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太

三太

三太是指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新唐书·仪卫志上》:“东宫官居上台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太子宾客、庶子、玉傅随本品。”

有关词语

分别介绍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姬发时,姜子牙为太 师。《大戴礼记》说:“姬奭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周公,毕公代之。汉西京初不置,刘衎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刘协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在周代,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李世民即位,建三公,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朝鲜高丽时代亦设有太师,朝鲜王朝改称大师。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朝鲜高丽时代亦设有太傅,朝鲜王朝改称大傅。

典籍记载

1、《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位在三公上。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辄省。”

2、《汉书。卫传》:“上立胶王直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太傅一人,中三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太保

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姬发去世,成王年少,姬奭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洛邑(今洛阳市),姬诵到成周开始亲理政务,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后以陕(今河南三门陕)为分界,“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史记·燕世家》。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史载司马卬太甲伊尹为太保,西周成王以召公为太保。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由来  1、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2、宋、元时对庙祝、巫师的称呼

3、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3、对仆役的尊称

4、男流氓

参考资料

三太的解释|三太的意思|汉典“三太”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5-17

从“荀卿最为老师”到“托尼老师”:“老师”的称谓演化史.m.toutiao.com.2022-05-17

从“荀卿最为老师”到“托尼老师”:“老师”的称谓演化史.m.toutiao.com.2022-05-17

从“荀卿最为老师”到“托尼老师”:“老师”的称谓演化史.m.toutiao.com.2022-05-17

三太的解释|三太的意思|汉典“三太”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5-17

清史四书·康熙奇局|康熙除鳌,为何不杀主犯而杀从犯?①.m.toutiao.com.2022-05-17

清史四书·康熙奇局|康熙除鳌,为何不杀主犯而杀从犯?①.m.toutiao.com.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