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组织排出,子宫口亦未扩张,经治疗及休息后有希望继续妊娠的自然流产,是妇科学常见病。

先兆流产被中医称之为胎漏、胎动不安,胎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下》,胎动不安始见于《脉经·卷九》。该病分为无痛性阴道出血和疼痛性阴道出血,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和环境因素;临床表现为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持续时间可自数小时至数天,在流血后可出现轻微下腹痛或阵发性腹痛,没有羊水破裂及妊娠组织排出。该病的诊断要点为妊娠28周前+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辅助检查有血β-HCG(HCGβ亚单位)、孕酮测定等。

先兆流产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其中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等,常用药物有黄体酮注射液、地屈孕酮片、固肾安胎丸等。预防措施有补充孕酮、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整等。少量褐色分泌物预后较好,鲜红大量出血风险增加。

分型

先兆流产分为无痛性阴道出血及疼痛性阴道出血。其实在怀孕过程的前半段,有流血的叫做“先兆性流产”,有时候胚胎植入子宫时,在着床的那一刹那,会有少许出血,称之为“胎盘现象”。这些出血大部分会被吸收或存留在子宫腔内,因此看不见,孕妇只有1/4的机会流血,一半会流产,另一半会自己痊愈。

病因

先兆流产的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和环境因素。

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感染、药物、接触有毒物质等也可引起胚胎染色体异常。

母体因素

①全身性疾病:母体患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败血症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等)时,毒素导致胚胎或胎儿死亡。

②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子宫纵隔、幼稚子宫时,胚胎发育严重受限而导致流产;子宫颈内口松弛时,多在孕中期子宫颈口因为自然扩张而发生流产。

③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导致流产。

免疫功能异常

母体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免疫耐受降低可导致流产,如母儿血型不合、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增高等是流产的高危因素。

环境因素

接触环境当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砷、铅、甲醛及过多接触放射线等,可导致流产。

流行病学

先兆流产是妇科学常见病,自然流产的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所有流产的80%。

临床表现

1.早期妊娠时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和(或)伴轻度中下腹痛,或无任何症状,仅于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孕囊与子宫壁剥离(宫腔积血)。

2.若已到中期妊娠(晚期先兆流产),孕妇腹部增大,胎动正常,可扪及子宫收缩。

3.体征

①一般情况:神志清晰,生命体征平稳,可略显焦虑、紧张。

②腹部检查:全腹软,一般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

妇科学检查:阴道内可见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污,宫颈可见着色,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若胎儿发育正常,孕16周后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可用多普勒仪闻及正常胎心。

检查诊断

诊断要点

妊娠28周前+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

辅助检查

1.血β-尿促卵泡素黄体酮测定

间隔2~3天重复测定的血β-HCG上升良好(翻倍为良好,未翻倍但上升超过65%者为可接受,但需更积极的措施治疗,且预后可能不佳),孕酮常高于60nmol/L。

2.超声诊断

B超见宫内妊娠迹象,有时可见孕囊与子宫壁之间有剥离面(宫腔积血)。B超所见胚胎大小与停经时间未必相一致,在此情况下:

①若B超见宫内活胎,则以B超提示的孕周为准;

②若B超未见胎心搏动,则须监测血β-HCG、孕酮,且择期复查B超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必须明确的是,血β-HCG、黄体酮的监测结果并不能取代B超的诊断地位,且B超还能了解有无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引起子宫形态异常导致流产的肿瘤,并能初步判断有无子宫发育异常。

3.流产原因初步筛查

白带常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传染病检查;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

鉴别诊断

1.不同类型流产的鉴别要点

2.与妇产科疾病的鉴别

①异位妊娠:有腹痛、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症状,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附件可触及包块并有压痛,B超检查宫内无胚胎,宫外有包块或孕囊,尿妊娠试验阳性,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②葡萄胎:停经后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恶心、呕吐较重,子宫大于孕周,血hCG检查明显升高,B超检查不见胎体及胎盘的反射图像,只见雪花样影像“落雪状”改变。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一般无停经史,无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查无宫内外妊娠证据有助于鉴别诊断

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增大可不均匀,且子宫体硬,一般无停经史,无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阴性,可借助血尿促卵泡素和B超检查鉴别。

治疗

在排除输卵管妊娠后,可予安胎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进食新鲜有营养的食物,禁忌食用大补的药材(人参、花旗参、鹿茸、田七、当归、香果等)、性寒凉的食物(薏苡仁、木耳、蟹等)及辛辣食物。

药物治疗

1.安胎西药:①黄体酮注射液,20mg,肌内注射,1次/天,常规给药;②地屈孕酮片,10mg,3次/天,首剂40mg,常规给药。

2.安胎中药:①固肾安胎丸,6g,3次/天,可常规给药;②滋肾育胎丸,5g,3次/天,可常规给药。

支持对症用药

①止血药:适用于较多阴道出血的患者。常用药物为卡巴克洛片,5mg,3次/天,可给药至阴道出血止;酚磺乙胺针,0.5g,肌内注射,临时用药1次;止血合剂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c注射液3g加酚磺乙胺3g,静脉滴注,临时用药1次,主要用于阴道出血稍多但少于月经,或B超见宫腔积血超过3cm的患者。

②缓解子宫收缩的药物

a.间苯三酚:40mg,肌内注射临时用药,用以缓解轻度下腹坠胀痛;80~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以维持疗效或抑制轻中度较为频繁的下腹坠胀痛。

b.硫酸镁:适用于孕16周后出现子宫收缩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用法:第一天用药,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25%硫酸镁5g,静脉滴注,1小时滴完(先用,冲击量);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25%硫酸镁10g,静脉滴注6小时滴完(维持量)。第二天起,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25%硫酸镁5g,静脉滴注,3小时滴完;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25%硫酸镁10g,静脉滴注,6.小时滴完。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该监测血镁浓度,正常为0.75~1mmol/L,治疗有效浓度为2~3.5mmol/L,超过5mmol/L则为中毒浓度。用药期间必须定时检查膝反射,观察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或24小时不少于600mL,备葡萄糖酸钙作为解毒剂(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c.安宝(盐酸利托君):适用于孕20周以后出现子宫收缩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用法: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安宝针50mg,静脉滴注,从每分钟4滴开始调滴速,视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调整滴速,最大滴速不可超过每分钟38滴。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前心电图结果必须正常。当患者心率\u003e140次/分钟时,须停药或减量。用药超过5天须监测血糖。当宫缩被抑制后,继续用药12小时,停止静脉滴注之前30分钟开始口服安宝10mg,每2小时1次,之后再慢慢减量。

d.催产素受体拮抗药:阿托西班。用法:以7.5mg/mL的浓度给予初次剂量,静脉注射6.75mg,然后在3小时内持续以300μg/ min,继之以100μg/min小剂量滴注。治疗时间不超过48小时,总剂量不超过330mg。

针对流产原因的治疗

①生殖道感染。

a.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可给予阴道抹洗治疗,念珠菌病阴道炎者可阴道抹洗加克霉唑阴道片0.5g塞阴道治疗。

b.宫颈培养阳性:支原体、细菌培养阳性者,选择敏感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衣原体感染者,可用红霉素0.5g口服,4次/天,连服7天,或阿奇霉素1g顿服。

梅毒、HIV感染者。

a.梅毒感染者,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周,连用3次。青霉素过敏者则用红霉素片口服,0.5g,4次/天,连服30天。

b.HIV感染:应转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

c.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须请内科会诊后决定治疗方案,并根据会诊意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d. D-二聚体升高: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2~4次。复查正常后给予维持量治疗。

预防

1.补充黄体酮:适用于黄体功能不全者,可降低35%流产风险(需医生评估后)。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负重、性生活,但无需绝对卧床(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3.心理调整:过度焦虑可能加重症状,建议正念减压病(研究显示可降低20%流产风险)。正视自然选择观念,早期流产中50%-70%因胚胎染色体异常,属于自然淘汰过程。

4.定期完善检查:尿促卵泡素的翻倍监测、超声动态监测小麦胚芽及胎心情况。若连续2次或2次以上流产史,须排除子宫畸形及完善各项免疫内分泌检查等。

预后

少量褐色分泌物预后较好,鲜红大量出血风险增加。

历史

中医称之为胎漏、胎动不安,在各类古医籍中均有记载。其中胎漏是指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亦称为“胞漏”“漏胎”。而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其后各家对本病的因机证治多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漏胎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

胎动不安始见于《脉经·卷九》:“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其后各家对本病的因机证治亦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适宜。轻者止转动不安,重者便致伤堕。若其母有疾以动胎,治母则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动以病其母,治胎则母瘥。”《景岳全书·妇人规》:“去其所病,即是安胎之法,故安胎子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数月,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

参考资料

【健康科普】先兆流产.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25-05-19

干货!先兆流产的应对措施,建议收藏!.南海妇幼保健院.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