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庆生
裴庆生(1934~1994),曾任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书记。
人物生平
裴庆生(1934~1994),曾任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书记。
山西省城区北石槽村人。学生时代曾担任联区儿童团总团长。1952年10月于山西省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工业厅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党校学习,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工作,1965年8月,调省委办公厅担任秘书。1970年,下放到黎城县插队工作,先后担任黎城县革委会保卫组办公室主任、公安局党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县委监察办公室代主任等职。1975年11月,调省委组织部监察处工作,1977年5月,担任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查处信访案件,敢于坚持原则,排除阻力,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 1986年5月,调任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组织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1988年3月,任中共晋中地委副书记,1990年11月,任中共晋中地委书记。在全省率先规划和实施了“双百万”农田基本建设工程。1991年3月当选为省委委员。1992年,组织查处轰动全区的昔阳县、寿阳县“农转非”案件,其中一名县委书记、一名副县长及46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符合“农转非”规定的855名人员全部清退。同年10月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3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东山三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实际的“三养”(养猪、养牛、养羊)脱贫致富思路,实施“太行山284扶贫攻坚工程”,使284个贫困村通过“三养”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把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建制称为“一号工程”,经常深入工厂调查研究,并决定地委、行署所有领导每人包一个亏损企业,限期改变面貌。同时号召特困企业大搞多种经营,实行生产自救。在全省率先出台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伤残、女工生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1994年,在全区基层农村推行“两议五公开”(党员代表议事、村民代表议事,宅基地审批公开、提留摊派公开、财务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公开、承包经营公开)的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制度,有效地抵御了腐败之风的蔓延。同年4月,中共中央纪检委书记尉健行,在视察晋中市反腐败工作后说,“如果全国的反腐败斗争都象晋中地委这样抓,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则大有希望”。同年11月13日,因积劳成疾在榆次区逝世。
社会评价
裴庆生被称为“山西焦裕禄”、“晋中人民的裴青天”。他一生清贫廉明,将行贿者拒之门外,贪官污吏严惩不贷,面对恐吓信、子弹、匕首的恐吓,他无私无畏。在晋中市工作的他每次回长治市的老家都是乘坐火车,家里兄弟几人为父母翻盖祖居,他甚至拿不出1万元的份子钱。1994年11月13日,裴应生因劳成疾在晋中市逝世。死后他24个月的抚恤金和两个儿子的工资加在一起才还了这笔1万元的债。在他去世后,3000多人自发冒着大雪前去吊唁。1995年3月3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做出《关于向裴庆生同志学习的决定》,并授予“人民好公仆”的荣誉称号。
纪实文学
2013年12月14日,长篇纪实文学《谁在守约》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裴庆生逝世已近20年,但是他告诉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干部如何守约,守那份向人民和百姓许下的约定。”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在山西太原举办的报告文学《谁在守约》研讨会上如是说。
该书作者为山西晋中女作家陈亚珍,何建明表示,陈亚珍以优美的文字将一个远离我们的人物裴庆生书记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近几年来少见的优秀报告文学。
研讨会上,裴庆生的爱人原玉兰也列席参加,一头白发,衣着朴素,她站起来连连道谢。几位曾经与裴庆生一起工作的干部追忆了他生前的感人故事,不少人掉下了眼泪。
陈亚珍亦饱含眼泪,看到原玉兰道谢时她频频擦去眼泪,“撰写《谁在守约》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心愿,因为裴庆生书记是我心中的精神父亲。我年轻的时候做过货车司机、售货员,因为给当地电视台写过一部电视剧受到好评,裴书记希望我可以成为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如今我已经做到了,他却早已离开了我们。”
提及写作过程,陈亚珍说,“我从来没有像写这部书这样,始终饱含激情,秉笔含泪,因为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灵魂,他不是虚构出来的理想人性。虽然裴庆生这个名字已渐渐远去,可他的精神却定格在我的心灵底片中。”
参考资料
女作家文学作品追忆“山西焦裕禄”裴庆生(图).中新网.2022-05-24
人民好公仆 ——晋中廉政名人裴庆生.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头条号.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