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红军

李红军

李红军,1960年生于千阳县,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人物简介

1960年生于陕西千阳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市

主要个展

2011

出走 维画廊 中国 香港

李红军个人作品展 604画廊 韩国 釜山

2010

“纸之钻营”李红军个展 偏锋新艺术空间 中国 北京

主要群展

2010

天工开物,德山文化艺术空间,北京

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艺术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

2009

北欧中国艺术节/多重身份实体,北京

发现,铸造艺术馆,北京

A+A第四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8

图画手工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市

“看气候”,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向内”,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A+A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A+A第三回展,上海市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7

“自在方式”,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图画手工第二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物欲·无欲展”,锦都艺术中心,北京

2006

首届学院实验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996

聚焦中国现代艺术展,名家剧院,德国慕尼黑

1995

95’北京剪纸艺术展,北京当代美术馆,北京

国际第二届构形展,埃尔福特市,德国埃尔福特

1993

93’Ⅱ过渡艺术展,当代美术馆,北京市

东南亚巡回展,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

首届全国群星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2

92’Ⅰ过渡艺术展,当代美术馆,北京

1984

全国第六届美展,杭州市

相关评论

早在90年代初,李红军就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与现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每发展一步,都是向传统的成果的回首,向艺术本体的回归。他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语言方式与西方现代艺术创作方法的比较中,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系统向现当艺术语境转换的可能性。因而,民间美术一直成为李红军艺术生命中的主要养分。转瞬间时间已经掠过了风流云散的二十年,李红军声名日显,但是他在艺术创作中的这种对于传统美术的谦恭态度并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

1996年到2006年的这十年间,李红军为人所知的艺术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招收李红军为硕士研究生为止,他一直隐居在陕西省的乡间,照顾病弱的妻子,研究淳朴的民间艺术,坦然、平淡而与世无争地活着。

有意见认为2006年以后李红军的声名卓著可以被看成是这之前他低调生活的 某种回报,这种观点没有根据,但是很能令人信服。从李红军的作品之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的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正如《宋史》中记载的,文彦博夸奖文同说:“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的话,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种品质不是隐性的,社会依赖它而维持理性和节制。为艺就是为人。

李红军的作品就像是他的为人,看似简单,但是柔顺、丰富和层次井然。他的作品化繁归简,看起来很像某种根据特殊运算得出的数学模型。李红军据此试图表现出一种对于简单三维空间拓扑结构的敬意。何谓拓扑结构?在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或几个)点共享某种运动逻辑的原则,在传统艺术的范畴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该点的位置,进而确定另外一个点的位置。但是在拓扑结构的世界观之中,我们不仅仅要记录下这个点的位置,我们同样要关注这个点处于这个位置的时间,还有它和相邻点在某一位置上的相对顺序,或某一顺序下的先后位置。这样,当这个点在这所有因素中的运动状态被统计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古怪但是发人深思的物象模态原型。

李红军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作品逐渐彰显出了材质语言与观念表达的延展性和持续性。他用单一的色调和无寓意的图形表现出了一种充沛的情感。正如李红军在所有的场合里都念念不忘传统艺术对于他的“恩”一样,他的艺术创作在一方面是一种个性的、创作焦虑的宣泄,另外一方面也同样是一种对于传承文明的坚如磐石的责任感。李红军的创作体现出了一个生存在物欲时代的艺术家的良心。——王新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