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利川马

利川马

2020年5月,利川马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形态特征

体质结实,短小精悍,颈长适中,多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部发育正常,被腰短平,蹄质坚实。毛色多青、、栗、黑等。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25.7厘米,体长为124.1厘米,胸围为141.8厘米,管围为16.6厘米;母马分别为118.9,119.4,135.2和15.6厘米。

体重公马为292.6千克,母马为277.1千克,乘用每小时行10千米左右。性成熟为1岁,初配公马为3岁,母马为2岁。终生产驹8~12匹。数量:1979年统计有1.3万匹。

产地分布

利川市马主要产于湖北省西南山区,即利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 阳、宜昌市秭归县等县。

产区地势高耸,万山重叠,平均海拔千m以上,但山顶有较宽广的山原,山间有盆地或平坝错落其间。年平均日照1352h,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低温度15.4℃,最高35.4℃年降水量1387mm,相对湿度70%~80%,无霜期234(180-308)d。土壤多为黄土,主产玉米、水稻、麦类、豆类、马铃薯、番薯油菜等多种作物,农副产品多,山场放牧面积大,野生饲料资源丰富,有利于利川马的生存和发展。

品种历史

据《利川县志》记载,有"马兵、战马、守马等三种'。这说明当地产马养马与地方武装力量的关系。其来源显然与古代的'蜀马'很有关。

利川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利川马长期生活在高寒、多 雨山区。这里地形复杂,多陡坡险路,牧地起伏不平,但野生牧草甚多,群众养马素有放牧的习惯。冬春牧草不足,则以稻草、豆秸等补充,辅以杂粮,饲养管理粗放,形成了利川马适应山地生活和使役的体型结构及抗寒、耐湿、耐粗饲等特性。利川马是山区人民重要的畜力和经济来源之一。饲养投资少,商品价格高,销路好,历来是湖北商品马的繁殖基地。马的质量优劣,其价格悬殊颇大,因而刺激群众注意于马匹的选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川市从1958年建立国营配种站,现发展到12个站(其中民办公助有6站),这对利川马的选育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品种性能

利川马在山区主要用于驮、乘,亦可挽用。驮乘能力,据利川县供销社驮运队反映,在山路行走,一般驮重40~75kg,日行30~50km。

所获荣誉

2020年5月,利川马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