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英文名: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以国家名义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综合性国立大学,创办于1898年7月3日,位于沙滩后街55、59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挽救危亡,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改革旧教育,建立新学堂成为变法的第一要务。1896年6月,刑部侍郎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折》,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总理衙门奏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学堂章程折》,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同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1902年,该学堂才得以复建,同年京师同文馆也并入该学堂。1910年,开办本科教育。1912年5月3日,北洋政府颁令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

京师大学堂是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成立背景

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街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中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举国震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认为,要救亡,只有学习外国,实现变法维新,而维新,必须从废科举、立学校开始。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收藏报刊,供群众阅览,并经常开会讲演,讨论学术,批评时政,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1898年,光绪帝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提到了“开办新式学堂”。在这一历时103天的变法中,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历史沿革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在由梁启超代拟的《请推广学校折》中,提出“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总理衙门奏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学堂章程折》,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8月30日,奏派大学堂办事人员赴日考察学务。9月9日,上呈《奏请另设医学堂折》,得到光绪帝批准,划归大学堂兼管。11月22日,内务府将修缮好的校舍移交给了京师大学堂。12月13日,京师大学堂开学。

1900年5月,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大学堂受到冲击。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学堂被俄、德侵略军盘踞,遭严重破坏、被迫停办。1902年1月,清廷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同年,京师同文馆并入大学堂。随后,京师大学堂先后设立师范馆、仕学馆。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藏书楼,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图书馆。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堂章程,1902年8月,颁行各省,称《钦定学堂章程》。同时,清政府设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京师大学堂设总监督,专管大学堂事务,张亨嘉为首任总监督。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速成科的师范馆和仕学馆举行开学典礼。1903年,同文馆改立译学馆,设英、法、俄、德、日等语言文字专科,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同年,大学堂选拔47名学生,派往日本和欧美留学,这是大学堂的第一批留学生。随后,清廷设进士馆,招收新科进士百余名。同年,还开办医学实业馆。1904年,设立的预备科,为开办大学分科准备了生源。同年,仕学馆并入进士馆。1905年,医学实业馆改为医学馆,分医学和诊治两部分。1905年至1907年,大学堂举行了三届体育运动会。1906年,医学馆改为京师专门医学堂。1907年,设立博物实习科,分制作标本、模型和图画三类。同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本科教育。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其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程科、商科七个分科大学。1912年5月3日,北洋政府颁令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

办学规模

学堂设置

京师大学堂为三级: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大学专门分科(相当于大学本科)、预备科。大学专门分科之下又分目(相当于系)。最初设经、文、法、理、农、工、商等七科三十五目。

学科设置

京师大学堂将学科分为两大类:“一曰溥通学,二曰专门学。”溥通学,是指各个学生均需通习的功课;所谓专门学,是指学生要专精一门学科。溥通学设有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等10种,此外还有并习的外国语,要在英、法、俄、德、日五种语言中选一种。专门学设有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高等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等10种。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宗旨

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办学方针

明体达用。

培养目标

端正趋向,造就通才。

相关事件

1903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学生“鸣钟上堂”举行集会,声讨俄罗斯帝国侵占东北地区的罪行,谴责清政府妥协投降,要求拒约抗俄。会后起草了《拒俄书》和《争俄约疏》。京师大学堂学生投身拒俄运动,是北京大学也是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第一次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参考资料

北大英文校名漫谈.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1-27

青春年华。 北京大学欢迎你!.北京大学.2024-0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5-05-05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创办: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澎湃新闻.2025-05-05

抗争与求索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实录.今日头条.2023-09-06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2023-05-07

2023北京大学招生简章.北京大学.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