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研究年刊
《高尔基研究年刊》是1947年和1948年,戈宝权和罗果夫合编的,一共只有两本。
简介
1947年和1948年,戈宝权和罗果夫合编了两本《高尔基研究年刊》。像这样的研究年刊,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空前的创举。从这个意义来说,戈宝权是我国“高尔基学”的波特兰开拓者队。
装帧特点
以时代书报出版社名义,在一九四八年出版的《高尔基研究年刊》,封面以上白下红近于等量的分割,经书脊直到封底,显得安定稳重。白中右上有马克西姆·高尔基半侧面木刻头像,作沉思状,面向左方,似木口木刻,神情刻划也极细致,大小比例恰到好处。下半红底,印书名、年代及出版社名,只用字体及大小相区别,均反成阴文,不使用色彩交错方法,显得单纯朴实。书脊厚约1.8公分,分割及色彩安排均与封面相同,完整统一。里封前后各有一空白页以求过度,扉页用三色印刷,装饰框内,用浅色以海燕与狂风搏斗为背景,上边印书名、编者名及年代,下边有圆框,框中有高尔基侧面剪影像,上下并有桂叶及五星作为装饰。其后为版权页,上下中俄文对照,版式疏朗,再后为格拉西莫夫绘制的《斯大林和高尔基》油画像,然后进入正文,正文中有多幅高尔基生活写作照片,作为插图。每一章节前并有小面积版画。最后附有中国画家所作的马克西姆·高尔基画像及其作品的插图等。整本书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总体。
戈宝权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与外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戈宝权对高尔基的研究更是成绩斐然。戈宝权在苏联期间,在红场亲眼见到过这位俄苏革命作家,后来又参加过高尔基的遗体告别和葬礼,并先后写出《高尔基的逝世和葬礼》和《高尔基博物馆》等文章。这些文章夹叙夹论,是中国最早以亲身感受写就的论及高尔基生平和创作的两篇报道。
建国以后,戈宝权对高尔基的研究更是成绩卓著,先后发表了《高尔基和中国》《高尔基与中国革命斗争》《谈谈高尔基的〈海燕〉》《关于高尔基的〈我怎样学习和写作〉》《高尔基作品的早期中译及其他》等专论。其中,既有评论性的文章,也有考证式的论文,详细地论述了马克西姆·高尔基与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全面剖析了《海燕》这篇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这些论文既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又促进了我国高尔基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