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天津市唯一的集地理科学、城市科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有环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四个本科专业以及资产评估与交易、物业管理两个高职专业。学院目前下设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城市社区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所,建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质、植物、土壤、气象,摄影等教学实验室。

历史沿革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始建于1953年,原为河北大学地质地理系,1962年院系调整,并入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200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拥有天津市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地理学学科。经过近60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建成以地理学为基础,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和空间信息技术学科交叉并存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也是天津市地理学会以及天津市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秉承“教育为本、学科优先”的发展战略思路。目前拥有“地理科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方向)”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天津市品牌专业)”三个本科专业、“物业管理”、“资产评估与交易”两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5人,支撑系统和管理人员21人。专职教师中75%具有博士学位,30%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经历。专职队伍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师范大学渤海学者2人。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空间信息工程技术工程中心”两个省部级科研机构,以及“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和“国土资源研究所”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和平台,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建成包括地质、气象、植物、土壤、环境检测、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12个分室组成的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室,能够满足现有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实践应用训练要求,实验室面积超过4400M,现有800元以上设备1293台件,价值1873.8万元。资料室藏书超过20000册,每年订购80种以上学术刊物。“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共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46项,各类科研经费近4000余万元,出版专著16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3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23篇、CSCD收录论文250余篇。

学校专业

本科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航空摄影测量、航天遥感和卫星定位等现代高新技术;能够应用国内外商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传输、分析与应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够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国土房管、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英语、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程序语言C++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地图学、航空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航天遥感基础、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基础理论、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GIS应用与开发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城乡与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从事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土地利用与社区规划等领域研究、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下设人文地理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与房地产规划以及社区规划与管理四个专业方向。就业主要面向三个领域:人文与经济地理、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旅游以及行政与社区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学术研究部门;城乡与土地利用、市政工程、环保、旅游、社区等领域的规划与管理政府部门;城乡规划与设计、房地产开发与评估、土地开发整理与评估、产业规划与咨询、现代服务业等企事业单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城市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乡规划政策与法规、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经济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遥感技术应用、数理统计学、线性代数等。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区域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计量地理学、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环境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扎实的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环境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环境管理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环境咨询、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

研究生专业

环境科学( 083001 )专业硕士研究生

面向 21 世纪,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 全面发展、从事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运用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

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

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政

府、单位和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主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工作。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2 )硕士研究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地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德高级人才。据此,对所培养德研究生基本素质提出如下要求:

( 1 )比较扎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用以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树立正确

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地一般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和研究道德修养。

( 2 )掌握本学位点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面,有较雄厚道德相

关学科知识修养。

( 3 )有较好的教育研究能力,能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需要选定有价值的、前沿性的课题,并能运用先进的

教育理论和方法正确解决所确定的课题。

( 4 )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人文地理学(070502)专业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城市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

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够在国土、民政、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从事科

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