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石豆兰
墨脱石豆兰(学名:Bulbophyllum eublepharum Rchb. f.),因产地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墨脱县而得名。该物种假鳞茎聚生,圆柱状,叶厚革质,长圆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远高出叶外,总状花序长约为花葶长的1/6,疏生多数花。花绿色,花瓣宽椭圆形,约为中萼片长的1/2,先端钝。
形态特征
茎:假鳞茎聚生,圆柱状,长4-6.5厘米,粗7-10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稍扩大,被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干后褐色或淡黄色。
叶:叶厚革质,长圆形,长13-21.5厘米,中部宽3.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长1-2厘米的柄。
花: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远高出叶外,长达55厘米;总状花序长约为花葶长的1/6,疏生多数花;花序柄粗2-4毫米,基部被2-3枚鞘;鞘筒状,紧抱花序柄,长达2.5厘米,先端锐尖;花苞片狭披针形,凹的,约等长于花梗和子房,长5-8毫米,先端长渐尖;花绿色;萼片离生,卵状披针形,长约1.5厘米,先端渐尖;中萼片比侧萼片稍短,凹的;花瓣宽椭圆形,约为中萼片长的1/2,先端钝,具5条不明显的脉,边缘具睫毛;唇瓣厚肉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凹缺,基部具凹槽,边缘具腺状睫毛;蕊柱粗短,基部扩大;蕊柱翅在蕊柱基部。
果:幼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墨脱石豆兰生长于海拔2000-208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分布范围
墨脱县石豆兰产自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墨脱)。锡金王国、印度东北部也有。模式标本产于印度东北部。
保护级别
墨脱石豆兰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