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萨迦寺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的古城萨迦县县城西侧,地处萨迦冲曲南北两岸,由萨迦北寺和萨迦南寺两大部分建筑群组成,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祖寺。

萨迦,藏语意为“白灰土”,因其所在地土色灰白,故称萨迦寺。萨迦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觉杰布于1073年修建。后经萨迦历代法王在山坡上下不断扩建。1268年,八思巴委托萨迦本钦释迦桑布开始兴建萨迦南寺。14世纪以后,北寺不再有大规模建设。1961年,萨迦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萨迦寺被损坏殆尽。2002年,中国将萨迦寺列为西藏自治区三大文物保护工程之一,进行大规模的古建筑维修和综合治理。200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萨迦寺进行首次考古调查和发掘。2009年9月,萨迦寺维修重建工程全面竣工。

萨迦北寺位于萨迦冲曲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曾有古绒森吉呀尔布颇章、森康宁巴、努·曲美增卡典曲颇章等众多附属建筑。萨迦南寺位于仲曲河南岸的平坝之上,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为44940平方米,建筑集汉印、藏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形似坛城。萨迦南寺的主体建筑是康钦莫大殿,殿墙通体主色饰赭红色,底层饰灰色,上接白黄相间的带饰三条;墙餐具饰红色、白色、灰色(黑色),是萨迦派寺庙的标志。该大殿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久拉康、格尼拉康、拉康孜贡康、喇嘛拉康、薛札拉康寺建筑组成。

在萨迦地方王朝时,萨迦寺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出现过萨迦班钦贡噶坚赞、八思巴等许多重要人物。萨迦寺在中国历史上及藏传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西藏佛教文化的宝库之一。寺内所藏的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文物巨丰,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以及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法器、刺绣、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遗物等,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敦煌”。

名称来由

萨迦寺名中的“萨”藏语意为“土”,“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意即“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长年风化如土状而得名。

历史沿革

萨迦南、北两寺中最先建造的是北寺。1073年,一位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萨迦冲曲北岸温波山的南坡上,首先修建了一座修行小庙,后被称为萨迦县阔布。由于温波山为灰白色土壤,故在此修建的寺庙也称为萨迦(意为灰白色土)寺,建设之初,寺庙较为简陋。

北寺的主要建筑“乌孜尼玛”大殿由贡却杰其子贡嘎宁布创建,之后经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等加以扩建,后来又加了金顶。以后历代萨迦法王陆续在山坡上扩建、增加了许多建筑,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寺院建筑群。

1268年,八思巴委托萨迦本钦释迦桑布开始兴建萨迦南寺。14世纪以后,由于宗教活动中心逐渐转移至萨迦南寺,北寺不再有大规模建设。萨迦南寺后又由历任萨迦本钦陆续扩建,直到第九任本钦阿伦(生卒年不详)任职时萨迦寺的建筑工程得以全面结束。

1961年,萨迦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萨迦寺被损坏殆尽。1979年,萨迦寺重新开放。2002年,中国将萨迦寺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共同列为西藏自治区三大文物保护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古建筑维修和综合治理。200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受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委托,开始对萨迦寺进行首次考古调查和发掘。2009年9月,萨迦寺维修重建工程全面竣工。

建筑布局

萨迦北寺

萨迦北寺位于萨迦冲曲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曾有古绒森吉呀尔布颇章、森康宁巴(旧宫殿)、努·曲美增卡典曲颇章(胜乐宫殿)、乌孜宁玛祖拉康、细脱格笔玛(细脱措钦大殿)、乌孜萨玛朗达古松殿、德却颇章、朗杰拉康、玉妥拉康、都康拉康、夏珠拉康等主要建筑及细脱拉章、都让拉章、仁钦岗拉章、甘丹拉章、苏康拉章、仲琼拉章、扎木且拉章、堆敦塔、灵塔群、尼达拉章、夏旦拉章等众多附属建筑。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建筑被毁,文物流散。

萨迦南寺

萨迦南寺位于仲曲河南岸的平坝之上。相传,当初选址时僧侣和信徒一致认为建寺庙一定相似有防守、防火功能,便在本波山和巴钦颇章顶上各架一门火炮,向山下打石选点,结果一石落在大殿门前左侧,一石落在大殿广场中央,即涌出泉水,众人皆认为祥瑞之兆,便决定在此建寺。

萨迦南寺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为44940平方米(东西长214米,南北宽210米),建筑集汉印、藏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形似坛城。拉康钦莫大墙内城墙高8米、宽3米,城墙四角有3-4层高的角楼,四面中部建有敌楼;外城墙称羊马城,为“回”形土筑墙。城外护城河宽8米,全为石砌。城北、西、南三面无门,只有东面有门,桥各3座,相互对应,是藏族古建筑的典型风格。

其他建筑

萨迦王朝当政时期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因此,萨迦寺除了具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外,还有一些官署府邸之类的建筑。公元1265年八思巴回萨迦寺时,为他自己建立了一个“喇让”,专门管理他的私人财物和有关事宜。八思巴死后,传至贡噶洛珠坚赞时(14世纪前半期),萨迦昆氏家族分裂为4个“喇让”,“喇让”则以父子相承,而萨迦法王的宝座则由这4个“喇让”轮流继任。这4个“喇让”为:细脱喇让、拉康喇让、仁钦岗喇让和都却喇让。  

细脱喇让的建筑为一长56.6米宽40米的长方形四合院,高四层共16.3米。原来是八思巴任法王时管理卫藏十三万户时的官邸,后来一直是萨迦王朝的政府所在地,最后成为四大喇让之一。

拉康喇让的建筑原是八思巴圆寂的地方,在萨迦南寺大经堂右侧城堡内,有三楼一顶,高与大殿差不多,后为四大喇让之一。仁钦岗和都却两个喇让,均为八思巴时代的建筑,具有相当规模。至15世纪时,三个喇让绝嗣,而都却喇让的阿旺贡噶仁钦和白玛顿堆旺久兄弟,为了争夺萨迦法王的王位,分别建立彭措颇章和卓玛颇章两房,萨迦法王就分别由这两房中的长子轮流担任。他们的宫殿建筑也是萨迦寺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看点

拉康钦莫大殿是萨迦南寺的主体建筑,面积6767.04平方米(东西长79.8米,南北宽84.8米),通高24.3米,墙基宽3.5米。殿内圆柱如林,有巨柱108根,中间留有高敞的天井;四周由阿旺图多旺秋1945年隔成诸多殿堂,成四合院式。殿墙通体主色饰赭红色,底层饰灰色,上接白黄相间的带饰三条;墙餐具饰红色、白色、灰色(黑色),是萨迦派寺庙的标志。该大殿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久拉康、格尼拉康、拉康孜贡康、喇嘛拉康、薛札拉康寺建筑组成。

门廊

东门,门前两侧为转经轮墙。面积4长柱,柱上端雕刻有仰覆莲、花蔓,替木上镂空法轮、大鹏鸟、莲花、蔓草等图案。门廊南侧为六趣图壁画;两侧木框内置一鎏金铜四谛(直径0.78米,高1.28米);廊前饰白色帷幔,黑色垂幕。前门以圆木为框,条石为槛,地铺条石。内门为厅堂,2柱3间,中间左右置两排转经轮,南北两间地面抬高50厘米,供不动金刚和马头金刚泥塑像,高约5.5米,神态凶悍。厅堂往西为两门,门楣浮雕菱形小格凹饰、莲花,圆雕壁彩雄狮5只。两门西进为宽1间深3间的甬道,两壁彩绘四大天王。

大经堂

面向东,从中心天井上3级石阶便到大经堂前廊,前廊立方形石柱4根,方形束腰覆莲基座,南柱替木上浮雕2虎,北柱替木浮雕双狮托宝图案;廊壁彩绘不动金刚、马头金刚、仓巴、仓巴该钦及曲吉拉姆(八瑞祥)内容。大经堂面积1547.12平方米,有圆柱40根,其中前排中间的“猛虎载”“野牛牵”“孛儿只斤·忽必烈柱”“墨血柱”誉称“四大明柱”,尤以忽必烈柱为最,通高6.6米,直径1.23米,石柱基直径1.65米,系元世祖忽必烈所捐赠,故名。经堂中央开有天窗用通栏光通风,天窗西面绘有贡噶宁布以后的右代萨迦法王、卓弥·释迦益西、色堆贡日、象雄曲巴、金刚佛母及多杰达关巴、比窝巴、那果巴、札玛茹巴、阿哇多弟、嘎雅达若等55尊像;天窗东、南、北三面为玻璃明窗。天窗正面下圆雕卧狮一排39只,中间1只饰金黄色,余皆饰银白色。经堂内西侧供奉佛像12尊,佛塔2座:主供释迦牟尼佛、阿旺图多灵塔、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金刚佛母、迥·图多旺久灵塔、文殊菩萨、释迦佛、释迦佛、释迦阿热玛;其大宗佛像下又供众多小像。经堂内西墙及南、北两墙是经书墙,经架直达殿顶,有用金、银、珍宝粉研墨手写的《甘珠尔》《帕巴杰东巴》金环经等佛典四万四千余部。

欧东仁增拉康

欧东仁增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天井之北侧。门向南,面积330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3间,内有长柱8根。拉康内是挂大小幡幢,绚丽多彩;四壁彩绘壁画,题材为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北方不空佛)、三怙主(文殊菩萨观世音、金刚手)、萨迦五祖(萨钦·贡噶宁布、索南孜摩、萨班·洛哲坚赞)等内容;东侧及11座灵塔,系银质尊胜塔,其中8座大塔、3座小塔,高3.4~4.8米,塔上镶嵌绿松石、红珊瑚、“波谢”、玻璃料器及鎏金带饰,装饰繁缛,富丽华贵。从东侧自南至北拐西依依次为:强衮阿麦灵塔、嘎钦·图多旺秋灵塔、俄强·札巴洛追灵塔、嘉贝·索南旺布灵塔、贡噶旺嘉灵塔、索南旺布灵塔、贡噶扎西灵塔、索朗仁钦灵塔、贡噶洛追灵塔、图钦·旺堆宁布灵塔。拉康西侧置有经书架,藏有《甘珠尔》、萨迦五祖、俄强·贡噶桑布传记等经书。

拉康强

拉康强位于欧东仁增拉康内北侧。面积306.9平方米(长27.9米,宽11米),内有圆柱12根(2×6排列);供有灵塔6座,从左至右依次为:夏尔巴堆国灵塔、曲吉·旺阿朗杰灵塔、夏尔巴·仁钦坚赞灵塔、夏尔巴迥旦灵塔、夏尔巴·仁钦坚赞灵塔、夏尔巴迥旦灵塔、夏尔巴曲崩玛灵塔、香堆·曲巴扎西灵塔,形制为菩提塔5座(高8.14米),多门塔1座(高3.71米);壁画彩绘有坛城、萨迦五祖、所法神、千佛、欢喜佛等,其中萨迦班智达会晤阔端(?-1251年)壁画最为珍贵。

普巴拉康

普巴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南侧。开有两门,朝北,面阔26米,进深15米,面积390平方米,有柱10根(呈2×5排列)。拉康内主供普巴,藏历每年7月8日到19日的“普巴节”在这里举行;拉康内专设一座普巴坛城,主供色普、阳达、赤列三大普巴。南侧的供台上主供文殊菩萨合金像,通高3.75米,像内供奉札巴坚赞骨灰,该像由八思巴设计,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左侧供奉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4.6米;右侧供奉无量寿佛鎏金铜像,高1.4米。拉康的西壁和南壁有木格佛龛,佛龛内供奉释迦牟尼、无量寿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度母、金刚手菩萨、财神、胜乐金刚、密集金刚、能怖金刚、怙露依怙、般衮谢、萨迦法王等等合金、鎏金铜像4137尊,高0.04米至0.45米,层叠排布。拉康东侧的经架上有《甘珠尔》《般若经》等佛经,南侧壁画主要是巨幅画像,内容为佛、佛母、护法神、喜金刚等等,是元代壁画。

次久拉康

次久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前厅二层北侧。长21.3米,宽8.3米,面积176.97平方米,横排列柱3根,门朝南,东侧有一小门通往内室。次久拉康内北侧及东侧北端供奉着银质及鎏金铜质灵塔5座:白玛堆都旺久灵塔、特钦·扎西仁钦灵塔、官宁山沛罗布灵塔、札休·赤列仁钦灵塔、贡噶仁钦灵塔,高3.72米至5米,塔座上浮雕着狮、宝轮、琵琶天王,镶嵌着绿松石、珊瑚、玛瑙、玻璃料器,塔瓶是用“波谢”饰以数十条“札哇札切”或者勒数条鎏金带饰,塔瓶前的佛龛中供奉着继塔主人或像,佛龛上雕饰着大鹏鸟、摩鱼、龙、虎、狮、鸟等动物;还供奉着银质造像3尊,包括:莲花生塑像1尊、空行佛母塑像2尊。殿内壁画是长寿三尊(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萨迦法王、护法神、莲花生传记、宁玛派高僧等。

格尼拉康

格尼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前厅二层南侧。门朝北,长15.6米,宽9米,面积140.4平方米,其内横排列2根柱,中间西侧有天窗。殿内南侧供奉着2座灵塔(增林图果旺堆灵塔、贡噶索朗灵塔)。殿内东、南两侧供奉着银质和鎏金质塑像9尊,分别是:贡嘎宁布(像内供奉着图旦克珠嘉措骨灰)、度母(像内供奉着贡噶仁钦骨灰)、金刚佛母(像内供奉着吉尊杰桑曲格尼玛骨灰)、文殊菩萨(像内供奉着班旦却朗骨灰)、尊胜佛母(像内供奉着其美·旦白尼玛骨灰)、无量寿佛3尊(其中1尊像内供奉着强白·欧珠嘉措骨灰),高2.7米至4米;造像均为服饰十分华丽,端坐在双狮须弥座上;造像后有背光,背光上雕有大鹏鸟、摩羯鱼、龙女、力士、宝马、孔雀、瑞象、花鸟等图案。殿内壁画彩绘着长寿三尊、财神及化身、强巴佛、赤松德赞、菩提萨埵、莲花生八思巴等。

喇嘛拉康

喇嘛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三层西北角。门朝东,由经堂、佛殿、修行室组成。经堂居中,面阔3间,进深3间,有4根柱,中间架设有天窗;四壁彩绘壁画,内容为释迦极乐世界、确贝拉姆(伎乐仙女)、萨迦法王以及高僧、山水、瑞兽等等。修行室内仅可容1人静坐。佛殿面阔3间,进深2间,有2根柱,南侧顶上开有亮窗;殿内主供俄强·贡噶仁钦、强白多杰等8尊泥塑像(其中的释迦牟尼为鎏金铜像),主尊高1.4米,其他造像都是高约0.8米;壁画绘着萨迦法王、高僧以及印度高僧等。

薛札拉康

薛札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南侧。门朝南,门廊2柱,廊壁绘制着释迦牟尼传记、四大洲世界、六趣图等等等。薛札拉康内有柱18根(呈3×6排列),中间2根长柱托起天窗。殿内主供释迦牟尼,其左右两侧供奉着弥勒佛、金刚佛母、金刚持、度母、萨班·贡噶坚赞等造像,高约0.7米至1.35米;东、西两壁以及北壁的两端有木制佛龛,其内供奉37尊普贤大如来佛(贡日佛),高0.68米至0.75米,为合金、鎏金铜质;壁画彩绘有圣僧图(东尊丹巴)、八舞女(扎西改杰)等。

拉康拉章

拉康拉章又称“八思巴殿”,是贡噶桑布主持修建。八思巴在此圆寂。该拉章是四大拉章之一。该拉章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南面。门朝东,高二层。下层是库房;上层由前廊、经堂、佛殿组成。前廊为2长柱。经堂面阔7间,进深7间,面积36柱,主供银质毗卢遮那佛,高约2米;另外还供奉合金质的普贤大日如来佛(贡日佛)37尊,高约0.6米,为尼泊尔工匠制作;供奉泥质十六罗汉像,高0.4米。拉康拉章是藏式平顶建筑,顶部装饰有幡幢。文化大革命中,拉康拉章被毁,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恢复重建。

拉康孜贡康

拉康孜贡康即护法神殿,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西北角。门朝南,面阔3间,进深2间,横排列2根柱,北壁供台上主供怙露依怙泥塑像,高1.6米,此外还供奉般衮谢、吉祥天女泥塑像,高1.2米;壁柱悬挂着多追达巴(骷髅舞)、普巴、孜多杰那波、金刚持、布扎·米赤阿、嘎玛哇、堆杰等等护法神唐卡;东壁的壁画白描马、羊、牦牛、乌鸦等动物。各护法神均以骷髅为冠,须发竖起,环目忿口,颈部系有青索,手持溢着鲜血的人头碗。

历史文物

萨迦寺文物众多,大致可概括为“四大墙”,分别为经书墙、瓷器墙、壁画墙和佛像墙。

经书墙主要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仅主殿内就藏有上万部元代和元代以前的佛教经典。八思巴执政时期,征集全藏的艺术家和缮写家,用古藏文以金汁、银汁、朱砂或墨汁手写完成经书,多数为绝代精品。其中有被誉为世界造纸之最和经书之最的“布德加隆玛”大藏经,还有一部明永乐时期的《华严经》。萨迦寺收藏的手抄本和印本书中既有汉、藏、蒙、梵语等各种民族文字的写本,也有蕴含各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书籍。

瓷器墙多为元、明、清时期的瓷器,也有少量宋瓷,“高足五彩鸳鸯碗”是其中最珍贵的孤品。这些文物大部分是元、明、清历代皇帝赐给萨迦官员的礼品。

壁画墙的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以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昆氏家庭史、萨迦史、山水景观、花卉瑞兽、装饰图案等为内容。其中,以八思巴会见孛儿只斤·忽必烈、萨迦寺建设场面等最为珍贵,是萨迦寺保存最完整的元朝壁画。

佛像墙主要包括主殿内供奉的不可移动的七尊大佛像,以及其他数千尊佛像。其中有金银及鎏金佛像,不少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其中还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的铜佛数十尊,有贡布古如、文殊菩萨、玉卡姆度母佛像等四件宝物。

文物保护

2002年6月启动、由国家投资8660万元人民币的萨迦寺维修工程竣工后,萨迦寺文物和典籍均得到有效保护。萨迦寺作为存有众多典籍、文物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加强数字化保护工作。在确保寺内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数字化建设、建立文物数字档案,可为今后的保护、研究奠定基础,也能让更多研究人员进行相关文物研究。

寺庙壁画

萨迦寺元代壁画总计有近1万平方米,保存了139幅大型坛城(曼陀罗)壁画,均属元代壁画珍品,拉康钦莫大殿二层回廊为萨迦寺四大墙之一壁画墙所在。

金廓拉康坛城壁画:即“坛城日殿壁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西回廊。墙上坛城壁画是迄今萨迦寺最早最完整的壁画,绘于13世纪末。金廓拉康共有壁画坛城63座,其中大坛城20座,直径2.55至2.7米;小坛城43座,直径约0.6米,分布于大坛城四周,相间山水、祥云、佛陀、菩萨、侍女等图像。该拉康坛城壁画,是中国元代绘画艺术的文化遗产。

昆氏世袭史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东回廊北部。壁画绘制于东壁及南、北两端,题材为昆氏家族世系肖像118尊,尤以天神基仁、昆邦杰、贡嘎宁布3尊画像最为高大,通高2.2米;其余肖像较小,分四层整齐地排列在壁面上,通高0.5米。萨迦昆氏家族自誉为是光明天界之世系,是文殊菩萨所幻化,基仁、昭和天皇、裕赛三昆仲被尊奉为始祖。壁画开始就从这三天神画起,依次延续到第118代后裔阿旺·贡噶索南。

莲花生传记画:位于次久拉康西壁。壁画详尽地描绘了莲花生大师降生、抵印、弘法、进藏、降魔、建桑耶寺等经历。莲花生形象被描绘为头戴三角卷沿帽,顶插鹫羽,双眉锁闭,瞠目张口,怀抱骷髅魔杖,手端人头骨碗,呈忿怒相,以示“法力无边”。壁画描绘他降生时,于湖中坐一梗莲浮现水面,四周龙女、仙女、虎、豹、狮、孔雀、鸭、鹅和人欢呼雀跃,后被印度国王安扎底迎至印度学经修身、云游四方、弘传佛法;8世纪,被赤松德赞邀请进藏,一路遭妖魔、蛇蝎,野牦牛、猛狮和地方精灵的残害,他广施法力将其逐一降服;后建桑耶寺,并广译佛经,为佛教在西藏自治区的弘传有特殊意义。

释迦牟尼传记画:位于拉康钦莫大殿内之大经堂东壁。壁画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经历。壁画自他为拯救人类痛苦乘象下凡入胎画起,接着为腋下降生、七步生莲、比武伏象、王子出行、夜半逾城、六年苦修、降魔成道、传经弘法、历经十难、佛祖涅磐、分取舍利等情节。尤以相间绘制的8尊等身像最为引人注目,两侧2尊为立像,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施无畏印;其余6尊皆结跏趺坐,手分别施与愿印、禅定印、降魔印、说法印等。长达66米的佛传连环画是少见的。

山水鸟兽画:在萨迦寺壁画中多作铺底或反衬,几乎散见于各殿堂。绘有“狮图”“虎图”“四合睦”“六长寿”“东尊丹巴”(圣僧图)“瓶荷图”“松鹤图”等,鸟兽主要为狮、虎、象、鹿、猴、狗、兔、牛、马、羊、鹰、燕、雁、鹤等。

寿星图:见于萨迦寺原八思巴官邸的屋顶上,图为红底彩绣。中间绘有一头回首巨龙,两边各有一凤朝着巨龙飞翔;龙首和龙身之间有一方框内绘有“龙章凤诰”四个字,为封建时代帝王诸侯的专用物品。整个画面分为三圈:外圈的上首和两侧各绘两只不死鸟和花枝,下方绘五狮戏珠;中圈的上边绘南极仙翁丹顶鹤麋鹿、长寿树,左右两侧绘有道教八仙,下方绘有仙草和八角凉亭;内圈绘寿星,右手托一蛋黄果,左手拄一拐杖,杖头挂一个葫芦,两角各有一只蝙蝠,象征福寿双全。两边的汉文题款显示这是广东省海南县知县傅汝梅送给鹿大人八十寿辰的祝寿礼物。

佛事活动

萨迦寺每年都举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活动,其中规模较大、独具特色的要算萨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刚神舞法会。萨迦寺夏季神舞法会在每年藏历七月进行,冬季神舞法会则在藏历十一月进行。神舞表演时,舞者都戴着萨迦寺护法神和各种灵兽面具。神舞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藏传佛教密宗神舞灭杀魔鬼的基本内容。每年适逢这两个法会时,成千上万的远近僧俗群众都要赶到萨迦寺朝拜观瞻,祈祷神舞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

建筑意义

在萨迦地方王朝时,萨迦寺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出现过萨迦班钦贡噶坚赞、八思巴等许多重要人物。萨迦寺在中国历史上及藏传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西藏佛教文化的宝库之一。也是游客观光览胜的圣地。寺内所藏的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文物巨丰,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敦煌”。

参考资料

东西问丨项智多杰:这座藏传佛教寺庙,何以获誉“雪域敦煌”?.手机中国西藏网.2025-07-22

萨迦寺.中国西藏网.2025-07-22

佛教.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4-02-07

萨迦寺.中国西藏网.2025-07-22

萨迦寺.中国西藏网.2024-02-07

追寻往日辉煌——萨迦北寺考古记.凤凰网佛教.2025-07-23

1961年: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域萨迦寺.凤凰网佛教.2025-07-23

历史的传承:西藏萨迦寺光芒再现.北京周报.2025-07-23

萨迦寺传奇:700多年前的帝师们的“家”.凤凰网.2025-07-22

今年九月萨迦寺维修重建工程将全面竣工.青海湖网.2025-07-23

萨迦寺建筑印象.中国西藏网.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