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重化工业

重化工业

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如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汽车、修排船等,其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是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但会污染环境。

简介

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

能源工业中国能源3大支柱原煤、油气、水电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2.2%、21.0%和4.8%(1990)。能源资源分布远离消费区,造成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电东送的状况。

电力工业

中国电力工业的开发方针是尽可能多开发水电,加速建设矿区水电站,适当发展核电站,大力发展电网,同时在网外地区发展小水电、小火电和利用风力等能源。

中国已建水电站大部分在东部地区(东北、华东、华北、中南的一部分),而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红水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澜沧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闽浙赣地区等10大水电基地总装机容量1.5~1.8亿千瓦,年发电量8400亿度。青海龙羊峡、云贵高原交界的天生桥(坝索)、江西万安、陕西安康等大型水电站于1990年前相继建成。二滩水电站正在建设,建成后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三峡巨型水电站建设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根据水能资源分布特点,水电站大中小并举,重点在西南、中南和西北

中国火电站以煤为主要燃料。50年代初期,为配合新工业基地建设,火电站主要建在负荷中心。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霍林河伊敏河,渭北,豫西,两淮、鲁南,六盘山等煤矿均宜建百万千瓦以上坑口电站。目前已建成河北陡河,大同市、神头,山东十里泉,河南姚孟,陕西秦岭等大型坑口电站。

建设核电站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已于1991年建成。广东深圳市大亚湾核电站正在兴建。中国核电站建设总规模将达500万千瓦左右,至公元2000年将占全国能源结构的1%左右。

中国电力工业现已进入大机组、超高压、大电网的新阶段。葛洲坝、刘家峡和白山水电站,谏壁、陡河、清河、秦岭、姚孟、石洞口等火电站均已成为超百万千瓦的大电站。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地区、西北已建成35万千伏和50万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1990年全国总发电量6212亿度,其中水电1267亿度。

机械制造业中国重型机械基地有富拉尔基区德阳市大连市上海市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天津市洛阳市等。大型矿山机械工业多与所服务的对象密切联系,如鸡西市、唐山、大同市、洛阳等地生产采煤设备,大庆市兰州市宝鸡市等地生产石油机械,大连、吉林省葫芦岛市等地生产化工机械。

中国已建成发电设备制造体系,包括“三大”成套发电设备厂(哈尔滨市、上海、四川),“三中”发电设备厂(北京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汽轮电机厂、天津发电设备厂),“十一小”主机厂(南京、杭州市重庆市等)和各种辅机厂。

煤炭工业

在相当时期内,中国煤炭基地的布局以炼焦煤基地建设为重点,并建设了一批供动力、化工和城市居民用的煤炭基地。在地区分布上,20世纪50年代着重建设了东北地区、华北、华东的煤炭工业,60年代转向西北、中国西南地区和江南诸省,70年代中期又逐步转回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199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10.8亿吨,居世界第1位。

中国已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省黑龙江省东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沈阳市周围地区、开滦集团、鲁西南、苏北、两淮、豫西、黔西市等。今后重点开发以山西为中心包括陕北地区、内蒙古西南部和豫西在内的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其储量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60%)及苏鲁皖边区等煤炭基地,并综合发展为以能源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基地。

石油工业

中国目前主要产油区为东部的松辽和华北盆地,西部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1949年以来,石油勘探重点由西北转向东部和沿海大陆架,已建成大庆市、胜利、华北(天津市以南和河北省中部)、辽河吉林省、中原、南阳市、克拉玛依、玉门和冷湖等石油和天然气基地,油气田遍及19省区。1990年全国原油产量1.3亿多吨,居世界第5位。

全国已在24省区建成50多座炼油厂,其中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的有9座,主要在东北地区、华北和长江沿岸地区。东北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40%(其中辽宁省占全国25%),主要在大庆、抚顺市锦州市大连市鞍山市辽阳市等地,大量成品油调入关内。华北石油产销基本平衡,炼油厂主要在北京、天津市等集中消费区。华东区炼油厂分布在淄博市上海市、南京、安庆市、九江等地。中南区炼油厂主要在岳阳市荆门市、武汉、茂名市等地。西北区有兰州市独山子区乌鲁木齐市等炼油厂。西南区炼油能力最小,需大量调入成品油。

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型厂集中在长春市、十堰、上海,年产均在万辆以上。年产千辆以上者分散在11个厂。长春、十堰、南京、济南市主要生产3~8吨卡车,四川省主要生产矿山用重型卡车,上海、长春和北京则以生产轿车、吉普和2吨江淮轻型卡车为主。80年代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1990年年产各种汽车51.40万辆。此外,1990年机车产量655台,拖拉机3.9万台。

电子工业

中国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市西安市、武汉、成都市广州市、南京、无锡等市。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将成为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基地。重点建设的微型计算机将建于华东(宁沪杭)、华北(京津保)、华南(广州、深圳)3计算机生产基地。上海的嘉定区和漕河泾,西安的电工城以西咸阳道上,成都的华西坝外围,武汉的武昌文教区外围,广州的石牌附近,北京的清河附近亦将建成中国主要微电子工业区。

化学工业

1949年以来,中国新建了多个内地化工中心。全国形成了上海市、北京、天津市、南京、青岛市大连市沈阳市葫芦岛市广州市重庆市、武汉、衢州市太原市泸州市等化工中心。

硫酸工业

中国硫酸原料构成中,硫铁矿约占73%,冶炼烟气约占11%,约占16%。全国最大的广东云浮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1983年开始建矿。硫酸工业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大连及白银、株洲市铜陵市、葫芦岛等地。1990年全国总产量为1196万吨。

制碱工业

纯碱工业主要有大连、天津、青岛、自贡市应城市5座大型碱厂和杭州龙山、湖南冷水江市浦东新区等20多座中小型厂,北方沿海占总产量85%,计划在江苏连云港市、山东寿光、河北南堡、福建厦门、衡阳市等地兴建纯碱厂,并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河南等省碱石资源的开发利用。

电解食盐为基础的氢氧化钠工业多分布于消费区。上海市天津市沈阳市葫芦岛市大连市衢州市株洲市等城市均有大型烧碱厂。1990年中国纯碱总产量已达380万吨,居世界第3位,其中成碱产量居世界第2位。

化肥工业

70年代以前中国建立的氮肥厂多以煤为原料,如南京、州、石家庄市利用无烟煤,大连、吉林省利用焦炭和重油,兰州市褐煤矿和重油。70年代后新建的大型氮肥厂多与石油资源结合,有利用油田气生产氮肥的淄博张店和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有利用燃料油和炼厂气辽河沧州市、南京、安庆市枝江市洞庭湖广州市等化肥厂。西南的泸州市金堂县赤水市、安边等化肥厂均以天然气为原料。以上党郡无烟煤为原料的潞城区化肥厂将建成中国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氮磷复合肥料基地。浙江镇海、乌鲁木齐市、宁夏银川三大氮肥厂正在兴建中。

中国磷肥生产集中于南京、铜官山株洲市柳州市湛江市昆明市成都市等地,存在“南磷北运”现象。中国缺少钾矿,钾肥生产缓慢,目前正在兴建察尔汗盐湖年产百万吨复合钾肥厂。1990年全国化肥总产量达1880万吨。后世界第3位。

石油化学工业

中国的石油化工中心建立在消费区的有北京、上海市、南京、岳阳、辽阳市等厂,其中以北京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规模最大,上海石化总厂经济效益最好,建在靠近油田的有大庆市吉林省、齐鲁、天津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主要制造合成橡胶,四川长寿维尼伦厂从天然气制取合成纤维。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大庆、江苏南京和山东齐鲁各30万吨乙烯和吉林化工公司11.5万吨乙烯装置,1991年全国共产主义乙烯157万吨(全国生产能力196万吨,居世界第8位)。

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以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为主。

钢铁工业

1990年中国钢产量达6635万吨。钢产量占全国70%以上的大型钢铁基地分布在东北的鞍山市、本溪,华北的包头市太原市、京津唐,华东的上海市、马鞍山,中南的武汉,西南的攀枝花市重庆市。钢铁工业分布有计划地从沿海移向内地。地方中型钢铁企业有辽宁新抚、吉林通化、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江西新余、福建三明、山东济南、鄂城区湘潭市涟源市、河南安阳、韶关市梧州市、贵州水城、云南昆明、酒泉市乌鲁木齐市等。

特殊钢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齐齐哈尔市抚顺市大连市,中南的大冶市、舞阳,西南的江油、成都市、贵阳,西北的西宁市西安市。吉、辽、川、湘4省的铁合金占全国产量的47%,其中吉林省锦州市、峨眉等铁合金厂最为著名。

有色金属工业

中国蕴藏有多种有色金属资源(见中国矿产资源),许多有色金属资源与能源资源结合较好,有利于开采和冶炼

1949年以来,中国建设了现代化采矿、冶炼工业。如湖南冷水江市(锑)、水口山(铅锌)和郴州柿竹园(钨),云南个旧(锡)、东川区(铜)、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铅锌),江西大庚(钨)、德兴(铜),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铜),贵州铜仁(汞),山东张店、河南郑州、贵州贵阳和河津市(铝)等均为中国大型有色金属工业区。云南省湖南省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西北结合黄河上游梯级开发水电,建设了10多个大中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区,如白银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连城、兰州市青铜峡市铝厂等,形成了一些以有色金属生产为主的工业城镇。在沈阳市抚顺市葫芦岛市株洲市上海市昆明市等地也建有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以水泥及平板玻璃生产为主。

水泥工业

1949年前中国的35座水泥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沿海。1949年以后建设了大批水泥厂,主要有永登县、陕西耀县、乌鲁木齐市峨眉山江油市木棉、贵州水城、贵阳、云南昆明、黄石市洛阳市荆门市、广西柳州、广东英德、邯郸市大同市、浙江江山、安徽巢县、南平市等厂。除天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区都有大中型水泥厂,小型厂遍布全国80%以上县份。1990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为2.09亿吨,辽、苏、鲁、川、粤、冀、湘、豫、鄂等9省水泥年产量均超过500万吨,其中前3省各超过800万吨。

玻璃工业

全国已有23省区生产平板玻璃,大中型骨干厂分布在秦皇岛市大连市沈阳市上海市、洛阳、株洲市蚌埠市兰州市昆明市太原市杭州市厦门市、天津、通辽市南宁市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