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蕴草
水蕴草(拉丁学名:Egeria densa Planch.)属水鳖科,株体茎呈圆柱形,直立或横生於水中,最粗有0.35cm,可以长达1m。漂浮在水中也能生根长叶,若水中有些泥土,生长的情况会比较粗壮翠绿。直接把它的茎枝插在水中的泥土里,很快就能长出很多新的嫩芽,不用种子也能繁殖。
原产于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乌拉圭等地。欧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各地观赏花鸟鱼虫市场交易、扩散于水族馆之间养殖。中国各地水族馆有栽培。原产地湖泊、河流易见,对硬质水适应性强。可在pH6.5-7.5流动性水体生长。
形态特征
3~6片轮生的薄叶呈长披针状线形,具细锯齿缘,有一主脉,比金鱼藻宽。5-10月开花,雌雄异株,雌花只在南美看到过,其他地方不开雌花,雄花生於茎上端,花成熟时,雄花的花梗会伸出水面,大概5公分长,三片白色的花瓣宽椭圆形,表面有很多皱摺,雄蕊的花丝是鲜黄色的,花药是黄色的,花瓣下面有三片长椭圆形的花
幼小的植物最初是由一个幼苗茎开始,根生长在泥土中;沿着茎的间隔每隔一段时间会产生更多的不定根,它们可以自由地悬挂在水中或锚定在底部。它在茎尖上无限长地生长,单个样本长度可达3米或更多。
叶子是明亮的绿色,半透明,长圆形,6–长17毫米和1–4毫米宽。载三轮生(很少二或四)轮干。它完全生活在水下,唯一的例外是白色的或淡紫色的花漂浮在表面,通过微妙的茎附着在植物上。
它是雌雄异株。花有三个小花瓣;雄花有4.5–5毫米花瓣和雄蕊九枚,雌花有2–3毫米花瓣和三个心皮。果实为卵圆形果,长约6毫米,种子在水下成熟。种子长4-5毫米,纺锤形,无毛(圆形),狭圆柱形。它的花从五月开放到十月。
生长环境
它在有利条件下迅速生长,会生长在浅池塘、运河和一些缓慢流动的河流的边缘。它需要夏季水温10-25°C和中等至明亮的照明。
繁殖方法
该种植物以插法繁殖为主,多在每年4-8月进行。亦可采用分株法进行育苗。
分布范围
它是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种入侵物种。大约1836年,它被引入爱尔兰的县,并于1841出现在英国,在池塘、沟渠和溪流中传播,经常因其数量增长而窒息死亡。
栽培技术
缸养
当在室内进行水族箱装饰时,宜选用直径3-5毫米的砾石作为栽培基质。如条件不允许,也可使用经过淘洗的粗砂作为栽培基质。在操作前应该加强日常管理,以保证新株更好生长。如需单独栽种水蕴草,所用容器通常为大型水族箱,注意摆放地点应保证植株能够接受所需的光照。先将栽培基质铺置于水族箱底部,其厚度为5-7厘米。可先注水至半缸处,然后即可种植,待操作结束后,再往栽培容器中继续灌水至所需高度。
管理
水蕴草可在硬度较高的淡水中进行栽培。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5-7.5间,即呈微酸性至微碱性。栽培水体应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为此,可在水族箱里配备潜水泵,当其开启后便会产生类似自然水流的效果,使得水族箱内更具动感。水蕴草对肥料的需求量中等,生长旺盛阶段可每隔3-5周往栽培基质中埋入煮过的黄豆作为追肥,用量为0.5粒/株。注意不要使其接受过多的直射日光,否则植株表面会长满青苔,使它的生长受阻,观赏价值下降。当光照不足时,新叶容易发黄,老叶逐渐腐烂死亡,遇到这种情况可适当增加光照。最好让它每天接受3-4小时的散射日光;如使用荧光灯,每天给予8-10小时的光照,则也能保证植株较好地生长。其在15-27℃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为了使其有更好的株形,应该根据需要对植株进行一次或数次摘心。该种植物为多年生,其发苗迅速,成形很快。随着植株的不断长高,基部叶片就会逐渐老化。它的最佳观赏时段自种苗定植后可达3-5个月。在不更新植株的情况下,其连续栽培不宜超过8个月。
主要价值
水蕴草和菊花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inn.)一样,很结实,容易培育,所以适合作为金鱼饲养的水草。该种植物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是装饰玻璃容器的良好材料。当水族箱栽培时,常作为中景、背景草使用。水蕴草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在异质水域有富集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离子作用。
物种危害
脱离水族馆养殖后进入自然水域,可后生生长,适宜于水域生境条件后会繁殖增量,种群优势突出,严重者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干扰水域物种多样性。
防治方法
人工及生物防除,控制引种,勿将其残株抛弃于水域。
参考资料
水蕴草 .物种2000.2024-08-01
水蕴草 .植物智.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