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中文系
湘南学院中文系成立于2003年9月,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含教师教育、中文秘书方向)、新闻学等2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348人。中文系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写作与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文秘与大学语文、新闻等七个教研室。
办学实力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人,专、兼职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6人(其中3人分别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8人,讲师1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博士后)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5人。教师中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含培养对象),省级优秀教师1人;郴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郴州市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1人。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建系以来,中文系以治学严谨而著称。中文系全体教职工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胆探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现代汉语课程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汉语教研室、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被评为学院优秀教研室。中国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被确定为湘南学院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全系教师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有的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收录;主编、参编教材二十多部,出版专著十七部。曹石珠教授修辞学教学改革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专著《形貌修辞学》填补了中国修辞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获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字修辞学》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李明教授的专著《鲁迅自我小说研究》获湖南省第七届优秀社会成果四等奖,其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上、下)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材。李映山教授专著《文心美》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著作一等奖;李国春教授专著《大学美育教程》获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美育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成果奖并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材。
中文系教学设施较为完备,有多媒体教室17间(容纳200人以上的4间、标准教室13间)和1台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语音室1间,非线性编辑实训室1间,报刊编辑实训室1间,摄影摄像实训室1间,模拟演播厅1间(与音乐系共享),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30余万元,专业实训(实验)课开出率达100%。本专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完全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及专业见习、实习需要。
中文系历来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狠抓第二课堂教育,探索出在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四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中文系自办了《白鹿学刊》和《白鹿报》等刊物,为学生练笔提供了重要的园地。良好的教学与育人环境,为城镇中、小学教育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中、小学教学和管理骨干,有的走上了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有的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知名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
2003年9月,湘南学院中文系在原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郴州师范学校等四校相关资源组建而成。原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9月——2003年7月,先后与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联合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03年9月,湘南学院成立,中文系第一批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2006年9月,增设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方向)。2007年9月,增设新闻学(本科)专业。2010年9月,增设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方向)。
湘南学院中文系自成立以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学院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系历届领导班子及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正朝着“办学有特色、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市场、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办学目标迈进!
专业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中文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从事新闻、文秘、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二)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去分析语言与文学现象;
(三)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四)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比较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五)初步具有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六)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语言学概论、汉语史等。
五、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四年
(二)学位:文学学士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广阔的社会视野、较高的人文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对本专业各学科发展、研究现状、历史沿革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职业素养,具备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为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古今汉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二)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及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能够及时吸收新的成果,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熟悉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具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五)具有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六)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
四、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语言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
五、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四年
(二)学位:文学学士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秘书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行业的文秘、公关和办公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秘书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秘书职业道德和现代办公技能,具备从事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素质、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掌握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三)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组织协调、公关交际和写作能力;
(四)掌握现代信息处理和现代化办公技能,具备办文、办会及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五)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调查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秘写作、现代秘书学、秘书心理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现代办公技术、公共关系学、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等。
五、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四年
(二)学位:文学学士
新闻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宣传政策法规,具备在新闻、出版、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传媒经营管理等专业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学习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党和政府关于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二)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三)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和多媒体应用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四、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大众传播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法规与道德、新闻摄影与摄像、公共关系学、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
五、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四年
(二)学位:文学学士
语文教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城乡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较扎实的语文教育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能力;
(二)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语文教育基本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及文字处理能力;
三、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语言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
四、学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