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人体内部注射放射性药物,然后使用特殊的显像设备来检测这些药物在不同器官或组织内的分布情况。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识别正常的组织和异常的病灶之间的差异。

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础是放射性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程度差异。当放射性药物进入人体后,它们会被不同的器官或组织所吸收,从而形成特定的图像模式。这些图像可以用来区分健康的组织和患病的区域。

技术手段

放射性核素显像通常采用γ照相机或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来进行。E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这两种技术都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

显像类型

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静态显像主要用于观察某一时刻的器官或组织状态,而动态显像则能够记录放射性药物在时间上的变化,从而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参考资料

放射性核素显像.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

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从诊断、危险性分层到治疗决策.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