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原区

青原区

青原区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区,位于江西省的中部,吉安市的东南部,东经114°56′—115°30′、北纬26°38′—27°10′之间。东与永丰县相邻,南与兴国县接攘,西靠泰和县吉安县,北与吉州区吉水县相连,版图呈长条形,从东南到西北一字型排成,境域面积91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青原区辖2个街道、6个镇、1个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及1个垦殖场,区人民政府驻河东镇。截至2022年末,青原区公安户籍总户数68732户,户籍总人口为231330人,常住总人口为250732人。

青原区地处赣中丘陵区,吉泰盆地,罗屑山脉中段,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青原区境域历史悠久,秦置庐陵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吉州区,新建州城于今市区赵公塘一带,青原区境域属庐陵县;唐永淳元年(682年),废赵公塘(堂)旧城,新建州城于今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并将庐陵县治从石阳古城迁入;1914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市;1947年于县治置石阳镇;1949年升镇置吉安市;1952年撤市,名吉安镇;1953年复为吉安市;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和吉州区、青原区,青原区由原县级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所属的10个乡镇场组成;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区挂牌成立,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和吉泰走廊核心区。

2023年,青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5.95亿元,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96元、4922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1:48:45.9。青原区2022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2023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辖区内富滩镇获评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青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南宋名臣胡铨故里,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授业之地。截至2022年9月,青原区有渼陂村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是庐陵文化核心区和“中国下元宵节文化之乡”。该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江西省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县、江西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庐陵县,境内为九江郡庐陵县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为豫章郡庐陵县地。

新朝建国元年(9年),为九江郡桓亭县地。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为庐陵郡高昌县地。

南梁天监元年(502年),为庐陵郡石阳县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为江州吉州石阳县地;隋开皇十年(590年),为吉州庐陵县地;隋大业末(615年—617年),分属庐陵县、吉水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为吉州吉水县地。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分属庐陵县、吉水县,直至民国初年。

1914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市。土地革命时期,境内为苏区范围;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属苏区公略县地。

1947年,于县治置石阳镇,

1949年,升镇置吉安市。

1951年9月,分属吉安专区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地。

1952年,撤市,名吉安镇,

1953年,复为吉安市。

1958年11月,吉安县并入吉安市,复为吉安市、吉水县地,

1959年6月,吉安市分为吉安县、吉安市,境内分属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2000年0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和吉州区、青原区(国函字[2000]40号批复)。

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吉安市青原区,辖原县级吉安市的河东、天玉镇的从吉安县划入的文陂乡、云楼乡、富田乡、值夏镇新圩镇、东固镇以及从吉水划入的富滩镇。区政府驻河东镇。

2001年01月18日,青原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12月04日,撤销河东镇建制,设立河东街道办事处;撤销云楼乡、富田乡,合并设立富田镇(赣民字[2001]216号批复)。

2002年01月11日,富滩镇政府驻地由罗家埠村迁到宋溪村(赣民字[2002]9号批复)。

2002年06月11日,撤销东固镇建制,设立东固畲族乡(赣民字[2002]120号批复)。

2011年11月28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青原区文陂乡撤乡设镇的公告》(赣民字[2011]134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青原区文陂乡,设立文陂镇。新设立的文陂镇行政区域范围保持原文陂乡的行政区域范围不变,镇政府驻渼陂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原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东南部,赣江东岸。其东部、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别与吉水县永丰县兴国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州区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6′~115°30′,北纬26°38′~27°10′。

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大体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从东南边境依次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吉泰平原)。最高点为东南边境大乌山,平均海拔1204.5米。

气候特征

青原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受寒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湿润阴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无霜期长,是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

水文

青原区主要河流有赣江、富水、泷江,其中富水流经区内4个乡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赣江、富水、泷江,其中富水流经区内4个乡镇;白云山水库灌区灌溉面积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46公顷。

植物资源

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为62.4%,盛产松、杉、竹等各种针、阔叶林木和茶油、茶叶、香菇、鲜竹笋生姜等土特产品。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2万立方米;林地面积4.99万公顷,其中湿地松面积为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土特产品有茶油、茶叶、香菇、鲜笋。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有煤、碳酸钙花岗石硅石锰矿石、钨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12月,河东镇改置为河东街道。

2002年1月,云楼乡、富田乡合并改置为富田镇。

2002年6月,东固镇改置为东固畲族乡。 

2010年8月,河东街道析置为河东、滨江两个街道。 

2011年12月,文陂乡改置为文陂镇

截止2013年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天玉镇、值夏镇、新圩镇、富滩镇富田镇、文陂乡、东固畲族乡。共有18个社区、107个村委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青原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滨江街道、天玉镇、值夏镇、新圩镇、富滩镇、富田镇、文陂乡、东固畲族乡。青原区驻地河东街道。

人口民族

2015年,全区公安户籍年末总人口为221547人,其中:男性人口117201人,女性人口104346人;城镇人口80260人,乡村人口141287人。年末总户数64770户。

2015年,计划生育系统统计全区出生人口3026人,人口出生率为13.7‰,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7.6‰,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70.2%,出生人口性别比(女婴=100)为100:115。

截至2019年末,青原区公安户籍总人口为2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15万人,女性人口10.75万人;城镇人口9.07万人,乡村人口13.83万人。年末总户数6.73万户。2019年,全区城镇化率为50.58%。

2019年,青原区出生人口2674人,人口出生率为11.52‰,人口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7.3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100。

2021年6月15日,吉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青原区人口性别构成为:男51.48,女为48.52。

2021年,吉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原区常住人口为240730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11亿元,增长12.4%;剔除中国华能铁路后,完成60.3亿元,可比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增长16.4%。财政总收入总量在全市前进了一位,完成6.89亿元,增长20.0%,税收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5.42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49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308元,增长15.7%。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9亿元,增长10.8%;财政总收入完成7.32亿元,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3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元,分别增长13.6%和13.5%,增幅居全市前列。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年翻番”,突破200亿元、达到214亿元,同比增长23.2%;实际利用外资4742万美元,现汇进资153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9%和32.3%,列全市第一和第三;实现出口创汇2.6亿美元,增长31.3%,列全市第二,提前三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0亿元,是201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12.1%;财政总收入完成8.46亿元,实现三年翻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2亿元,是2010年的1.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366元,比2010年增长9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59元,比2010年增长8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7:60.0:28.3调整为2015年的9.8:59.6:30.6。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023万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91863万元,比上年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8:59.6:30.6,其中一产下降了0.8个百分点,二产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全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4614万元,同比增收11432万元,增长15.6%。

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28006.9万元,同比增长10.5%;地税部门完成41001.4万元,同比增长22.7%;财政部门完成15605.5万元,同比增长8.4%。从收入性质看:地方财政收入66175.7万元,增长22.9%;上划中央收入17511.1万元,同比下降9.5%。从税种收入看,营业税实现17873.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1.1%;营改增税额实现9967.6万元,占比11.8%;企业所得税40%实现3249.7万元,占比3.8%;增值税25%实现2830.7万元,占比3.3%。

2015年,全区财政总支出139664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财政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三项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8647万元,占本年财政总支出的20.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270万元,占比17.4%;农林水事务支出24068万元,占比17.2%。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与上年比,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呈现出涨幅收缩的态势。从行业类别看:食品类上涨2.2%,上涨幅度最高;烟酒类上涨0.1%;衣着类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1%;居住类上涨0.3%。

2019年,青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1亿元,同比增长7.7%。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59.69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4.45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6.5:48.9:44.6,其中一产下降了0.4%,二产下降了0.4%,三产上升了0.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9万元,同比增长8.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4.45亿元,同比增长5.3%,占GDP的比重为61%。

2019年,青原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为9.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6%。

2019年,青原区财政总支出19.68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1亿元,同比增长61.7%;教育支出3.8亿元,同比增长11.5%;科学技术支出4071.5万元,同比增长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亿元,同比增长15.8%;卫生健康支出1.99亿元,同比增长11.8%。

2019年,青原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4%,比2018年同期上涨2.4%。从八大类别看,只有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其它七类呈上涨趋势。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居住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7%;衣着类价格上涨0.9%;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4%。

2019年,青原区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16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施工项目9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9个。在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中,国有投资14.81亿元,同比增长29.8%;非国有投资34.3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民间投资29.82亿元,同比下降7.3%。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6%。另外,制造业投资与2018年基本持平,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1.2%。

2019年,青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工资性(劳务)收入6681元;家庭经营性收入5291元,财产性收入88元;转移性收入2883元。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万元,同比增长7.7%。其中:工资性(劳务)收入2.88万元;家庭经营性收入4808元,财产性收入2627元;转移性收入3842元。

2020年,青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0.51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56.41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48.2:45.0,较上年同期相比,二产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上升0.3、0.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1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6.9亿元,同比增长1.7%,占GDP的比重为61.3%。 

2020年,青原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1.15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亿元,同比下降6.0%,其中地方税收收入4.24亿元,同比下降10.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8%,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2020年,青原区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59亿元,同比增长9.9%。全年施工项目9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3个。在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中,国有投资14.84亿元,同比下降0.2%;非国有投资35.7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民间投资27.83亿元,同比下降6.7%。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3.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另外,制造业投资下降12.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 

2020年,青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万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资性(劳务)收入7689.1元;家庭经营性收入4981.7元,财产性收入192.2元;转移性收入3320元。 

2020年,青原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资性(劳务)收入2.82万元;家庭经营性收入6841.4元,财产性收入3276.5元;转移性收入3680.5元。

2021年,青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7235万元,同比增长9.1%。

2022年,青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3240万元,增长5.1%。

第一产业

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650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64588万元,增长4.8%;林业20899万元,增长6.8%;畜牧业2480万元,下降1.7%;渔业14410万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7273万元,增长9.3%。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277万元,同比增长5.9%。

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34.0万亩,产量134210吨,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达6.19万亩,增长2.1%,蔬菜总产量87491吨。生猪出栏84625头,增长2.0%;牛出栏12968头,增长4.0%;家禽出笼86.0万羽,增长0.4%。肉类总产量9908吨,增长6.2%。其中:猪肉总产量6982吨,比上年增长5.2%;牛肉产量1556吨,比上年增6.7%。水果总产量3107吨。比上年增长8.1%。

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达5000亩,入驻企业20多家,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现场会观摩点,并纳入省级重点支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馆、物联网平台等基本建成。江西熙龙生态有限公司在Q板成功上市。紧紧围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产业,加快推动农旅、农企、农超三个融合,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精品点。

新修通自然村公路20.9千米,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有效整治了将宋公路超载超运和城区余土撒漏现象。投资1亿余元,除险加固了油箩坑、山塘等9座水库,实施了文陂、新圩防洪工程,推进东固山洪沟治理。投资770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点44个。全面启动7个中心村点建设,大力整治“空心村”,拆除危旧房8000多平方米,实现电力、广电、电信“三网”建设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富田陂下村、文陂渼陂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入围中国百个“最具乡愁”村庄。

2019年,青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农业6.46亿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林业2.32亿元,同比增长4.1%;畜牧业2.93亿元,同比增长27.6%;渔业2.44亿元,同比增长0.7%;农林牧渔服务业9345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2.7%。

2019年,青原区粮食总播种面积32.9万亩,产量12.7万吨,同比下降4.2%。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7万亩,总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2.9%。生猪出栏3.5万头,比2018年下降29.2%;牛出栏8751头,同比增长1.7%;家禽出笼114.7万羽,同比增长22.7%。肉类总产量5955吨,比2018年下降13.1%。其中:猪肉总产量2893吨,比2018年下降30.5%;牛肉产量1063吨,比2018年增长3.7%。水果总产量5707吨,同比增长6.4%。

2020年,青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6亿元,可比增长3.0%。其中,农业6.73亿元,可比增长4.1%;林业2.51亿元,可比增长4.2%;畜牧业3.67亿元,可比增长0.7%;渔业2.44亿元,同比下降0.2%;农林牧渔服务业1.01亿元,可比增长0.4%。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7亿元,可比增长5.0%。 

2020年,青原区粮食总播种面积31.5万亩,产量12.7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6万亩,总产量11.4万吨,同比增长4.6%。生猪出栏4.62万头,比上年增长31.8%;牛出栏2453头,同比下降72%;家禽出笼197.3万羽,同比增长72.0%。肉类总产量8616吨,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猪肉总产量3755吨,比上年增长29.8%;牛肉产量274吨,比上年下降74.2%。水果总产量6563吨,同比增长9.3%。

第二产业

2015年,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255.53亿元,增长8.8%,剔除中国华能后222.97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55亿元,增长7.2%,剔除华能后为196.98亿元,增长10.2%;实现工业增加值56.87亿元,增长9.2%,剔除华能电厂后为46.02亿元,增长10.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66亿元,增长6.9%,剔除华能电厂后为197.09亿元,增长10.3%;实现利税总额25.63亿元,增长4.1%,剔除华能电厂后为17.17亿元,增长3.9%。工业用电量实现7.71亿千瓦时,增长17.3%。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

2015年,全区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医药化工三大产业规模企业达47家,占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69.1%。三大产业规模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5.72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1亿元,增长30.2%;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亿元,增长16.5%。全区已落户以同业集团、泽发光电、英佳电子为引擎的电子信息企业近50家,其中以量一光电、艾吉特光电为龙头的LED节能照明企业近20家,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聚。

2015年,全区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9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8.9%。园区平台扩容升级。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全面竣工,行政、金融、体育、培训、展示“五大服务平台”基本成型;富滩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三条主要道路整修全面完工,园区新开工项目9个、竣工项目3个、投产项目9个。生态工业加速发展。严格把好工业项目准入关,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15个,关停工艺落后和涉污企业6家,收回5家“僵尸企业”闲置用地168亩,改变了工业经济“一铜独大”的产业格局,园区企业逐步从粗放型、高耗型向清洁型、生态型转变。

201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7.8%。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68.59万平方米,实现房屋竣工产值7.2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89.99万平方米。

2015年,全区完成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27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建筑工程完成444276万元,占70.8%,安装工程62138万元,占9.9%;在总投资额中,国有投资占15.7%,民间投资占84.3%;工业投资占51.9%,房地产投资占22.4%。

全区投资5.5亿元,着力实施了30个城建项目。新增城区面积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48.7%。818地块开发渐成规模,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显现。城中村改造排难而进,杨家庄(中村)、坪田房屋征收取得突破。“三改三清”扎实推进,投入资金3亿元推进项目33个,奥克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全市“改旧厂”的典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契机,城市管理实现全覆盖。各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全区2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实施。东固滨河路二期、文陂旅游商贸街项目顺利推进,富田天祥苑建设、新圩康居苑改造、富滩宋螺公路提升和值夏路堤结合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天玉镇村联动富有特色,小城镇承载力持续增强。

2019年,青原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2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工业增加值53.6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18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24.2%。工业用电量实现8.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

2019年,青原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65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8%;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19.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1.7%,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1%;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同比下降7.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3.6%;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同比增长28.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1%。

2019年,青原区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8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54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利润总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19.3%。

2019年,青原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9%。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68.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实现房屋竣工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97.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8%。

2020年,青原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01亿元,同比下降2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48亿元,同比下降24.1%;实现利润总额9.31亿元,同比下降17.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工业用电量实现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5%。 

2020年,青原区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同比下降42.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6%,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下降25.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0.9%;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同比增长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下降4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 

2020年,青原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9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51.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1%,实现房屋竣工产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

2022年,青原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4亿元,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7.95亿元,同比增长6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用电量实现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4%。

2022年,青原区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18.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5%,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同比下降36.9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4亿元,同比增长-14.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2.6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2%。

2022年,青原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66亿元,同比增长9%。全区建筑企业房屋建设竣工面积6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7%,实现房屋竣工产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3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1%。

第三产业

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949.8万元,增长12.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70359.8万元,增长13.6%,乡村42590万元,增长8.1%。其中,限上法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97.3万元。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945.9万元,商品零售134351.4万元。

2019年,青原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32亿元,同比增长12.7%。商品房施工面积219.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8%,其中住宅16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商品房销售面积34.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其中住宅3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3%。

2019年,青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亿元,同比增长11.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31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亿元,增长11.5%。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5亿元,同比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1亿元,商品零售42.24亿元。

2019年,青原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34亿元,其中批发业完成销售额62.6亿元,同比增长6.6%;零售业完成销售额71.4亿元,同比增长14.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完成营业额5.8亿元,其中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9亿元,同比增长6.8%;餐饮业完成营业额4.9亿元,同比增长14.2%。

2019年,青原区服务产业实现增加值54.45亿元,比2018年增长8.5%,占GDP比重为44.6%,同比提高0.8%。全年24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6亿元,比2018年下降10.8%,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下降6.5%。

2019年,青原区实际利用外资7179万美元,同比增长7.8%;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42.93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出口3734万美元,同比下降74.2%。

2019年,青原区共签约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签约合同资金68.63亿元。

2019年,青原区累计接待游客110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99.36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境外游客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旅游外汇收入2063.55万美元,同比增长19.2%;国内游客1095.76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国内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同比增长19.3%。

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11家,吉安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加速推进,中心城区怀抱青原山发展步伐稳健。井大阳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全面竣工,百望电子网购商城有序推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新引进江西银行、青原庐陵村镇银行,通过“财园信贷通”为38家企业发放贷款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快速壮大,上缴税收近5000万元。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达502万人次,增长30.6%。完成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展,青原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体、渼陂村旧居旧址群维修、富田文丞相祠复原工程、东固革命烈士陵园一期等一批项目。青原山景区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举办了第五届庐陵文化旅游节、宝贝游青原等特色旅游活动,承办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旅游经济发展研讨班,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我爱满堂彩》、《记住乡愁(海外版)》等品牌栏目先后至区拍摄,取得巨大营销效应。

实际利用外资5226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和15.2%。实现出口总额12616万美元。全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策划推动,举办了苏州市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北新建材等一批精品项目。吉瑞股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和大型种养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强化招商,促进农业产业与第二、三产业链接,实现农业产业链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延伸。举办了农业专题招商活动,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全市5个5亿元以上农业项目之一。

2020年,青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1亿元,同比增长3.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75亿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25亿元,增长1.6%。 

2020年,青原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92亿元,同比下降3.8%。商品房施工面积16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4%,其中住宅13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商品房销售面积36.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其中住宅35.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9%;商品房屋销售额21.25亿元,同比增长9.93%。 

2020年,青原区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47.9亿元,其中批发业完成销售额89.0亿元,同比增长4.6%;零售业完成销售额58.9亿元,同比增长4.8%。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完成营业额5.5亿元,其中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9亿元,同比下降8.0%;餐饮业完成营业额4.6亿元,同比下降3.6%。 

2020年,青原区服务业产业实现增加值5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GDP比重为4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2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9%。 

2020年,青原区实际利用外资7634万美元,同比增长6.34%,其中现汇进资完成430万美元,现汇比5.36%;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完成46.69亿元,同比增长8.71%;实现出口3480.53万美元,同比增长18.74%。 

2020年,青原区共签约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签约合同资金72.7亿元。 

2020年,青原区累计接待游客435.45万人次,同比下降60.45%,实现旅游总收入34.43亿元,同比下降65.36%。其中:境外游客0.06万人次,同比下降98.85%,旅游外汇收入23.28万美元,同比下降98.87%;国内游客435.39万人次,同比下降60.27%;国内旅游总收入34.42亿元,同比下降64.86%。

2023年上半年,青原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6.34亿元,增长2.3%。

文化

特产

东固竹笋:东固竹笋主要品种有鲜竹笋清水笋罐头、鸡汁鲜竹笋系列笋制品。东固竹笋采用东固畲族乡地区高山野生竹笋为原料。自上而下被称为山珍“菜中珍品”。

东固茶叶:东固乡茶叶现有品种:东固龙井、东固翠微、东固毛尖、东固炒青等。

交通

截至2019年末,青原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97.9千米。

截至2019年末,青原区公路货运车辆拥有量2013辆,其中个体货运车辆151辆;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960万吨,同比增长5%,货运周转量35.23亿吨千米,同比增长7%。

赣江沿境而过,区内梅林港码头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京九铁路吉安火车站坐落在青原中心城区;105国道纵贯青原城区南北;赣粤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南下深圳广州时间只需5—6个小时;井冈山机场距青原区只有半小时车程。

2020年末,青原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79.616千米(含高速公路45千米)。全区从事货运物流业户312户,其中个体经营者251户。拥有10辆以上车辆的企业33家。全区营运货车辆有2054辆,全年实现货运量893万吨,货物周转量33.11亿吨千米,客运量35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4亿人次。

2022年末,青原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83.1千米(含高速公路41.9千米)。全区从事货运物流业户291户,其中个体经营者234户。拥有10辆以上车辆的企业31家。全区营运货车辆有1701辆,全年实现货运量981万吨,货物周转量363302万吨千米,客运量39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650万人次。

社会

教育

截止2013年,青原区辖9所中学、8所中心小学和1所九年制学校,有教职工1711人,高中(含职高)、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6510人、7948人的和17160人。

陆续投入校建资金7442.7万元,拆除危房14428余平方米,改造危房9110平方米,新建校舍9.25万平方米。投入322万元为各中小学装备实验仪器、图书等设备,青原区中小学的计算机数由2001年的不足20台增加到1200台;教育收费规范,2007年被省政府评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

截至2019年末,青原区拥有中小学校89所,其中小学75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专任教师133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40人,小学在校学生2.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2万人;拥有各类幼儿园103所;拥有民办职业技术学校4所,在校学生1449人。

2020年末,青原区拥有中小学校89所,其中小学75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专任教师145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19人,小学在校学生2.59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9万人。拥有各类幼儿园104所;拥有民办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学生2626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青原区共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8个,疾控中心1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9人,全区拥有病床床位1220张。

2020年末,青原区共有卫生机构2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8个,疾控中心1个,卫监所1个,皮防所1个,妇幼计生服务中心1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0人,全区拥有病床床位1741张。

2022年末,青原区共有卫生机构19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8个,疾控中心1个,卫监所1个,妇幼计生服务中心1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2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8人,全区拥有病床床位1436张。

民生

2013年,民生事业支出7.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36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324人;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基金征缴9377万元。2.66万名中小学生得到“两免一补”,为4656名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发放优抚、低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以及高龄老人补助等3.67万人次、资金4673万元。

社会保障

2019年,青原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9个,床位699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27人。

2019年,青原区共有2.12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9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9.83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820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2019年,青原区投入扶贫资金7490.6万元,共有390户919人脱贫。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农村贫困发生率0.24%,比2018年下降0.69%。

2020年,青原区拥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9个,其中区福利院公建民营1个,民办养老机构2个。公办养老机构共818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约300张床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6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48人。 

2020年,青原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2.1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9.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312人。 

2020年,青原区投入扶贫资金7545万元,实现164户326人脱贫。

2022年,青原区拥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8个,其中区福利院公建民营(志仁养老公寓)1个,民办养老机构2个(志仁养老公寓公建民营、志仁养老护理院)。公办养老机构共453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共410张床位,社区嵌入式托老所270张床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571人。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4697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2101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3904人,参加失业保险11857人。城镇新增就业185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68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6亿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旅游

青原山:青原山位于青原区南面,距城区6千米,青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9.4平方千米,有净居寺、稠塘湖、铜壶滴漏、天玉山四大景区50个景点140处景物景观,主峰海拔316米。1993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渼陂村: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为南宋初年从陕西夏阳迁徙至此,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聂氏宗祠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位于青原区文陂镇镇中心南侧,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千米,占地1平方千米,东至栋头贞节坊,南至青东公路,西至地藏阁(养源书院),北至梁仕阶墓;2005年渼陂古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文天祥陵园:位于富田镇鹜湖大坑,天祥陵园景区总面积39公顷,约580亩。

净居寺:是青原山中的胜景。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七零五年),原名为“安隐寺”,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现名。

陂下古村:陂下古村位于青原区东南隅富田镇,距吉安市青原区南50千米,距富田镇政府2千米,地处富水河畔;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保存了大量明清赣派建筑,包括牌坊、聂氏宗祠、古井,及宋朝赵祯所赐的千年历史銮架45件。

嵩华名山:嵩华名山,位于青原区富滩镇古富村的东北面,古富村倚该山而建。嵩华山系武夷山之余脉,为青原山系之首峰。其坐东北朝西南,海拔769.6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嵩华寺是座丰富的石灰岩山,徐霞客在游记中亦有此记载。早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分封全天下365座名山时,嵩华山便名列其中。

代表人物

胡铨南宋吉州芗城(今青原区值夏镇人)。字邦衡,号吴道镕,谥号“忠简”。官至枢密院落编修。他是南宋一位坚持抗金嫉奸如仇的伟大爱国者,他的事迹和精神遗产当与岳飞文天祥一样。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出生于吉州庐陵淳化乡(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梁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梁必业,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获得荣誉

2016年11月,青原区成功入选农业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

2019年3月,青原区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月,江西省水利厅授予“2019年度江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荣誉称号;8月,青原区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2020年8月,青原区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2020年12月2日,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1月,被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择优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参考资料

青原区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8-04

标 题: 关于《青原区“十四五”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吉安市青原区“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 年).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3-08

行政区划.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青原区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青原区人民政府.2023-12-14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3-08

青原概况.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青原概况.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自然资源.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青原区外商投资指引.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03-08

青原区历史沿革.中国行政区划网.2018-04-06

吉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吉安市统计局.2021-06-15

(江西省)吉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8-19

青原区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2018-11-15

青原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2018-11-15

青原区人民政府2016年换届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2018-11-15

2021年1-12月全市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排位(表一).吉安市人民政府.2022-03-01

2022年1-12月全市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排位.吉水县人民政府.2023-03-23

青原区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青原区人民政府.2023-12-15

我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集中换届产生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江西政协新闻网.2022-02-10

文陂乡渼陂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24-11-27

千年古村.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2013-12-26

胡铨生平简介.青原区人民政府.2024-11-27

农业部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11-27

江西省人民政府 最新发布 关于命名表彰江西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和爱国拥军模范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2020-08-20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农业农村部.2020-12-03

文旅部公布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名单.中国新闻网.

农业农村部 应急管理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县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11-27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