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黑翅地肤

黑翅地肤

黑翅地肤(学名:Kochia melanoptera Bunge)是科地肤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分布在蒙古、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青海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3,6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荒地、沟岸、古河床、山坡和沙地。

形态特征

黑翅地肤是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条棱及不明显的色条;枝斜上,有柔毛。叶圆柱状或近棍棒状,长0.5-2厘米,宽0.5-0.8毫米,蓝绿色,有短柔毛,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有很短的柄。花两性,通常1-3个团集,遍生叶腋;花被近球形,带绿色,有短柔毛;花被附属物3个较大,翅状,披针形至狭卵形,平展,有粗壮的黑褐色脉,或为紫红色或褐色脉,2个较小的附属物通常呈钻状,向上伸;雄蕊5,花药矩圆形,花丝稍伸出花被外;柱头2,淡黄色,花柱很短。胞果具厚膜质果皮。种子卵形;胚乳粉质,白色。花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黑翅地肤生长于山坡、沟岸、古河床、荒地、沙地等处,海拔范围为1,000米至3,600米。

分布范围

黑翅地肤产自新疆、青海省北部、甘肃省西部、宁夏。蒙古、苏联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该种争议

黑翅地肤的花被附属物的形状、大小、脉的颜色都不很固定。宁夏阿拉善盟一带的标本,花被的附属物较发达,5个均为翅状,宽卵形至卵形,脉黄褐色,认为仍是种内变异。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