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甲癖
咬甲癖(onychophagia)是指患者经常性不能自控地用牙齿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有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少见于青少年及成人。
咬甲癖的病因有紧张情绪、强迫症、父母遗传相关。其临床表现为甲板缩短,甲游离缘呈锯齿状,甲表面无光泽,甲沟炎等。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可作出诊断。轻度咬甲癖不需要治疗;导致甲沟炎时可口服阿莫西林,甲沟炎发病部位已有脓液时应手术治疗。
咬甲癖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治愈。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并发消化道病变和口腔感染,预后较差,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
基本病因
紧张情绪
咬甲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常是紧张情绪的一种宣泄。
强迫症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第五版指出,咬指甲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障碍,被列为强迫症范畴。强迫症患者咬甲行为不受控制,从偶尔啃咬指甲,逐渐形成咬甲癖。
遗传
父母患咬甲癖的儿童相对父母没患咬甲癖的儿童,其咬甲癖患病率更高,提示该病的发生也可能与遗传相关。
危险因素
一、孩子生活节奏改变,如入托、入学时。
二、家长教育不当、自制力差,未能及时改正孩子咬甲习惯。
三、不良环境影响,如身边有人喜欢咬指甲,孩子进行模仿。
四、孩子经常处于紧张情绪状态。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指甲被咬表现
患者指甲的游离端被咬的机会较多,表现为甲板缩短,甲游离缘呈锯齿状,有时整个指甲被啃咬,甲表面常无光泽,有横沟或嵴,亦可有甲下出血、匙形甲、甲软化、甲萎缩。
甲沟炎表现
患者表现为指甲板与皮肤皱褶结合部红、肿、热、痛。
甲脓肿表现
患者表现为皮肤指甲周围肿胀、疼痛剧烈,指甲下可见黄白色脓液。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烧。
并发症
口腔感染
咬甲癖导致甲沟炎时,患者如控制不住咬指甲,可继发口腔感染。
牙齿不齐
儿童时期经常咬指甲,会影响牙齿正常发育,导致牙齿不整齐。
消化道病变
患者由于经常咬指甲,细菌或寄生昆虫容易经口进入胃肠道,导致消化道病变。
检查诊断
常用检查
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指甲受损表现;必要时做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情况,有助于判断有无感染,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及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可作出诊断。
咬甲癖诊断要点
一、可见于儿童、青年或成人。
二、损害发生于一个指甲或多个指甲。
三、表现为被咬指甲游离缘呈锯齿状,甲板缩短,甲表面无光泽,晦暗色,可有横沟或嵴,可以出现甲下的出血及甲软化、甲萎缩,也可伴发有甲沟炎。
四、自觉咬甲时情绪愉悦、舒适。
鉴别诊断
甲营养不良
甲营养不良常表现为20个指(趾)甲同时出现甲板变薄,无光泽;随年龄的增长,部分患者逐渐好转,无咬甲史。
甲软化症
患者甲板常软化呈白色半透明状,容易弯曲、破裂的为先天性,可以继发于全身营养不良、甲板病变,病人无咬甲史。
紧咬甲癖
紧咬甲癖患者通常会紧紧咬住甲(在前磨牙或犬齿之间),造成极大的疼痛。与咬甲癖不同,紧咬甲癖通常局限于特定的指甲,与潜在的精神障碍密切相关,会导致甲板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深度凹陷。
剔甲癖
剔甲癖患者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摩擦和撕扯指甲的欲望,致使指甲破坏和残缺,许多指甲可受累,患者多有寄生昆虫恐惧症。
治疗
一般治疗
通过调查患者在学校和家庭中有无促使他紧张不安的因素,如有则加以消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进行卫生教育,纠正不良习惯。进行暗示疗法等心理治疗。大都收到较好的效果。轻度咬甲癖不需要治疗,因为儿童通常可以摆脱这种习惯;也可以采取阻止口腔和指甲接触的屏障型干预措施,如戴手套、连指手套、袜子,使用咬板装置等,作为咬人的障碍和物理提醒,但持续或长期使用的效果不理想。
药物治疗
苦味产品
可在患者甲表面及周围涂擦氯喹、氯霉素及黄连,以药物的苦味使其畏惧,停止咬甲,但应注意药物一旦入口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
咬甲癖导致甲沟炎早期可口服阿莫西林,主要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用于对抗甲沟炎的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地西泮
对于强迫症伴发咬甲癖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达到缓解强迫症状,减少咬指甲这一强迫行为的目的。
手术治疗
当咬甲癖患者甲沟炎发病部位已有脓液时,可在甲沟处作纵形切开引流。感染已在指甲基部皮下周围时,可在两侧甲沟各做纵行切口,切除指甲根部,用一小片凡士林纱布引流。如甲床下已积脓,应将指甲拔去,或将化脓部位上的指甲剪去。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疗法
(1)消除造成患儿紧张的一切因素。对患儿以鼓励为主,耐心说服教育,以调动患儿克服不良习惯的积极性。
(2)多让患儿参加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患儿用咬指甲来替代修剪指甲。
(4)向较大患儿宣教心理卫生知识,使他们对咬甲癖的病因和危害有足够的认识,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行为治疗
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行为矫治方法。主要应用强化法、惩罚法和消退法。
(1)强化法:治疗的关键是选好阳性强化物(实物或精神奖赏)。当患儿不出现咬指甲行为时即给予奖赏予以强化。
(2)惩罚法:当患者咬指甲行为出现时即给予惩罚刺激,以促使该行为消退,常用刺激法有口服怪味溶液、拉手腕上的橡皮圈弹疼皮肤等。
(3)消退法:查清并去除某些可能导致患者咬指甲行为的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治疗前向家长讲明治疗的意义和治疗步骤、方法,使家长配合实施。
预后
咬甲癖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治愈。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发展为甲沟炎、甲脓肿,还可并发消化道病变和口腔感染,预后较差,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
一、积极治疗强迫症。
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有心理压力时及时排解。
四、家长和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咬指甲的行为。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咬甲癖.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1-15
咬甲癖.dermnetnz.2025-01-16
为什么我要咬指甲,我该如何停止? 丽贝卡席勒 更新在9月03 2024.verywellhealth.2025-01-16
预防的艺术:解决咬指甲习惯的重要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2025-01-16
咬甲癖和剔甲癖.天山医学院.2025-01-22
咬指甲.今日心理学.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