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轮状病毒病
犊牛轮状病毒病是由南轮状病毒引起的犊牛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显著的经济影响。
形态特征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的轮状病毒属。这些病毒的形态相似,均为圆形,直径约为65至75纳米,核心由双链RNA组成。轮状病毒可分为A、B、C、D、E五个群体,其中A群代表典型的轮状病毒,其他四群是非典型轮状病毒。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轮状病毒属于A群,且具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这种病毒对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够在室温下存活长达七个月,并能在低温下保持活性。
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感染的宿主包括牛、猪、羊、马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类。该病毒主要侵袭新生和幼龄动物。在牛类中,尤其是1-7天大的犊牛易感,而成年牛通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春季和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时期。病毒主要通过粪便传播,经口摄入污染物后感染。此外,轮状病毒具有交叉感染特性,能够从人或其他动物传播给新的宿主。如果病毒在某一物种中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该病在自然界的长期传播。该病也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在气候寒冷、潮湿、饲料质量差的情况下,疾病的发生率会增加。
症状
犊牛轮状病毒病的潜伏期为18至96小时,常见于7天以内的犊牛。症状包括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腹泻、脱水等。初期粪便颜色可能为黄色或乳白色,随着病情进展,粪便会变成水样,甚至带血。严重情况下,病犊会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无法控制排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死亡。该病的发病率极高,可达90%-100%,病死率在10%-50%之间。在恶劣环境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加剧病情。
病理变化
病理观察显示,病犊的小肠壁变得薄而透明,内部充满气体,内容物呈现液体状态。小肠绒毛受到破坏,隐窝增大,固有层中有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
犊牛轮状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特点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基础。为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粪便样本的病毒分离和鉴定。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参考资料
【三农学校】小课堂—犊牛轮状病毒病.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1
牛轮状病毒症状及治疗方法.搜狐网.2024-11-21
犊牛轮状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搜狐网.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