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箭蛙

箭蛙

箭毒蛙,又称毒标枪蛙或毒箭蛙,属于毒蛙科,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两栖纲

形态特征

箭毒蛙的体积非常小,身长只有2至5公分。吻部钝圆,四肢纤细,每一趾的末端膨大,形成一个“钉子”一样的小吸盘。

分布范围

毒箭蛙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北起哥斯达黎加,南至巴西南部。

生活环境

毒箭蛙部分生活于森林之中,或是栖息在雨林洼地以及半干旱高山地带。大多数居于潮湿的地方,有些可在树冠遮盖之下的凤梨类植物的叶腋中发现。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昆虫为食,对于保护森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存

在热带雨林里,蛙类是弱者,除昆虫之外,鼠、蛇、鸟、兽等几乎所有其他动物都是它们的敌害,甚至一些水塘中的小鱼也会吞食它们产下的卵和袭击它们的幼体。箭毒蛙为了生存,利用放毒来对付这些强者。任何一只动物,如果曾经试吃过毒箭蛙的话,假使它还活着,就再不会去吃第二次了。这样久而久之,在许多捕猎动物中自然地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一见到这类体小、色艳的小蛙,就会联系起他们具有的毒性,都会远离他们。因此,在热带雨林中,除了人类之外,箭毒蛙几乎没有什么天敌,以至这类蛙兴旺发达,成了这里主要的动物成员之一。

繁衍

大多数毒箭蛙能很好地照顾其幼体,有些用背部将蝌蚪运送到水中,使其在水中完成发育,有些则使用特殊的方法使卵保持湿润,使其发育长大。金色的箭蛙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其交配之前,雌蛙和雄蛙一起嬉戏。在最终雌蛙产卵、雄蛙射精前,它们会花上2---3个小时互相朝对方跳跃。交配后,雄蛙把受精卵放在自己的背上,受精卵会在那儿孵化和成长。某些种类的箭毒蛙有特殊的雄性育幼行为,这种蛙的雌性成体比雄性成体大,但却不哺育后代。雌雄的交配常发生在栖生于倒木上的凤梨科植物附近,因为这些植物轮生的叶片构造出一个小“池塘”,为蛙卵提供了发育的场所。雌雄交配,雌蛙将卵产在积水处后便悄然离去,只有雄性耐心地照料后代。卵一旦发育成蝌蚪,雄蛙便将蝌蚪分别背到不同的有适量积水的地方,因为蝌蚪是肉食性的,它们在一起会自相残杀。也许,箭毒蛙还是世界上最勤劳的“父亲”。

毒性的利用

部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用火烘焙箭毒蛙,使毒素从蛙皮中放出,收集的毒素涂抹态射上制成毒箭,用以射杀鸟类和小猴子。美洲原住民捕杀毒箭蛙,并非食它们的肉,而是取它们的毒。因为这类小蛙的蛙毒武装的箭头和标枪,可以更有效地杀死大型鸟兽,有利于狩猎,毒箭蛙这一名称也由此而来的。毒素还被用来给羽毛染色。毒箭蛙还被现代医学用于神经系统实验研究,这更增大了人类对毒箭蛙的捕杀量,而使毒箭蛙迅速减少。自1996年以来,巴尔的摩国家水族馆已成功地喂养了27种箭毒蛙。在这些蛙类动物色彩鲜艳的皮肤中存在一种复杂的、叫做生物碱的化学毒物,它使医药研究人员感到颇为振奋,他们把这种生物碱视为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新药的可能来源。

减少的原因

毒箭蛙的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森林的无计划砍伐使得蛙类动物失去了繁殖的依靠。此外,污染和气候的变化也对毒箭蛙的生存造成了影响。蛙类动物的皮肤上布满孔隙,很容易吸收到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质。它们由此而被称为生态指示物。它们的健康与否反映出地球环境的状况。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地球的气候正在趋暖。在哥斯达黎加的蒙特迈德雾林保护区,生物学家阿伦彭兹从1989年开始,目睹了他所研究的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0种蛙类动物中有20种消失了的事实。气象资料证实,全球性变暖已使云雾上升,并降低了雾林中水汽的总量———从而影响到蛙类动物的生存能力。

参考资料

箭毒蛙.知乎.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