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China-U.S. Aircraft Collision Incident of April 2001),是指发生于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侦察机在非法对中国海南省上空侦察,导致中方编号81192的歼-8坠毁,飞行员王伟牺牲一事。

2001年4月1日,美国1架军用侦察机抵中国海南省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2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当中方飞机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1架飞机相碰,致使中方飞机坠毁。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中国领空,并于9时33分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

针对撞机事件,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反应,对美方提出严正交涉。面对中方的正当合理诉求,美方则采取“不负责、不道歉、不配合、不悔改”的蛮横态度。最终经过多轮交涉,美国态度软化,于2001年4 月11日正式向中国道歉。4月12日,中方允许美国军队机组人员从海口离境回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中方取得阶段性胜利。此后,美国国防部出尔反尔,全盘推翻中美的谈判成果,推卸“撞机事件”责任,要求中方尽快归还美方飞机。中美又就美机返还问题举行多次磋商,中国坚决不同意美国关于飞机修复后整机飞回的主张,最终美国不得不同意中方的要求拆卸飞机,并租用俄罗斯航空公司的民用运输机将其运走。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3日,该事件中的美军飞机抵达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计划面向公众展出。

撞机事件是对刚进入21世纪的中美关系的一场严峻考验,是继“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之后中美两国关系中又一不愉快的历史事件,导致出现两国民意的对立情绪上升,两军的敌意加剧情况。

事件背景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军队在亚太及中方周边地区的军事演习和部署活动日益频繁,中美两军的对抗性摩擦加剧,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已明显向亚太地区转移。随着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就任美国第43届总统,其上台后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一定的调整。在国际方面,小布什上台刚两个月,美俄之间就爆发了美苏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驱逐对方外交官的大战。美俄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在对华政策方面,小布什放弃了威廉·克林顿时期关于建立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表述,反而在竞选过程中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公开表示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太软弱,应当增加强硬的成分。中国政府对中美关系非常重视。2001年3月19日,中国政府派钱其琛副总理访美,旨在沟通信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美方放弃了“战略竞争对手”这样咄咄逼人的提法,布什总统同时还表示“特别渴望到中国访问”,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缓解。

此外,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从未中断过对中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从 2000年下半年起,美军飞机侦察活动更加频繁,而且越来越贴近中国的领海。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美国依然我行我素。

事件经过

2001年4月1日上午,中国发现美国一架EP-3型侦察机飞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中国派出两架J-8歼击机进行监视。9时7分,中国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转向,其机头和左翼同一架中国飞机(王伟驾驶)相撞,造成中国飞机坠毁,驾驶员王伟跳伞后下落不明。美机随后在未经中国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于9时33分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对于美方侦察机以及其24名机组人员,中方按照国际管理进行扣留安置。

战斗机飞行员赵宇表示他当时奉命率僚机(编队飞行中跟随长机遂行任务的飞机)升空驱赶。由于中方两架战斗机逼近,所以美国军队侦察机渐向外移,中方认为已达成任务,启动返航,可是没想到美方侦察机竟又回头,而且占到两架战斗机的上方,而相对是比较接近王伟驾驶的僚机,当然王伟基于任务,又开始驱赶。由于是近距离的追赶驱逐,因而发生擦撞。中方战斗机体积远小于美方侦察机,因而罗斯海,驾驶员王伟弹跳逃生。赵宇见此情况,立即回报指挥部,并请示“应否回击?”当时指挥部为避免擦枪走火,引起军事冲突战争,否定其请求。收到指令后,双方才从开火边缘冷却,结束了这场空中对峙。赵宇随后透过卫星定位落海地点后返航。

交涉过程

中美反应

美方反应

2001年4月1日午时,美方在接到杰罗姆·鲍威尔国务卿的电话后,美国大使馆开始与中国外交部通话,美方急于了解美机组人员情况,要求与机组人员接触,并试图与中国外交部和总参谋部领导人通话。与此同时,美国务院官员亦与中国驻美大使馆建立了联系。4月1日下午3时左右,美军太平洋总部公开发表声明,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尊重飞机完整及机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为飞机和机组成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

中方反应

2001年4月1日,中方在听取有关部门的紧急汇报后,中国高层领导决定由外交部负责,尽快搞清情况后对美进行交涉。同时指示,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对美机人员进行妥善安置。鉴于美军太平洋总部已对事件发表声明,故决定外交部也要对外发表谈话。当晚9时30分,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的周文重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在美国,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杨洁紧急约见美国国务院负责人,对美国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且中方表示美国在处理这次危机时抢先报道事件,并没有按照惯例先同中国进行磋商,使得事件进一步复杂化。

首轮较量

2001年4月1日,周文重紧急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强调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必须对中国人民做出解释。普理赫声称,他不能同意中方关于“撞机事件”责任的说法。对于中方坠毁的飞机和失踪的飞行员,美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虽然表示愿协助中方搜救失踪飞行员,但更多地是一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美军机的机上人员,并归还美国侦察机”,甚至提出不准中方人员登上美国飞机进行检査。周文重当即驳回了美方的狡辩,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并强调,对美方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以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一事,中方保留进一步向美方交涉的权利。

针对美国方面蛮不讲理的态度,4月2日晚上,周文重再次召见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告诫美方要正视事实,承担责任,向中方道歉。周文重严肃地告诉普理赫,美国侦察机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法律有关规定,构成了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无论根据国际法还是中国国内法,中方都有权对未经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的飞行器进行调查,强烈敦促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交涉和正当要求,尽快就美方飞机撞毁中方飞机并侵犯中国主权和领空的行径,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解释。普理赫这一次虽承认这是一起“不幸的”事件,但仍然不同意中方关于美国应对事件负责的说法。

再次交锋

2001年4月3日,在对撞机事件性质做出判断的基础上,中国领导人确定了处理事件的方针、政策和目标,提出从维护主权出发,要与美方错误行为做坚决斗争,同时考虑中美关系大局,反应要适度,争取速战速决解决问题,当晚经中央批准,中宣部下发关于对事件宣传报道的意见,对主流媒体加以指导,中方还允许美方首次与其机组人员见面。4月3日夜,布什总统再次发表讲话,声称不要使一个意外事故演变成国际事件。美国已经给予中国时间来做正确的事,现在是让美机人员回家和归还美机的时候了。这一事故可能破坏两国建立卓有成效关系的期望。次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美方应做一些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事,而不是发表颠倒是非、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言论。

2001年4月4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长的唐家璇约见普理赫进行深谈,普理赫表示布什总统和杰罗姆·鲍威尔国务卿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尽快得到妥善解决,以免美中关系受到损害。他同时狡辩称根据他多年的飞行经验,难以同意中方对碰撞原因的说法,目前也不能承担责任并向中方道歉。还表示美方迫切希望中方允许美方人员再次探视美机组人员,要求中方尽快释放被扣押的美方机组人员,并尽快把美方飞机移交美方。

唐家璇明确表示处理这一事件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大量无可争辩的证据表明,美方对这一事件负有全部责任。这一事件实质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中美间严重的政治和外交问题,把这一问题的解决引向单纯的技术争论是错误的。美方肇事飞机机组人员是非法进入中国的军事人员,根据国际法和中国法律,中方完全有权对他们进行调查。唐家璇同时也指出,中国重视中美关系,希望看到事件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如美方承认错误,向中方道歉,中方可以考虑安排美人员离境的问题。同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也发表谈话,用大量事实说明,这次“撞机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国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动作向中方军机转向造成的,美方应该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美国面对谈话中意识到的危机升级危险,缺少外交和对华工作经验的布什总统开始听取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美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亨利·基辛格及前国务卿贝克等人的建议。美方开始注意中方释放出的重要信号。4月4日杰罗姆·鲍威尔国务卿致信钱其琛副总理,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杰罗姆·鲍威尔的信件还对其他相关问题做出了与以前不同的表述。

美方让步

2001年4月5日,布什总统也在讲话中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他还指出美方同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我们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在美方态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做出决断,通过促使美方明确道歉,首先解决美机人员离境问题。4月5日,正在智利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说,美国应就美侦察机同中国战斗机相撞一事向中国人民道歉,中美两国领导人必须就这件事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大局。4月6日,钱其琛复信鲍威尔,在指出美方表态至今仍难以为中方接受后,他明确表示,美方正视事实,采取积极务实态度,承担自己的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道歉,这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从2001年4月5日到 4月10日,周文重与普理赫大使进行了 11轮谈判,较量的焦点主要是,美方必须就撞毁中方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失踪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向中方道歉。

当时的驻美大使杨洁篪频繁约见美政府官员、前政要、重要议员,希望他们发挥影响推动布什政府早日向中方道歉,杨大使还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真相、阐明立场,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 希望美国人民 自己做出公正判断。 这次采访播出后对美国的舆论发生了积极影响。在杨洁篪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不足 20%猛增到后来的 50%以 上。有的美机组人员家属表示如美方道歉就能让他们的家人回家,他们支持向中方道歉。

六轮修改道歉信

2001年4月5日晚,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给外交部送来了一份以普理赫名义写给外交部长唐家璇的信,算是美国政府给中方的道歉信。中方要求美方必须满足三项要求:一是美方必须以适当的英语措辞,对事件本身、中方飞行员和飞机损失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进行道歉;二是在飞机降落问题上,美国人必须承认“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三是美方应对中方妥善安置机组人员表示感谢。

在道歉信第一稿中,美方仅轻描淡写地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表示“关切”,对于其他两项内容也未能满足中方的要求。中方批驳美方毫无诚意,指出这根本不能作为商谈基础,美方必须道歉,否则双方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接触。中方态度非常坚决,美方不得不再次软化立场,表示愿意和中方探讨修改措辞,满足中方要求。2001年4月8日,经过六轮修改后,双方确认道歉信内容,双方商定于 2001年 4月 11日由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正式递交中方,外交部长唐家璇则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道歉。

美机组人员离开

2001年4月12日,中方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向美方移交了美 EP-3侦察机上的 24名人员,允许他们乘坐美国政府租用的一架商业包机从海口出境回国。

撞机问题谈判

机组人员返回后,美方态度却重新强硬起来,布什总统在白宫发表声明,称美机完全遵守法律,没有做任何引发事故的事情,中方11天后才让美机人员回国,这与双方希望拥有的关系并不相符。美国其他许多高官。包括鲍威尔及一度保持低调的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也纷纷发表谈话。对中国横加指责。4月15日,针对美方高官的一系列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美高官近日连续发表许多不负责任的讲话,中国对此强烈不满,如果美方坚持错误,对中美关系造成进一步伤害,一切后果只能由美方负责。4月18日,双方开始谈判,第一轮双方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美方继续不顾事实,混淆黑白,强词夺理,为自己开脱责任,并威胁说如果中方不愿谈及归还美国侦察机的话,将不再继续同中方进行会谈并中止这次会晤。

2001年4月23-27日,根据中方建议,周文重与普理赫又进行了4轮非正式磋商。由于出发点相差甚远,非正式磋商未达成任何协议,双方仅同意将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商谈。中方的对美谈判方针与一开始做出的基本决策是一致的,事前对谈判的难度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谈判中力争与美方达成协议,尽快解决撞机事件。由于美方始终持强硬态度,中方的目标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中方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斗而不破,在阐明立场后,不再与美方在具体问题上纠缠,从而避免了谈判的彻底破裂,为以后事态的转圜留下了余地。

2001年4月29日,周文重在会见普理赫时通知美方,鉴于中方对美机的调查取证工作已经完成,根据国际上处理此类问题的先例,中方决定同意美方派人察看飞机。美方立即对此做出积极反应。5月1日-5日美技术人员访华,在中方积极配合下,完成了对美机的察看工作,美方对中方给予的协助表示感谢。5月8日-28日,中国外交部官员与美使馆官员就美机返还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磋商。美方要求飞机修复后飞回美国,中方则表示,鉴于美机的性质,不允许美机飞回。5月17日,美方表示同意将飞机拆解后运回,并提出了实行的初步方案。经继续磋商,5月28日中方表示原则上同意美方新方案,即美机在陵水机场拆解后用租用的安-124运输机 飞机运回美国。

6月2日-6月5日,以中国外交部官员为团长和以美国大使馆官员为团长的两国代表团就美机返还问题进行正式磋商,最后以换文形式达成协议。6月7日,中方表示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行将解决撞机事件,希望事件的解决能使中美两国关系回到正常的发展道路上。美机返还磋商阶段是中美双方进行撞机事件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政策,危机日趋缓和。未再出现大的起伏。

美方侦察机返美

美方最后决定从俄罗斯航空公司租用一架安-124型远程重型民用运输机,把拆卸后的美国飞机运走。中同意这一方案,并表示愿意向美方提供必要协助。2001年6月18日,拆运工作开始。拆解工作持续到2001年7月3日,美方拆运技术人员于2001年7月4日上午乘美方专机从三亚机场出境。至此,美国EP-3侦察机的拆运工作全部结束。

后续事宜

美飞机在拆卸后于7月3日被运回美国。中方随后向美国提出100万美元账单,中方认为这是补还中方为美方机组人员所提供的食住等费用,以及帮助美方将受损的间谍机遣返美国的费用。后美国政府回复计划给予中国政府3.4万美元,做为中方在美国间谍机和中国战机相撞后,对紧急降落在中国海南岛的美方机组人员所提供服务的“合理给付”额。

2001年8月11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美方就撞机事件向中方支付问题作出的所谓决定,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中方不能接受的。中方已就此向美方表示强烈不满和断然拒绝。

2001年8月14日,中方拒绝美方递交的有关说明和支票,双方为撞机事件划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3日,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国军队飞机已抵达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计划面向公众展出。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篇帖子证实,这架EP-3E已于22日抵达该博物馆。声明称,该侦察机尚未准备好公开展出,并表示一旦展出,它将成为一件真正独特的展品。

国际评价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媒体称中国处理撞机事件的方式堪称典范。当地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海湾新闻报》认为,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坚持原则的立场,使美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当今世界上还有人能够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说“不”。此外,中国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在原则问题上采取寸土不让,在具体问题上灵活对待的态度。这也为最终赢得美国总统正式道歉创造了条件。

比利时报纸称中国在处理撞机事件中十分机智,《自由比利时报》在题为《北京对华盛顿的战术胜利》的社论中说,美国在处理撞机事件时所表现的“令人难以容忍的傲慢第一次遇到了外交上的重大挑战”。中国人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十分机智。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说,布什政府应当从最近的中美撞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尽管美国很强大,但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世界,美国将为之付出代价。

肯尼亚官方的《肯尼亚时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民族日报》分别发表评论文章,抨击美国对中国的间谍活动和在全球推行“新霸权主义”政策。《肯尼亚时报》的评论指出,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公然以“世界警察”自居,推行“新霸权主义”,对中国、俄罗斯、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东欧国家奉行强硬政策,这种行径令许多国家深感担忧。

委内瑞拉瓦伦西亚出版的中文周报《委华报》出版的一期中,发表题为“言而无信的美国霸权主义”的社论,批判美国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的恶劣表演和推行霸权主义的嘴脸,表示坚决拥护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

飞行员情况

烈士王伟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军队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飞行员王伟跳伞落水后,海军和有关单位组织了大规模搜救行动。截至4月14日18时,海军共出动舰艇113艘次,飞机115架次;交通部、广东省海南省省共出动救生船、渔政执法船渔船和其他机动船只1000多艘次。军民共出动搜寻人员10余万人次,在8.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反复搜寻,包括其中的岛礁和沙洲,并在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进行了认真寻找。根据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判断,王伟同志已无生还的可能,壮烈牺牲。大规模搜救跳伞失踪飞行员王伟同志的行动于2001年4月14日18时结束。

2001年4月2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大会,授予王伟“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赵宇

赵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某团副参谋长,四种气象飞行员、教员,三种气象指挥员。2001年4月1日上午,赵宇与王伟奉命起飞,在王伟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赵宇果断指挥王伟跳伞,并盘旋确认跳伞位置后才奉命返航,安全着陆。面对突发情况,赵宇沉着冷静,及时请示报告,坚决服从命令,处置得当,表现出高度的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2001年4月29日,给执行跟踪监视美机任务的长机飞行员赵宇记一等功。

事件影响

民意反应

撞机事件是对刚进入21世纪的中美关系的一场严峻考验,是继“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之后中美两国关系中又一不愉快的历史事件,导致出现两国民意的对立情绪上升,两军的敌意加剧情况。

十大新闻

中美撞机事件入选2001年度海南十大新闻。

参考资料

南海撞机事件中国或取得机密信息 81192事件时间线梳理 王伟牺牲始末细节回顾.小康新闻.2024-01-29

中美撞机事件大事记(2001.4.1-8.11).新浪网.2024-01-29

China-U.S. Aircraft Collision Incident.China.org.cn.2024-02-05

撞机20年,警惕美军机抵近新风险,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中国军队能力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百家号.2024-01-29

【红色文化】怀念王伟烈士 英雄后继有人‖莫列义.四川省情网.2025-05-15

外交部发言人2001年4月1日发表谈话.中国政府网.2024-02-06

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的美军EP-3E侦察机,即将在美面向公众展出 网友:“不能忘!” “致敬中国空军,王伟永垂不朽”.天眼新闻-今日头条.2024-10-25

南海对峙,惊涛十年.人民网.2024-02-06

南海撞机事件中国或取得机密信息 81192事件时间线梳理 王伟牺牲始末细节回顾.小康新闻.2024-01-29

台媒“回忆”中美南海撞机,陆飞行员曾请示:“应否回击”.百家号.2024-02-05

美国决定就撞机事件向中国支付3.4万美元费用.新浪新闻.2024-01-29

中国断然拒绝美方就撞机事件赔偿3.4万美元的决定.新浪网.2024-01-29

阿联酋媒体称中国处理撞机事件的方式堪称典范.新浪网.2024-01-29

比利时报纸称中国在处理撞机事件中十分机智.新浪新闻.2024-01-29

美国《纽约时报》:美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世界.新浪网.2024-01-29

肯尼亚报纸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新浪网.2024-01-29

委内瑞拉《委华报》发表社论:言而无信的美国霸权主义.新浪新闻.2024-01-29

大规模搜救跳伞飞行员行动结束 王伟已无生还可能.新浪网.2024-01-29

南海撞机事件17年:“81192”再不仅仅是一架飞机.上游新闻.2024-01-29

服从命令处置得当 王伟战友赵宇荣立一等功.新浪网.2024-01-29

中美撞机事件入选2001年度海南十大新闻.中国新闻网.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