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分离性遗忘症

分离性遗忘症

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是一种记忆障碍,表现为突然的逆行性自传体记忆丧失,即对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记忆丧失,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年。

分离性遗忘症的神经病因学饱受争议。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通常是严重心理社会基本特征是无法回忆起更为广泛的重要的个人信息,无法用普通的健忘来解释。记住这样的信息通常会感到是创伤性的,或会产生应激,分离性遗忘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2%~7%。

对分离性遗忘症的治疗主要选择心理治疗,辅以催眠或者药物治疗。

分类

局部遗忘

当患者无法回忆起某一时间段或事件,如战争或虐待情境中的体验,会产生局部遗忘;

一致性遗忘

当患者无法回忆起生活中的任何事件,包括自己的身份时,会产生一般性的遗忘;

连续性遗忘

当患者对包括现在的事件没有任何记忆,会产生连续性的遗忘。这意味着,患者很警觉,并能够意识到自己周围的环境,但却无法记忆起任何事情。

分离性遗忘症的亚型分离性漫游具有突发性、出乎意料地从家中或工作地点出走,无法回忆自身的某些或全部过去的特点。这些患者中的某些人会假定新的身份,或者对自己的身份很困惑。他们似乎是从某些他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中逃离出来的。漫游解除后,患者无法记起事件的状况。在某些典型案例中,漫游会非常短暂,有目的的旅行,同他人有限的联系。一般人群中分离性漫游的患病率大约为0.2%。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分离性遗忘症的神经病因学饱受争议。即使在器质性遗忘症中存在大脑区域损伤,在定义因果关系时十分谨慎,因为只有涉及记忆的大脑的逆行性遗忘不存在机能受损或大脑损伤,但与分离性遗忘不同的是,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与"心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事件"并无关系。心理刺激如情绪应激事件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在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中尚属罕见。当然,很难检测出器质性损伤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中很可能同时存在心理因素和器质性诱因。

发病机制

采用影像技术(如fMRI、PET和EEG)对大脑活动进行机能评估可以协助诊断分离性遗忘症。一些研究表明器质性和分离性遗忘在某些程度上有相同的顶叶﹣前额叶大脑结构活动。也有研究表明,情景记忆受损可能由边缘系统的机能障碍导致,而自我认知受损可能由后顶叶皮层的活动改变导致。然而,要重申的是,在做出因果推断时必须小心,因为我们只能做出分离性遗忘症的病因学临时推断,这意味着无法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

分离性遗忘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通常是严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不会传染。

发病率

分离性遗忘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2%~7%。

好发人群

在那些经历过战争、有童年期虐待史或性虐待、集中营的幸存者、受到过醢刑以及自然灾害的幸存者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临床表现

主要特征

分离性遗忘的基本特征是无法回忆起更为广泛的重要的个人信息,无法用普通的健忘来解释。记住这样的信息通常会感到是创伤性的,或会产生应激。

心理状态

患者会表现出警惕,并具有导向性;患者表现出不充分地与有限目光的接触;言语缓慢,合乎逻辑;注意力和专注度有限;能量水平不具备极度活跃或放缓的特点;短期记忆可能会轻微受损;久远记忆完整;情绪焦虑或烦躁不安;情感抑制;表现出可以忽略不计的概念混乱;推理和判断有限,缺乏洞察力;消极的自杀观念同暴力念头的可能性增加,有时甚至会有杀人的念头,这些念头最有可能是源于分离的严重受挫。

分离性遗忘通常有着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这意味着患者能够意识到连续记忆的缺失,同正常记忆的逐渐丧失截然相反。分离性遗忘的急性发作通常发生在威胁到患者生理和情感的心理应激事件之后(如患者经历了绑架事件或目睹了自己所爱之人的意外死亡)。遗忘的发作与终止通常非常突然。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通常能够恢复记忆。不幸的是有一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用自杀来代替分离性遗忘,如果患者在没有接受有效的心理治疗下,恢复记忆就会存在自杀的风险。

诊断标准

DSM-5对分离性遗忘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具有创伤或应激性质,且与普通的健忘不一致;

2.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伤;

3.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乙醇或其他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神经病性或其他躯体疾病(如复杂部分性癫痫、短暂性全面遗忘症、闭合性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后遗症、其他神经疾病;

4.该障碍不能用分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躯体症状障碍,或重度的,轻度的神经认知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并发症

分离性遗忘患者可合并抑郁、人格解体(一个人的感觉从心里过程、躯体或行动分离的体验,好像一个外在的旁观者一样)、恍惚状态、痛苦缺失等,也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工作和人际关系受损、自伤、攻击冲动、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等。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DSM-5对分离性遗忘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具有创伤或应激性质,且与普通的健忘不一致;

2.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伤;

3.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乙醇或其他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神经病性或其他躯体疾病(如复杂部分性癫痫、短暂性全面遗忘症、闭合性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后遗症、其他神经疾病;

4.该障碍不能用分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躯体症状障碍,或重度的,轻度的神经认知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遗忘的加重情况,了解患者遗忘的特点,还会询问患者既往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生活事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检查

有时需要做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遗忘症病因,检查内容包括:

1.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排除脑肿瘤及其他结构性脑病。

2.脑电图(EEG)以排除癫痫。

3.血液或尿液毒素和药物检查。

4.同时心理检测也须进行以确定诊断。一些特殊的心理测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区分分离性遗忘症的特点,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分离性遗忘同其他器质性精神疾病,痴呆、澹妄、暂时性完全失忆症、Korsakoff综合征、脑震荡后失忆、物质滥用、其他分离性障碍以及诈病、做作障碍的鉴别诊断。

器质性精神疾病记忆丧失

器质性精神疾病中的记忆丧失是典型地渐变和不完整的。

物质滥用记忆丧失

许多患者会淡化自己的药物滥用史,也会因为对分离诊断的恐惧而错误地将自己的遗忘归因于乙醇或药物的使用。从多样的信息中获取详细病史常常是必要的状况澄清,有别于分离性遗忘,源于物质滥用引起的记忆丧失很少是可逆的。

Korsakoff综合征

Korsakoff综合征又名酒精性遗忘症,同严重的、持续的酒精滥用相关,同心理应激无关。有别于分离性遗忘,患有Korsakoff综合征的患者无法学习新的知识,且常常感到个人功能的显著退化。

脑损伤记忆丧失

基于创伤病史,可以将源于脑损伤或头部外伤的遗忘同分离性遗忘区别开来。有别于分离性遗忘患者的顺行性遗忘症,创伤之前患者通常具有逆行性遗忘症。另外,具有脑损伤的患者不会表现出在分离性遗忘患者身上所观察到的易感性或催眠反应。分离性障碍同某些生物学证据相关,不是所有的创伤都会导致产生障碍症状。

治疗

对分离性遗忘症的治疗主要选择心理治疗,辅以催眠或者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运用心理治疗技术时,需控制干预的强度和恢复所需要的速度,避免患者压力过大。时间和过程的推进要保持在合适的速度,许多分离性遗忘症的患者若脱离压力情境,症状会自行好转。

药物治疗

分离性遗忘症通常并发情绪障碍、焦虑障碍和PTSD,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在更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同时使用抗癫痫药物、SNRIs、SSRIs和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

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受到状态依赖学习理论的支持,在催眠治疗中,需要签订自愿的合同,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不危及患者生命。

危害性

本病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回忆自己个人重要的事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抑郁、人格解体、攻击冲动、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等。

有时,遗忘的记忆会快速恢复,比如当患者脱离创伤或应激情形(如搏斗)后。在其他情况下,遗忘症会持续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出现分离性神游症的患者中。症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记忆,并解决那些导致失忆的冲突。然而,部分患者却不能逾越阻碍他们重建记忆缺失的屏障。

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自行缓解。

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预防

分离性遗忘是一种可以复发的疾病,因此给予易感人群及患者恰当的心理治疗来改变某些不利的人格特点、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及时消除病因,可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历史

癔症的由来

癔症源于希腊语hystera,意为子宫,最早见于公元前19世纪埃及医学文献之中,解释癔症的子宫游走学说沿用到13世纪;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观点认为,癔症是鬼魔附体,主张消灭其肉体以拯救其灵魂:后来,Charles-Lepois认定此病根源不在子宫,而在大脑;到了17世纪,随着医学的发展,Sydenham提出本病的发病与情绪相关。到了19世纪后半叶,有关分离的研究开始兴起,1845年,Moreaude Tours第一次使用了"心理离解"(psychological dissolution),当时他的理解是"弱的联系力的中断";后来,Briquet P等研究发现,多重人格症实际上包含有"癔症性梦游"和"多重人格"等不同表现形式,这些现象后经Charcot JM及其学生的进一步研究和整理,开创了癔症系统化理论体系。此后,Janet(1889)以"分离"(disagragation)、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用"转换"(conversion)来描述癔症的发生机制。前者指作为精神心理反应,部分心理活动从统一的精神功能中分离出来(意识分割)的情况(Janet P);后者是指个人无法化解的痛苦表象及过去事件的记忆被"压抑"于意识之下,使得自身表现向其他症状转变的情况。

就医指南

就诊科室

可至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

回龙观医院

北京回龙观医院始建于1986年,是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直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医院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369张,职工1100余人。

就医准备

1.患者外出最好有亲友陪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社会医疗保险卡就医卡等;

3、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参考资料

分离性遗忘.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2-18

分离性遗忘症. 默沙东诊疗手册.2023-12-17

医院简介.北京回龙观医院.2023-12-23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医中药网.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