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圆通桥

圆通桥

圆通桥(Yuantong Bridge)是中国惠城区境内一座连接桥西街道与龙丰街道的小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南湖与丰湖交界处,为惠州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

圆通桥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历经多次修复重建,于2014年11月24日完成最新改造,仍然承担城镇街道交通运输职能。

圆通桥北起环城西路、南至鹅岭北路,主桥纵卧丰湖与南湖水面,因桥型如桥名一样“圆通”而成为一座特色桥。

建设历程

● 古代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惠州知府甘公亮在丰湖甘公堤上修建圆通桥,原为红石拱桥,又称大通桥、广济桥,为西湖六桥中的第六桥。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圆通桥重修,桥名为大通。

● 近代

民国17年(1928年),惠樟公路通车至甘公堤西竹园角车站(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由于当时的圆通桥不能通车,汽车无法过桥到达水门车站。

民国21年(1932年),惠樟公路会董事饶静寰组织拓宽堤坝垒桥,将原来红石拱桥的圆通桥改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高尺三十,长二十,增旁拱门二”(实高7米、长20米),桥下两旁增设拱门,使车辆可通过圆通桥到达当时的水门车站,成为交通枢纽。

民国22年(1933年),惠樟公路会董事饶静寰接纳画家高奇峰建议,在圆通桥上加装桥栏,成为西湖区一景。

民国24年(1935年),圆通桥桥下增加了两个拱门,还增加了10个涵洞,堤坝也增高1米多。

民国27年(1938年),圆通桥遭侵华日军炸毁;随后,永平乡民捐资,架设简易木桥,恢复交通。

民国35年(1946年),当地百姓再次募捐,把圆通桥重建为钢筋水泥土拱桥

● 现代

1969年,惠阳政府投资7万元,将圆通桥原来的破拱桥改建为单跨双曲拱桥,并加宽桥面;桥宽从6.2米扩至10米,桥长24米(原29米)。

1982年,广东省财政厅拨出24万元扩建圆通桥,由惠阳公路局设计,惠州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1983年8月,广东省财政厅投资20万元,将原双曲拱桥桥面加一层整体钢筋混凝土,增强过往车辆承受力,改善桥两端引道和宽度。改造后,圆通桥长22.6米、宽12米,其中车道宽8米;桥旁装饰为铸铁方钢镂花栏杆,新嵌池桥碑等。

1992年10月,惠州市政府在既有圆通桥东侧开建一座新桥,又称圆通二桥;设计桥两边配有方钢护栏和行人道;同时,新旧桥的交通组织形式均改为单行线。

1993年8月1日,圆通桥新桥建成通车,全长150米、宽20米,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半月形、五拱城市主街道桥,和圆通桥旧桥(又称老圆通桥)组成一椭圆形的双桥景观。

● 当下

2009年,根据《惠州市惠城区老圆通桥拆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圆通桥老桥总体工作状态差,拱肋在跨中、拱脚位置均有开裂,拱肋截面强度不足;桥梁刚度、截面强度、动态特性不符合要求。

2012年,圆通桥总体设计方案公示,惠州市政府邀请市民参与方案投票。

2013年12月21日,圆通桥旧桥开始拆除;同时,对原圆通桥新桥(东侧桥)进行扩建。

2014年11月24日,圆通桥新旧重修均落成通车;全桥改造项目总投资额4698万元左右。

桥梁位置

圆通桥位于中国惠城区西湖东部的水面上,北岸是桥西街道、南岸是龙丰街道,东面是南湖、西面是丰湖,古代时称桥位为甘公堤。截至2018年12月18日,圆通桥没有线路归属,东西两桥北接环城西路长寿路,南接鹅岭北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历史圆通桥

圆通桥历经百年发展,各时期的桥型结构均有所不同。圆通桥西桥,即当地曾俗称的“旧桥”“老圆通桥”,为圆通桥最早的桥体。在古代,圆通桥建成时为单跨红石拱桥,后在中华民国时期被改造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并增加多个边跨和涵洞。在现代,圆通桥曾在修缮中改回单拱桥,并逐渐扩宽,直至成为危桥之后被彻底拆除。圆通桥东桥,即当地曾经俗称的“新圆通桥”,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多拱桥;采用半月形桥型,与既有西桥组成一椭圆形图案,

● 当代圆通桥

新建成的圆通桥,为两座南北端相环的多连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桥梁,保留历史上圆通桥的景观风貌,老西桥在原位拆除重建,原东桥加宽;全桥段在交通组织上采用之前的分幅设计。这种改造方案保存了圆通桥之前的形态,与当地市民既成印象吻合;同时能节约工程费用。现圆通桥采用东西双桥对称的形式布置,两桥拱跨数量相同,均为半月形桥状,共同组成一个椭圆形环状桥;每座桥面都设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绿化带;路面铺设沥青,道路两旁安装有汉白玉栏杆,栏杆材质为珍珠白花岗石

新建圆通桥采用扁平式多孔连跨设计,不仅跨越水面比老桥宽得多,而且路面平稳、无任何坡度。两桥采用单向行车设计,全桥形成一个中型环岛路,能减少车流交织冲突点、方便三个方向车辆快速通行和顺向掉头。

设计参数

圆通桥分别由东、西两座弯月形拱桥组成,每座桥有5个孔,每孔跨径16米。每座桥为单向3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千米/小时,总荷载标准汽-20,可满足13吨双层旅游观光巴的士通行需求;每个桥面总宽19.5米,其中道路内侧绿化带各宽1.5米,机动车道宽10.5米,非机动车道宽2.5米,外侧绿化带宽2米,人行道宽3米;每座桥水中主桥部分长约90米、岸边引桥部分约50米。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旧圆通桥改造过程中,恰逢广惠城际铁路(时称莞惠城际轨道)施工,容易对湖畔风景和地下铁路造成不良影响,桥梁拆建困难。圆通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接抽走排入市政管网,同时施工单位还在便道下搭建3根直径达1米的管道,以保证西湖水的流通。施工前进行过严格调研,新建老圆通桥与地下城际铁路、东圆通桥保持有一定安全距离。为加快桥梁工程进度,施工需全天不间断进行,不可避免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同时,新桥位的选择需考虑保护好岸边古老榕树

所获荣誉

圆通桥是西湖的六大名桥之一。

文化特色

● 桥风景

圆通桥是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为景区内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有500余年悠久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南湖与丰湖以圆通桥为界域,往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掩映,洲渚纵横。明代陈运诗曰:“忘机亭上群鸥集,堪作人间水墨图。”当地居民对圆通桥情结浓厚,许多新婚伴侣一同过桥,寓意“圆圆满满”。

圆通桥与后所街的交汇口处有几株老榕树,其中两棵老树的粗大树干直径60至70厘米;庞大的树冠延伸至圆通桥所围住的部分水面,给周围带来阴凉气息。站在老榕树下,透过空中的枝叶空隙,在夕阳光线晕染中,水面倒映着圆通桥,不时有白鹭从桥拱下或老榕树的树冠中飞过,一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 桥铭牌

旧圆通桥的“圆通桥”标识铭牌由惠州市公用事业局保存,新建圆通桥重新刻上桥名。

价值意义

西湖的桥,融于湖山洲渚间,妙趣天成。由于岁月变更和城市营建,惠州西湖六大明桥都有所整修或重建。改变得最彻底的是圆通桥——当其他桥梁还在扮演景点或古迹、供游人游览欣赏时,圆通桥已经重获新生。它曾是进出府城(桥西)的交通枢纽,后来摇身一变成为道路交通桥梁,还与现代先进科技拥抱在一起——广惠城际轨道与它并肩而立,圆通桥由此成为古老西湖走向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桥梁,两座半月形的桥梁围成一个椭圆,这正如它的名字“圆通”。(《惠州日报》 评)

参考资料

圆通桥:500载名桥新生.惠州市人民政府.2019-03-19

老圆通桥将重建哪种方案您喜欢.今日惠州网.2019-03-19

44岁老圆通桥退休.今日惠州网.2019-03-19

别了,老圆通桥!.今日惠州网.2019-03-19

西湖六桥之一圆通桥 历经几代又将换新貌.今日惠州网.2019-03-19

市区老圆通桥拆建方案征集意见结束.今日惠州网.2019-03-19

圆通桥拓宽告竣全面贯通.今日惠州网.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