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决定权

决定权

决定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在中国,行使决定权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基本职权,体现了其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特点,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广泛性和权威性。

原则

决定权的行使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这些原则包括:

- 合法性原则:确定的重大事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范围内。

- 全局性原则:涉及的事项应该是影响整个行政区域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

- 可行性原则:决策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 群众性原则:决策应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需求。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泛的决定权,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报告

- 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及执行情况报告。

- 批准省级行政区的建立。

-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相关制度。

- 决定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 进行各类授权决定等。

地方人大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拥有相应的决定权,具体权限根据级别有所不同。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

- 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报告。

-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保护、民政、民族事务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则负责:

- 根据国家规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

- 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报告

- 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实施计划等。

类型

人大决定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

- 内容上分为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大政方针性决定。

- 形式上分为批准性决定和自主性决定。

- 效力上分为即时性决定和长效性决定。

程序

人大行使决定权的一般程序包括:

- 提出决定草案。

- 审查和审议决定草案。

- 表决。

- 通过。

- 公布。

人大常委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职责范围内也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包括:

-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的调整方案。

- 决定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重要协议的批准和废除。

- 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以及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 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 决定特赦。

- 遇到特定紧急情况时,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全国或部分地区总动员或戒严。

- 决定延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 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决定国务院各部门的设立、撤销或合并。

-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等。

地方人大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同样享有决定权,主要体现在:

-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

- 根据政府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

- 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

-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等。

实施方式

人大决定权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审议并通过决定式的决议。此外,还包括制定地方性法规、任免决定、批准任免以及对监督对象的处置和制裁决定等形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取决于决定的内容和性质。

参考资料

不同概念下的人大决定权.中国人大网.2024-11-21

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与其他权力的关系.中国人大网.2024-11-21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几个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几个问题.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