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约炮

约炮

“约炮”行为在英文里被称为“休闲性行为”(Casual sex / Sexual Hookup)或者“非承诺性接触”(Uncommitted sexual encounter)。

网络用语中指非夫妻关系或者相恋却明确不愿意成婚的人相约见面然后发生性关系。

定义

约炮属于随意或非承诺性行为“Casual Sex,Uncommitted Sexual Encounter”,由于没有浪漫关系的保证,双方缺乏承诺、情感依恋或亲密感。约炮涵盖了一夜情“ONS”、约熟人“Friends with benefits”、床伴“FB”等类型,可能发生在朋友、短暂熟人“Brief Acquaintances”和陌生人之间。

延伸关系

• 炮友关系可能演变自朋友、初恋、昔日情人、前任配偶,或者是陌生人。

• 炮友关系有进一步发展成为情侣、配偶的可能。

• 炮友关系现如今多见于网络。

主要类型

1. “一夜情”(one-night stand):也称为“匿名性爱”,指的是双方在有性接触之前并不认识或者接触甚少,通常性接触都发生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2. “约熟人”(booty call):双方在发生性关系之前彼此认识,但他们在某次见面时,彼此都抱着性接触的明确目的。

3. “床伴”(FB / Fuck Buddy):指两个人维持长期、有规律的性关系,但关系的维系主要依靠性接触而非友情。

4. “炮友”(FWB / friend with benefits):双方是朋友或比较亲近的人,但在他们的关系中也存在性接触。不过,与性相比,友情是更重要的部分,性更像是友情的附属物,而且友情往往产生在性关系之前。“炮友”关系也比“床伴”关系更有可能包含对关系性质、关系边界和排他性的讨论。

一般认为,“约炮”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始于欧美国家20世纪60—70年代,性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避孕技术的进步、流产合法化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约会变得更加便捷,与陌生人产生联系的机会增加。对于个体而言,与之相应的趋势还有成年初显期的拉长,人们更不愿意过早步入稳定的生活状态。

背景

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课程的期末“压轴题”——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在网上引起热议。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这一课程的期末试题“惊现神考题”,压轴题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对此,出题老师向记者澄清,爆料网友曲解了题目,本意实为“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旨在引导大学生从性道德、性文明等角度反思该行为。川师大《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属于四川省精品课程,在川师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法理分析

约炮的本质是两人相约,自愿进行性交的行为。履行的是双方各自的性自由权。约炮行为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一个是“约”,一个是“炮”,先予分开来讨论。

“约”,类似民法中的要约,遵循的是自愿平等原则,侧重于自愿。此行为成立,要求“约”行为出自两人真实自愿,还要求双方都是行为能力人。当符合以上条件时,按私法部门“法无禁止即允许”原则,“约”行为成立。

“炮”,指向的是性交权。我们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违法,主要看这个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我国《刑法》中涉及性权利罪名的主要有:强奸罪,猥亵罪,奸淫幼女罪,侮辱罪,组织卖淫罪,公共场所聚众淫乱罪;行政法中处罚的主要是卖淫和嫖娼。当行为排除这些罪名时,按公法部门“法无授权即禁止”原则,法律不能追究行为人责任。

“约炮”这个行为只表示了行为人本身“自愿处置性权利”这一法律事实,履行的也只是个人的性自由权,如要使整个法律行为合法进行,还需要从行为人是否具备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行为是否出自真实意思表示,行为发生地是否符合规定等多方面来考虑。

“约炮”本质上属于一种道德行为,并不违法。

观点

华商报发表然玉的观点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内,性文化是整体压抑的,久而久之便衍生出某种秘而不宣抑或“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语惯性。这种倾向落实到性教育上,则体现为一种无比脆弱的道德敏感,以及保守到近乎落后的价值灌输——就此而言,“约炮”等争议话题,似乎理应被隔绝在课堂之外?但尴尬的现实在于,一面是装纯卖萌的性启蒙,一面是狂飙突进的性实践,两者相遇注定只会让更多懵懂无畏者受伤。很多时候,“禁忌”本身就是魅力,那种暧昧而神秘的空气,让太多人有了尝试的冲动。“争议话题”被更多谈及,实则意味着一个脱敏和祛魅的过程。当“约炮”的本质、形式、过程、后果被更多人知晓,或许反而会吸引力消退。

京华时报发表刘志权的观点

被管的孩子往往长不大。“管”正如“堵”,而堵不如疏,“管”是治不了个性的“洪水”的。时代已经发展如斯,试问有多少大学生不知道“约炮”一词,不知“约炮”可能潜在的危害?因此,网友和家长们实在是有些过虑了。既然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与其掩耳盗铃,不如让年轻人正视现状。像该校这样,对社会存在的热点话题,通过考试让学生们答题思考和辩论,反倒可以产生抗体,更好地实现自我保护。

小蒋随想

你谈或者不谈,“约炮”都在那里。某些人以为“眼不见为净”,不过是不愿面对现实。在光怪陆离的自由与开放鼓噪下,两性道德与自律同样备受挑战。此时,如果“有识之士”对“约炮”、“一夜情”等连谈都不敢,不是对社会与青年的“爱护”,而是伪善性的装蒜、意淫着自己的道貌岸然。大学生已然成年,他们必须懂得要对自己与他人负责,明白“约炮”存在涟漪性危害。“约炮”题目引热议,反证了正视与慎思的稀缺。

参考资料

约一约的关系,有可能发展成恋人吗?.新浪.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