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瑞华星

瑞华星

瑞华星(139 Juewa)是一颗位于主小行星带的大型暗色小行星,可能由原始碳质物质组成。该小行星是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由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74年10月10日在北京发现。沃森在中国观察金星凌日,并向爱新觉罗·奕訢提出将小行星命名为瑞华星。自1988年以来,已有8次关于瑞华星的恒星掩星报告。2013年8月31日的掩星数据显示,瑞华星的最佳椭圆形状尺寸为148.3+/-4.3公里×142.3+/-15.6公里。1980年至1985年间,阿雷西博天文台对瑞华星进行的13厘米雷达观察估计其直径为172公里,其表面固体密度为1.5+0.5-0.5克/平方厘米。

简介

瑞华星(139 Juewa)是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发现者为美国天文学家 James Craig Watson。

命名

Watson发现这颗小行星后,向北京官员问这颗星的名字,后建议为瑞华星。

发现

1874年,Watson来北京市进行金星凌日观测,在10月10日,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特征

瑞华星属 CP型小行星,主要成分为碳。

轨道

轨道根数 C D

历元 2005年11月26日(JD 2453700.5)

离心率 (e) 0.172286

半长轴 (a) 2.78329AU

近日点 (q) 2.3038天文单位

远日点 (Q) 3.2628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P) 1696.04天 (4.XXa)

平均公转速度 ? 千米/秒

轨道倾角 (i) 10.904°

升交点黄经 (Ω) 2.02°

近日点引数 (ω) 166.264°

平均近点角 (M) 311.055°

物理资料

直径 ? 千米

质量 ? 千克

密度 ?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 米/秒²

逃逸速度 ? 千米/秒

自转周期 ? 天

光谱分类 CP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 ?

反照率 ?

表面平均温度 ? K

天文学家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James Craig Watson,1838年1月28日 - 1880年11月22日),加拿大美国天文学家。沃森183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850年举家迁往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15岁时,沃森被密歇根大学录取,主修古典语言。随后,沃森师从弗朗茨·布吕诺学习天文学。1863年,沃森接替弗朗茨·布吕诺成为底特律天文台第二任台长直至1879年。1868年,沃森编写了《理论天文学》。沃森一生共发现了22颗小行星。1874年他在北京发现小行星139,当地职员提议用“瑞华”作名称,故称作“瑞华星”。沃森42岁时死于腹膜炎,他用其留下的大量遗产建立了詹姆斯·克雷格·沃森奖,每三年颁发一次,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评选,以表彰为天文学作出贡献的人。为纪念沃森所作的贡献,小行星729被命名为沃森尼亚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