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克利
刁克利,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人物简介
刁克利,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语系系主任。
教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学者(2006-2007,Freeman Fellow)
工作经历
1994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2003年-2006年 兼任英语系副主任。
2006年-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Freeman Fellow)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学。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文学翻译
学术讲座
《文学批评方法与跨学科研究》、《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
讲授课程
西方古典文论;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当代美国作家研究;英美文学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英国文学经典选读(编著)北京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9月
诗性的拯救:作家理论与作家评论(专著)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6年3月
西方作家理论研究(专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10月
影海扬帆:电影批评理论与实践(合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英美文学欣赏(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文学译著
文明的开端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年1月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5月
汤姆·索亚历险记 北京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5月
白罗出击 台北市:远流出版公司 2002年7月
麦金堤太太之死 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2002年5月
道德智商(合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年1月
历史上的英雄与坏蛋 北京: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7
相信吉宁斯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吉宁斯转学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发表论文
译事三境界:第二十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英译汉参赛译文评析(执笔人)中国翻译 2008年12月第6期
诗写身边事:库塞和他的诗 外国文学 2008年7月第4期
库塞诗十首(译文)外国文学 2008年7月第4期
Being a writer: Qualities, roles, and significance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8年7月第3卷第2期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微妙平衡 译 林 2008年第2期
《简爱》的历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七辑) 2007年12月
[6]美国作家教育背景与写作环境分析:兼谈作家理论的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Human race is still a work in progress”: An interview with Richard Powers外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4期
旁观者清:论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视角 外语教学 2007年第1期
后现代文化与作家境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荣誉之剑》:荒诞与讽刺中的真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6年第7期
Six Types of Literary Authors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6年1月
是“梦”还是“桥”:英文小说书名翻译诌议 美中外语 2005年12月
“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朗吉努斯诗人论外语论坛 2005年9月
[14]柏拉图对西方作家理论的奠基 外语研究 2005年2月
柏拉图诗人论的矛盾及其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1月
[16]劳伦斯的“解决之道”与中国伦理思想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04年12月
“你可以选择善良”:评《伊甸之东》 中国图书商报 2004年3月28日
Three Phases of Author Theory 外语论坛 2003年12月
诗性的拯救与诗人的弱小:一个关于现代诗人的悖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11月
“为什么生活”: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散文译析 大学英语 2003年12月
远近横竖都是孤独:评《欧盟国家短篇小说选》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2003年7月25日
“结婚与单身”:培根散文评析 英语学习 2003年2月
西方作家论源流概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年11月
两部文史两境天 清月艳阳同把盏 王佐良先生纪念文集 2001年9月
西方作家论的诸种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6月
反工业文明的愤怒长啸 新文化报 2000年2月23日
奥赛罗:偶像崇拜与故事叙述(译文)基督教文化学刊 1999年4月
走向人间的霍桑和作为传奇的《红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年6月
弗罗斯特的选择与事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年7月
盖茨比的悲剧与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证明 河南大学学报 1994年3月
主持项目
2006年-2007年“美国当代作家研究:创作视角与文学精神”(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2003年-2005年“西方古典作家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