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
《与友人书》是明朝思想家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书信,在信中详细描述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情况。
作品原文
承蒙您询问有关利西泰的事宜,利西泰是一位来自遥远西部的大人物。他经过漫长的航行来到中国的南部,最初是在南天竹地区了解到佛教的存在,已经走了大约四万多里的路程。当他抵达广州南海之后,才得知我们大明帝国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尧舜时代,以及后来的周代和孔子的时代。他在南海肇庆居住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阅读了几乎所有我国的书籍,并且请教前辈为其校正发音和解释含义。他还向精通《四书》性理的人请教其中的意义,并向熟悉《六经》疏义的人寻求帮助理解这些著作。如今他已经能够流利地说出我们的语言,书写我们的文字,遵循我们的礼仪规范。他内心机敏灵活,外表却质朴无华,即使在众人聚集的嘈杂环境中,他也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对话,不会因为别人的挑衅而扰乱自己的情绪。在我见过的所有人当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要么过于骄傲,要么过分谄媚,要么显得过于聪明,要么就是无精打采。然而,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尽管我已经三次与他会面,但我仍然不知道他来这里的目的。我认为他可能是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交换我们传统的周孔之学,但这似乎太过愚蠢,恐怕不是这样的原因吧。
作品注释
- 利西泰:即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1580年(明代万历八年)到广东省,改汉名为利西泰。后进入北京,建立天主教堂,致力于传教工作,同时精通中西文字、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受到赵顼的高度重视。当时的朝廷官员,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都与他有着良好的关系。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乾坤体仪》二卷和《几何学原本》六卷。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现称为肇庆市。
- 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并为四书,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又称四子书。
- 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记》《春秋》,它们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 雠对:通过言语相互交流。
- 亢:形容词,表示高傲。
- 诌:形容词,表示谄媚。
- 瞆瞆:形容词,表示无精打采的状态。
作品赏析
李贽对于利玛窦持有尊敬之情。他并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成为了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一位知名的思想家。裴化行在其著作《利玛窦司铎和当代中国社会》中记录了李贽与利玛窦之间的交往细节:“那位威风凛凛的王侯,目光远大,不愿轻易拜见权贵的李贽和尚,竟然亲自前来拜访利公。当利公回访时,李贽带着许多弟子一起迎接,他们之间就宗教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探讨。李贽虽然没有参与辩论,也没有反驳对方的观点,只是称赞他们的天主教信仰很好。他还赠送给了利公两把扇子,上面题写了他自己创作的小诗,这些诗歌后来被许多人抄录并收录在他的诗集中出版。此外,他还让人抄录了几份利公的《交友论》,并在上面添加了一些赞美的话语,将其寄给了他在湖广地区的众多学生。”李贽在《赠利西泰》这首诗中写道:“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贽与利玛窦之间的深厚情谊。
作者简介
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别号宏甫、温陵居士等,出生于福建省泉州晋江。他在二十六岁时考中举人,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担任河南省辉县教谕,曾任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等职。1577年(万历五年)出任云南省姚安县知府,三年后辞去官职,迁居湖北省红安县耿定理家中。不久后,他又搬到了麻城县龙湖芝佛院,专注于著书讲学。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应马经纶邀请,前往通州区。第二年,因被指控“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捕入狱,最终自杀身亡。他是明朝中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自称“异端”,主张不应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主要作品包括《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参考资料
李贽.古诗文网.2024-09-09
利玛窦 MatteoRicci.豆瓣.2024-09-09
礼记.豆瓣读书.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