成。

当然,存量竞争时代,流量格局此消彼长——而短剧鲸吞的巨大流量池,自然引发了其他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视频平台的集体焦虑。

于是,在经历了长短不一的官网之后,长视频平台纷纷切入到短剧赛道积极应战。

比如说,腾讯视频计划今年集中上线超过 350 部竖屏微短剧,并在微信生态内低调推出独立短剧产品「火星短剧社」,同样主打竖屏形态和「免费+广告」模式,直指红果腹地。

再比如,芒果 TV 则祭出「精品化」大旗,宣称将以长剧制作标准打造 3-5 部「超级头部」短剧,并高调宣布将《还珠格格》《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等经典 IP 改编为短剧,展示其以品质突围的决心。

就连一直高度重视长视频赛道的爱奇艺,也不得不在 2024 年 9 月的 2024 爱奇艺 iJOY 秋季悦享会上,宣布面向微短剧进行全面布局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后来者普遍摒弃了红果早期依赖的海量内容供给模式,转而聚焦于制作门槛更高的精品内容。

不过,颇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作为短剧市场的后来者爱奇艺一面向红果伸出合作橄榄枝——年初宣布 IP 联合开发;另一面却又暗藏锋芒,其 CEO 龚宇不久后便公开指责红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暗示存在排他性协议。

而在与爱奇艺的合作不了了之之后,红果短剧又在 2025 年 4 月与芒果 TV 正式达成系列合作,双方将围绕优质成品短剧授权、IP 联动开发及联合出品、短剧商业化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视频平台外,小红书、拼多多等看似与短剧关联度不高的跨界玩家,也在陆续切入短剧市场。

虽然新玩家一时半会儿还撼动不了红果的位置,但红果短剧也有自己的压力。

来自 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红果短剧其用户增长呈现清晰的阶段性放缓:其 MAU 在 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1 月环比增长 5.06%,2025 年 1 月至 3 月增速降至 2.09%,3 月至 5 月又进一步收窄至 1.50%。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变,短剧也不例外。而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头部玩家的竞争重点自然从拼流量转向拼留存。

在这个大背景下,红果短剧明显已经调转船头,把宝押在了内容精品化上。

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进入到 2025 年,短剧行业的内容精品化,本质上是基于这个行业——在经历了早期良莠不齐的内容供给和泥沙俱下的野蛮生长之后——需要提升其用户存在价值的内在需求。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外在监管压力的结果。

而对于红果短剧来说,来自监管的压力对于内容精品化的触及更加直接。

尤其是在 2024 年 12 月下旬,在被广电主管部门约见后,红果短剧快速反馈,在官方账号发文表达了高度重视,并表示将对平台上所有剧集进行逐一排查,对于发现的违规内容立即采取下线等措施。

不仅如此,红果短剧还表示,对已经受理尚未上线的剧集将按照全新标准重新评估,从严打击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

尽管红果短剧的内容精品化之路早已经开始,但从外界的视角来看,这次约见,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红果短剧走向精品化的重大节点。

回头来看,红果短剧的精品化转型,首先从深入产业链开始的。

今年 5 月,抖音集团打出了一个关键牌:成立「短剧版权中心」,彻底打通红果与抖音两大平台的短剧生态。

这一动作,不仅是为了整合内部资源,也是为了加强版权管理,构建起资产壁垒。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中游,红果则正在上演一场「人才争夺战」。

为竞逐优质内容的制作方,红果搭建了「三驾马车」:深度参与创作的定制剧、专注 IP 孵化的版权剧、高效采购的引入剧。其中定制剧与版权剧采用「保底+分成」模式,分担制作方的成本风险。

今年红果升级的「果燃计划」更大幅提高审核标准,以更高投入撬动精品内容产出,希望吸引更多的标杆厂牌——听花岛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听花岛的制作负责人赵优秀曾公开表示:目前行业从业者可能普遍会想赌爆款率,一百部短剧里最好出来五到十部爆款,但我们想的是,做十部短剧,九部都是爆款,我们会更关注整体的规模化爆款,这是和大家不太一样的地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听花岛今年上半年出品的《家里家外》将单剧制作成本推高至 300 万元,刷新行业天花板。

而从平台扩展的角度来看,就在红果短剧专注精品化的同时,红果自身也正向「超级APP」进化。

在红果短剧 App 中,短剧只是入口,电影、听书、小说、漫画等内容板块相互导流,形成生态闭环。用户可能为听书而来,却被短剧留住;或者因追剧入坑,继而探索其他内容。

由此,字节的意图变得更加清晰——对内整合资源打通生态,对外构筑产品矩阵形成合围;既通过精品化深挖存量用户价值,又借细分平台开拓增量空间。

显然,这种变化,也是在顺应「短剧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时代」的行业大趋势。

不过,竞争远未终局,而变化还在继续。

事实上,当中国短剧行业的发展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当手握 IP 与流量的后来者依旧在各自的不甘心中虎视眈眈,当用户对于短剧质量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一骑绝尘」的红果短剧,还需要在下一段赛程中继续证明自己——毕竟,这是一条眼下还远远看不到终点的路,流量强大如字节跳动,显然也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

华南农业大学,太宝藏了吧!

在“花城”广州,

有这样一所高校,

它是我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上

创建最早的学校之一,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

位居全球前列。

图为华农校园风光。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建校百年来,

华农师生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华农首任院长丁颖

被誉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水稻类型;

华农荔枝科技创新团队育成了

世界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

……

在华农校园里,创新每天都在发生。

图为华农校园风光。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百年高校深耕农业科学

华农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

(后改称为高等农林讲习所)。

图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后改称为高等农林讲习所)。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

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

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

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

1984年,学校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图为毛主席题写的“华南农学院”校名。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经过110多年的发展,

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一所

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共设95个本科招生专业,

涵盖农、工、理、文、史、经、管、法、

艺、哲等十大学科门类。

图为丁颖像。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农的作物学科已有百年历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

丁颖院士率先开始水稻育种研究,

在我国稻作史上首次用

野生稻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奠定了作物学科发展的基础。

华农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团队

在继承发展“丁氏稻种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了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稻种资源圃,

保存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野生稻资源。

图为1963年,卢永根(右三)随丁颖院士(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1955年,

丁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后来,丁颖的秘书兼科研助理卢永根、

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均当选中科院院士,

三人书写了“一门三院士”佳话。

图为华农农业工程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收获机在田间工作。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农农业工程学科同样历史悠久,

农业工程团队负责人现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该团队突破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

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

创建了世界上首个水稻无人农场,

目前,团队已在全国15个省份启动了

超30个无人农场建设。

近年来,华农的国际化发展脚步越来越快。

目前,华农已与49个国家和地区的

17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

签订了272份合作协议,

牵头组建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图为华农校园风光。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此外,华农还与15所中拉高校签署了

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成立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

现有7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近20项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招收普通高考考生。

华农人的“牛”学问

漫步在华农校园,

你将会偶遇

牛“学长”、“奶牛妹”等校园明星。

图为华农校园里的牛“学长”。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据了解,华农的养牛传统已有多年,

这群在校园里悠闲散步的牛牛住在

兽医学院临床实习基地。

因为常年与华农师生、居民相处,

它们都养成了温顺、不惧人的性情,

是校园里的牛“学长”。

它们不仅是华农师生的“拍照搭子”,

更是教学实践的好帮手。

图为华农学子以牛为友,训练兽医临床诊疗基本操作技能。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在课上,学生们以牛为友,

训练兽医临床诊疗基本操作技能,

不少兽医学院的学生

还以其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

除了“网红”牛牛以外,

临床实习基地里还饲养着

骏马“摩卡”和两只奶牛,

它们都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明星”。

图为华农校园内的小奶牛,出生于2024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据悉,华农兽医学科发展至今近七十载,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形成深厚积淀,

并在国内最早设立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

禽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水果大学”的甜蜜事业

华农校园内种植了许多观果植物,

据统计,

作为景观植物种植的果树共计10多种,

包括荔枝、龙眼、莲雾、黄皮

芒果、杨桃、桑葚、番木瓜、菠萝蜜

嘉宝果、人心果、蒲桃等,

是名副其实的“水果大学”。

图为华农校园内种植的荔枝。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图为华农校园内种植的菠萝蜜。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图为华农校园内种植的番木瓜。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农人对水果情有独钟,

还体现在科学研究上。

今年6月,

华农荔枝科技创新团队的最新成果

“仙桃荔”成为新晋“网红”。

仙桃荔比普通鸡蛋还大一点,

放在手中形如一颗小“仙桃”。

图为“仙桃荔”。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这是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团队

历时15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肉厚味佳,

可与白糖罂等早熟品种同期上市,

常温条件可储存5至7天,

低温条件下可保存一个月。

据介绍,华农荔枝科技创新团队

老中青三代接“荔”攻关,

已主持或参与育成了19个荔枝新品种,

包括观音绿、岭丰糯、井岗红糯、

巨美人、冰荔等,

不仅风味绝佳,

更将荔枝鲜果供应期大幅延长。

图为“脆蜜”果肉晶莹剔透。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农还育成了世界首个

“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

这份全球独一门亲事的结晶,

果肉嫩脆,滋味甜蜜。

据了解,“脆蜜”仍然是一个龙眼品种,

以其晚熟性和抗寒性可以使龙眼产区北移,

扩大产区,拉长产期,

将来中秋节也能吃到广东龙眼。

图为“脆蜜”特写。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华农人不仅研究水果,

还能在课堂上免费吃水果。

2016年起,华农园艺学院开设

《水果品尝鉴定与文化》选修课,

如今已经成为华农“爆款”课程。

无论是“脆蜜”等华农团队选育的新品种,

还是香蕉、菠萝、李子、桃子、枇杷、

杨梅、小番茄等常见的水果,

任课老师都会带到课堂上给学生分享品尝。

华农春天美如漫画

华农的四季,是“百花缭乱”的浪漫。

尤其是春天,

成片的宫粉羊蹄甲绽放成海,

樱花、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炮仗花、

茶花、玉兰花、紫花风铃木等也争奇斗艳。

图为华农校园内成片花海。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每年三月,校园内各处种植的

宫粉羊蹄甲和白花羊蹄甲争相开放,

织成一片粉白相间的花海,

让整个华农都加了一层梦幻滤镜。

图为华农校园内成片花海。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动物科学学院旁的樱花林,

既有红樱的明艳,

也有粉白的清新,引人驻足。

图为樱花。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图为樱花。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黄花风铃木满树明黄,

与紫荆花相映成趣,

共成靓丽风景。

图为黄花风铃木。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图为黄花风铃木。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湿地公园里静谧的睡莲,

粉白相间,在碧波中荡漾;

淡雅的荷花亭亭玉立,随风摇曳。

图为睡莲。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图为睡莲。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有一种酸奶叫——华农酸奶

说起华农,不得不提“华农酸奶”。

华农酸奶厂起源于20世纪初期

岭南大学农学院的乳产制造场,

如今已在广东地区负有盛名。

图为华农酸奶。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我们国家也能研发出自己的乳业工艺。”

在那个国内奶制品缺乏的年代,

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畜牧兽医系教授李永禄

决心深耕研发领域,

开创国内乳品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

第一款玻璃瓶装的华农酸奶诞生。

研发人员经过数次尝试,

将酸奶调配成符合大众口味的

酸甜味道和醇厚口感,

开始在校内供给师生。

1997年,

学校正式成立华南农业大学乳品厂,

“华农”牌系列乳制品也逐渐走出华农,

真正进入广州本土市场。

图为华农酸奶厂全自动生产线。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从乳品加工实验室到

如今规模化的现代化企业,

华农酸奶与华农同步发展。

此外,华农酸奶还与学校共同开展了

产学研的相关课题与项目,

并作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

勤工俭学和实习岗位。

图为华农酸奶文化馆。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历经几十年发展,

华农酸奶产品逐渐增多。

走进华农酸奶文化馆,

还能喝到以华农酸奶为灵感来源的

各类创意饮品。

华农这所百年农业高校,

还有很多“宝藏”等你挖掘!

部分文字素材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

记者:孙秋霞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相关问答

请以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_作业帮

记的小时侯我就爱看书,它摇响了“开心果”点燃了青春梦.长大以后我则爱看漫画与世界名著,漫画书让我的青春在笑声中闪光,心灵在快乐中成长,书中的每一个故事...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