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32名(其中二级教授6名),副教授30名等。

基本介绍

2016年6月,经学校研究决定,依托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和地理科学等学科组建了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质系、测绘学系、地理系、地信系和资环系及本科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32名(其中二级教授6名),副教授30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芙蓉区学者特聘教授1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4名,湘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

学院目前有“矿业工程”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设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矿业工程领域授予权;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湖南科技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湖南科技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测绘科学与技术是湖南科技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设有地理方向的教育硕士。

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即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其中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分别为国家级重点和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为国家管理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该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依托学科优势,学院拥有湖南省2011创新平台“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南方煤矿顶板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矿山通风与除尘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南方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安全培训中心,以及湖南省“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安全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10余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拥有实验用房8300m2,实验设备原值近5000万元。拥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评估、监理、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和勘测“乙级资质等培训与设计资质。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主持国家863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青年项目等5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6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1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学院在校学生近3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本科生2800余名。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院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湖南省英语演讲赛”团体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2项。

学院与美国克拉克大学等国外校院所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