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
王俊峰,男,1969年9月出生,垣曲县人,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哈佛八剑客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王俊峰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托国家强磁场大科学实验装置,发展高场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开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王俊峰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他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王俊峰曾先后在佐治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8月,王俊峰回到中国,他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加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担任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及磁共振生命科学部主任。2011年11月,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5年,王俊峰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19年10月,王俊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23年7月19日,他参加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科学研究院召开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2025年3月,王俊峰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性测量系统,构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纤维高效诊断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
王俊峰承担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超导磁体SM3及核磁共振谱仪的建设任务,已在Nature、Science、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等杂志发表文章90余篇。他曾入选2014年度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王俊峰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曾获得2018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9年9月,王俊峰出生。1985年至1988年,王俊峰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185班学习。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王俊峰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他在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2001年,王俊峰在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佐治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2009年8月,王俊峰响应祖国的召唤,他结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工作,毅然回中国,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加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他担任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及磁共振生命科学部主任。同年,在王俊峰的带领下,同在大洋彼岸工作的“七剑”——刘青松、张欣、张钠、刘静、王文超、林文楚、任涛,陆续离开哈佛大学医学院,登上科学岛专心科研。2011年11月,王俊峰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2年12月,王俊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钙离子通过改变磷脂的电荷属性调控T细胞受体活化。
2013年,王俊峰和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时任执行院长杜江峰教授开始了跨学科合作。2015年,王俊峰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同年3月,王俊峰入选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2017年9月20日,王俊峰受聘天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并为天津工业大学“泮湖讲堂•科技之光”做首场讲座。2018年2月6日,王俊峰参加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举行的安徽省2018年高层次人才迎春茶话会暨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座谈会。2019年10月,王俊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20年12月13日,王俊峰担任国际磁生物学前沿研究中心首届主任。2021年3月19日,王俊峰应邀访问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作学术报告“蛋白复合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MRI应用”。同年3月29日,王俊峰受运城市康杰中学邀请,以《我的科研之旅》为题为数百名师生代表作了一场报告。
2023年7月19日,王俊峰参加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科学研究院召开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2024年8月,王俊峰团队开发出新型3D生物打印复合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领域,并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材料与设计》和《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同年8月23日,王俊峰参加“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开放精神”海内外院士、专家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研讨会。2025年3月,王俊峰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性测量系统,构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纤维高效诊断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
研究方向
王俊峰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托国家强磁场大科学实验装置,发展高场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开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核磁共振原位检测新技术新方法、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设计与生物制药等。
工作成就
科研成就
王俊峰承担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超导磁体SM3及核磁共振谱仪的建设任务,已在Nature、Science、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等杂志发表文章90余篇。
高场核磁共振平台搭建
王俊峰先后负责承担了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超导磁体SM3核磁共振系统,以及中国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25T固体核磁共振系统的建设任务。其中生物核磁共振平台已于2011年投入运行,是当时国内磁场强度最高的大型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平台;2016年建成的25T固体核磁共振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场强最高的核磁共振研究平台,可以开展材料科学包括生物材料在内的结构分析与合成机制研究。结合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谱学和成像的技术优势,申请人还负责搭建了一个分子,细胞,模式动物的跨尺度的综合研究平台,为国内外用户开展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以及重大疾病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实验平台。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于2017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专家评价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实验条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生物物理检测技术研发
王俊峰团队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在发展生物物理新型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主要包括:1)应用自主研发的液体STM设备,首次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纤维自组装和去组装动态过程的高分辨率实时观测(Nanoscale,2016,通讯作者);2)研发了一类适用于In-cell NMR与磁共振微成像的新型19F“智能”探针(ACS nano,通讯作者,2015); 3)与杜江峰院士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单个蛋白质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Science,2015),这一成果在国际同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美国化学会、德国马普所等广泛的新闻报道。Science杂志将该成果选为研究亮点并配发专文报道,称其“实现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并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 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王俊峰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类生物膜体系nanodisc相关研究工作,建立和发展了结合液体核磁共振与nanodisc组装技术研究蛋白与膜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流感病毒科氢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王俊峰长期从事与流感病毒相关的结构生物学与药物学基础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第一个成功的解析了M2蛋白的跨膜区结构,并深入研究了金刚烷的抗病毒机理以及药物与膜的相互作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及FGFR受体相互作用机制
王俊峰带领他的研究团队近期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相关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制药研究。FGF21具有潜在的治疗II型糖尿病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王俊峰团队解析了FGF21的溶液结构,阐明FGF21 与FGFR1c及辅因子β-klotho 的相互作用模式,基于获得的溶液结构成功设计了一种FGF21 突变体,其蛋白稳定性和降血糖生物活性均显著好于野生型蛋白,有望成为治疗二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
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
王俊峰还承担了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的组建工作,先后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引进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7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帮助建立了5个独立课题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核磁共振部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由8个课题组和3位海外特聘研究员组成的具有国际先进科研水平的研究单元。这支由哈佛大学集体引进的海归人才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一流研究条件,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在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磁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强磁场海归人才团队被称为“哈佛八剑客”,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先后入选2017年度留学人员50人榜、2017年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2018年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安徽五一劳动奖状。
在科技创新方面,人才是核心问题。在提案方面,尤其是想强调对于青年人才培养的这件事情的关注。不止是科学界,包括在企业里面,包括行行业业的这些年轻人才,他们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支持。
人物事迹
王俊峰作为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杰出代表,他受邀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参加了201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70周年庆典观礼活动。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人物访谈
王俊峰是第一个来到科学岛的人,从考入北大化学系,他就一直漂泊在外,有幸福,也有艰辛。2004后的几年,是王俊峰最困难的阶段。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里一直从事B型流感病毒科的氢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经费颇为紧张。困难的时候,整个实验室只有1500美元,当时他的两个孩子年纪又很小,父母也不能在美国照顾小孩,只有他和妻子辛苦支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王俊峰成功解析B型流感病毒的氢离子通道蛋白,实验室的困境迎刃而解,越来越多的机会找上了他。但王俊峰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要回中国。“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科技方面投入非常多,迅猛的科技发展速度,让我身边很多朋友都会考虑回国。”王俊峰回忆说,“但是如果从科研条件来说,美国条件还是会相对好一些,因此不少人会感到纠结。”2009年,一个中国国内朋友告诉王俊峰,中国要建自己的强磁场实验室,王俊峰听了很是兴奋。当即决定回中国看看,北京、上海市的几个科研机构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王俊峰到达国内的第一站便是合肥科学岛。彼时,科学岛上有个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强磁场实验装置上搭配有输运、磁性、磁光、极低温、高压和组合显微实验测试系统,为开展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等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平台。王俊峰主要研究领域就是生物核磁共振,这个研究方向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的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不谋而合。那时候的波士顿还是午夜,王俊峰告诉妻子自己想把爱人、孩子都带到岛上,他要把家安在这里。一个多月后,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王俊峰和妻子带着12个行李箱,从美国飞到上海市。当合肥院的车将他们送到住所,进门的那一刻,王俊峰如释重负:“我,终于回家了!”
来到合肥院以后,因为中心刚起步,很多关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都没有,他就带着实验样品,奔波在中国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设备做实验。同时为了组建实验平台,他反复跟国内和国际供应商谈判,组建心目中理想的平台。仅仅一年时间,强磁场中心科学大楼就拔地而起,各类实验设备相继调试成功。
人物评价
王俊峰从不愿把“爱国”放在嘴边,却无时无刻不用踏踏实实的态度和行动,用心书写手上的答卷。——(中国侨网评)
参考资料
爱国情 科研路.山西新闻网.2025-05-14
【侨之声】万里长风根梦圆,华侨华人与共和国——王俊峰.微信.2025-05-14
王俊峰.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电子商务分院.2025-05-14
王俊峰.强磁场科学中心.2025-05-14
专家库.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电子商务分院.2025-05-14
【侨界先锋】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王俊峰.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4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刘建国等同志任职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2025-05-14
合肥研究院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中国科学院.2025-05-14
科研人员开发出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中国科学院.2025-05-14
【校友风采】“哈佛八剑客”、海归派杰出代表王俊峰校友回母校作报告.微信.2025-05-14
[中国梦实践者]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八位海归科学家:与世界顶尖选手并跑的人.中国江苏网.2025-05-14
我们骄傲,我们是强磁场人.欧美同学会 · 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2025-05-14
【中国科学报】以创新为经 以融合为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5-05-14
合肥研究院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2025-05-14
我校客座教授王俊峰获全球华侨华人年度新闻人物. 天津工业大学.2025-05-14
安徽省2018年高层次人才迎春茶话举行.中国科学院.2025-05-14
国际磁生物学前沿研究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2025-05-14
王俊峰研究员到访我系省重实验室.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2025-05-14
3D生物打印复合材料完美修复骨组织及软组织.金台资讯.2025-05-14
侨力搭桥 海内外专家共话科技与艺术融合.中国新闻网.2025-05-14
【科技日报】哈佛归来八博士 科学岛上有故事.中国科学院.2025-05-14
【代表委员风采录】丨王俊峰:为青年人才培养献计出力.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4
中国侨联十一届一次全委会召开 万立骏当选为中国侨联主席.新华网.2025-05-14
安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中央新闻网站.2025-05-14
“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发布. 中国日报网.2025-05-14
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集体归国”的哈佛博士后:怀“赤子之心” 做极致科研. 中国侨网.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