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陈镇
迈陈镇,位于徐闻县西部,是徐闻县三个省级中心镇之一,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农业大镇,也是徐闻县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中心。截至2019年,迈陈镇辖1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04个自然村。截至2020年,迈陈镇常住人口为55229人。镇人民政府驻新华西二路001号。
迈陈镇,形成于清康熙。明、清时期,此地属仁政乡。1734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那朗社、那宋社。1912年,沿清制。1931年,设立迈陈镇,隶属徐闻县第五区,区公所驻迈陈圩。1940年,属第三区。1941年,裁区并乡后,仍设迈陈镇。1945年,与戴黄镇合并,称为迈戴镇。1949年末,与西角乡合并,称为迈西乡。1950年5月后,属第三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为迈陈乡;1958年与西连、那练二乡合并,成立迈陈人民公社。1961年迈陈公社置为迈陈、西连、角尾、那练等4个公社。1967年,那练、角尾二公社并入迈陈公社。1979年,迈陈公社又析置为迈陈、角尾、大黄等3个公社。1983年,迈陈公社改为迈陈区。1987年,复称迈陈镇。2002年,撤销大黄乡,其中官田、白坡、青桐三个村委会并入迈陈镇。
迈陈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43平方公里。东与大黄乡相接,西与角尾乡、西连镇接壤,西南、西北颜北部湾,南临琼州海峡,北与海康县田头圩为邻。镇政府驻地迈陈圩,地处北纬20°20',东经109°59',距县城20公里。迈陈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夏秋炎热、多雨、多雷、多台风,冬春多干旱并阴沉多雾。2023年,迈陈镇生产总值为147520万元,同比增长2.2%,工业总产值28153万元,增速同比下降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67万元,同比增长0.27%,工农业总产值115020万元,总量位于全县第八位。
历史沿革
命名由来
迈陈镇,原称蒙松,即多细雨之意。相传清顺年间,有一商人陈兆明从福建莆田移居此地开商店,邻近村民也相继到陈家店经商,生意颇兴隆。接着外地商人和附近农民也到这里集居,便逐渐形成集贸中心。以向陈家靠拢迈进之意,更名为迈陈圩。附近一村为陈姓世居,称迈陈村,(一说,壮语“迈”为村意,迈陈即陈姓之村)。
发展历史
迈陈镇,形成于清康熙。明、清时期,此地属仁政乡。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那朗社、那宋社。1912年,沿清制。1931年,设立迈陈镇,隶属徐闻县第五区(也称西区),区公所驻迈陈圩。1940年,属第三区。1941年,裁区并乡后,仍设迈陈镇。1945年,与戴黄镇合并,称为迈戴镇。
建国后,1949年末,与西角乡合并,称为迈西乡。1950年5月后,属第三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为迈陈乡;1958年与西连、那练二乡合并,成立迈陈人民公社(也称跃进公社)。1961年迈陈公社置为迈陈、西连、角尾、那练等4个公社。1967年,那练、角尾二公社并入迈陈公社。1979年,迈陈公社又析置为迈陈、角尾、大黄等3个公社。1983年,迈陈公社改为迈陈区。1987年,复称迈陈镇。2002年,撤销大黄乡,其中官田、白坡、青桐三个村委会并入迈陈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迈陈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43平方公里。东与大黄乡相接,西与角尾乡、西连镇接壤,西南、西北颜北部湾,南临琼州海峡,北与海康县田头圩为邻。镇政府驻地迈陈圩,地处北纬20'20',东经109'59',距县城20公里。
气候
迈陈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夏秋炎热、多雨、多留、多台风,冬春多干旱并阴沉多雾。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早季。年均日照市2078.7小时年均气温24.1°C,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28.5°C,极端高温38.5°。低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数16.7°C,极端低温3.4°C。年均降水量为1163.1毫米,雨量年际变化较大。
地质
迈陈镇地质多为粗骨砖红壤土类,也含有水稻土等其他土类。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迈陈镇拥有海岸线25公里,滩涂较广,多港湾。海区适宜养殖海参、珍珠。新地、迈陈、东场等港湾盛产对虾属、青蟹、珍珠、肥蚝。新地等港湾,海水含盐量30%-35%,宜发展盐业。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
土壤
截至2019年,迈陈镇有耕地面积7.8万亩。各管区土地肥沃,水源较足,是种植水稻、甘蔗、水果、蔬菜的重要基地。
自然灾害
迈陈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旱灾、海潮、涝灾等。
政治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迈陈镇辖1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04个自然村。村委会包括田、白坡、青桐、北街、龙潭、迈陈、东莞、新地、坑头、打银、那朗,居委会包括迈市、迈糖。镇政府驻地位于新华西二路001号。
领导班子
人口民族
截至1995年底,迈陈镇总人口为46228人,汉族46195人,黎族26人,壮族5人,白族、苗族各1人。农业人口42814人,占总人口的92.1%;非农业人4680人,占总人口的7.39%。
截至2011年,迈陈镇常住人口为6.92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
截至2019年末,迈陈镇户籍人口为74671人。
截至2018年末,迈陈镇总人口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非农业人口1.2万人。
2021年6月,徐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迈陈镇常住人口为55229人。
经济
综述
1995年,迈陈镇社会总产值11854万元(不含县市属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工农业总产值923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农业产值868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4%。建筑业较发达,1995年产值828万元。
2018年,迈陈镇生产总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6.2%;农林渔牧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5.3%;工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规上总产值2079万元,同比增长125.25%;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财政收入1681.4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41.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40.1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681.47万元。
2021年,迈陈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958万元,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73007万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632万元,同比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61319万元,同比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840万元,同比增长6.0%,工业总产值22117万元,同比增长5.0%。
2023年,迈陈镇生产总值为147520万元,同比增长2.2%,工业总产值28153万元,增速同比下降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67万元,同比增长0.27%,工农业总产值115020万元,总量位于全县第八位。
农业
迈陈镇昔日缺水多旱,1957年有大水桥水库灌溉后,多数耕地保种保收。主产稻谷、香薯、甘蔗、蔬菜、花生、木薯、西瓜、蓖麻。1992年拥有喷灌机械2800套,灌溉水泵3312台。蔬菜种植1.4万多亩,居第三位。是北调蔬菜的重要产地。自明代以来,以生产土糖闻名遐迩。东场港在明代是中国南方产盐基地,朝廷驻有盐官和巡检司。新地港现是国营徐闻盐场的重要产盐区,迈陈港是养殖珍珠的优良场地,曾建有市属珍珠养殖场(今已下放为民营)。镇办企业主要有盐场、林场、砖厂、农机厂、制冷厂、饮料厂、粮食加工厂、水电站、建筑工程公司、南莱北调公司等。农民集体或个体养殖对虾属、珍珠、锯缘青蟹者较多。
2011年,迈陈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5.12亿元,比2010年增长7.1%,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及对虾、珍珠等养殖基地,走上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盛产水稻、甜玉米、黑丽圆茄、青瓜、辣椒、水产品等。农产品和鲜活水产品年出口创汇300万多美元。
工业
2011年,迈陈镇工业总产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工业企业252家。主要有晒盐、烧砖、木材加工、果菜加工、制冰、制饮料、农用机具制造、食品加工、电焊、建材综合工艺等门类。
2019年,迈陈镇有工业企业1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服务业
迈陈镇是徐闻县西部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专业市场2个,总面积19200平方米;迈陈综合市场于1991年、1992年连续被评为省东市级文明市场。全镇商业企业共695户、集体15户、个体670户。1992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846.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8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幼儿园4所。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文化中心1个,藏书0.9万册;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24万册;文艺社团1个。有公共篮球场95个,足球场11个,群众体育组织13个。每次逢年过节,各村民委员会都开展不同主题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助兴娱乐。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合作医疗站11个。专业卫生员58名,其中执业医师12名,执业助理医师9名,注册护士24名,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14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迈陈镇有镇级敬老院1个,村级敬老院11个,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7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4273人,参保率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8889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有自来水厂2个,年供水量54000立方米。铺设直径100厘米以上管道15千米,有11万伏变电站1座,有燃气销售网点1个,燃气普及率约为92%,常年对公众开放绿地102500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2.4%。
交通
迈陈镇是徐闻县第二大集镇,是县境西部的交通枢纽。陆路可直通县城和海安、下桥、角尾、西连等乡镇以及徐用盐场、南岭港、大井港。有可停泊300吨船舶的后海港,船只可直接进入琼州海峡、北部湾等地海域。截至2000年,全镇有运输联合体22家,陆运线8条,客货运汽车42辆,货运船舶30艘,运输手扶拖拉机224台。每天有开往西连、角尾、徐城、海安、湛江、广州的客运班车200班次。每逢10月至次年5月的"南菜北调"季节,每天有开往武汉、深圳市、广州、天津、长沙、衡阳、江西、上海等城市的货运汽车50多辆。
截至2011年末,迈陈镇有湛徐高速公路,在镇域有出入口,省道外西公路穿境而过,104个自然村已有97条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道路,总长293千米。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镇区道路5.8千米,主要有新华街、东成街、南安街、中大兴街、建新街等。
名胜古迹
迈陈古墟遗址
迈陈古墟遗址在迈陈镇东北隅,面积约1平方公里。清雍正十二年(1734)迁东场巡检司于此。古墟规模较大,有东成、东兴、南安、西宁等古街坊,"东成"街石坊匾尚存,弃于墟东田里。墟上铺设井字形青石道,西侧街道多建有清代民居,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的西竺寺和同治十三年(1874)建的关帝庙遗址尚存,后已重建。现存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奉示较正斗升碑》等碑6通。古墟旧时商贸发达,市场繁荣。古民谚:东有石桥,西有迈陈。传说其地古有麦品进贡朝廷,质佳味美,被皇帝誉为"金丝贡线"。
相关事件
2025年7月21日,第6号台风“超强台风韦帕”于20日晚上在海陵岛二次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21日10时已移入北部湾北部海面,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热带风暴级,20米/秒)。据气象水文监测,7月20日8时到21日8时,广东省平均雨量44.2毫米,有17个镇街录得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有282个镇街录得100毫米~250毫米的大暴雨,有443个镇街录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其中,湛江徐闻县迈陈镇达到了427.4毫米。
参考资料
迈陈镇2019年年鉴.徐闻县人民政府.2025-07-22
徐闻县政府门户网站- 徐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各乡镇(街道)人口情.徐闻县政府门户网站.2021-06-29
2025年迈陈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徐闻县人民政府.2025-0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广东省卷.读秀.2025-07-22
迈陈镇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徐闻县人民政府.2025-07-22
关于调整迈陈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徐闻县人民政府.2025-07-22
2022年迈陈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人民政府.2022-07-19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2020 县市卷 乡镇卷.读秀.2025-07-22
台风“韦帕”离开广东 今日南部市县仍有明显降水.央广网.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