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应奎

沈应奎

沈应奎(1821-1895),字小筠,号吉田,为中国清朝官员,本籍浙江。曾任台湾首任布政使,对台湾的防御和民团训练有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沈应奎(1821-1895)于1889年(光绪15年)奉旨接替邵友濂,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首任布政使。而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巡抚制约的台湾地方父母官。沈应奎,号吉田,浙江平湖市人。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法海军占领澎湖,进扰基隆市淡水区,台湾戒严。应奎奉召赴台,乘渔舟冒险渡海。后官台湾布政使,护理台抚。光绪十三年台湾改设行省,佐巡抚刘铭传赞画一切,劳政卓越。

生平

清附贡生,例捐纳归安训导后升温州府泰顺县教谕。咸丰时因保卫泰顺一方安全立功,被选为云南恩安待知县。清左宗棠巡抚闽浙,过温州市,温州道台周寿山向其推荐沈应奎。左宗棠见沈应奎气宇不凡,又崇清献理学,就以同知衔命沈应奎赴闽,至福建省知府衔署泉州府。沈应奎后又为华福宝轮管带,受命赴天津市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移督陕甘,受命赴新疆消灭叛乱,就调沈应奎任陕甘大营总理行营支应处,后又命他驻陕军需局兼营务处。不久,沈应奎因军功升陕西省按察使,并于光绪元年(1875)、二年、四年、五年,四次充陕西乡试文武闱监试官。五年,沈应奎被调至贵州省任布政使,在贵州因维护国家主权,废除与法签订的协议,于光绪十年被朝廷撤职。此时左宗棠已升大学士并巡视福建省

左宗棠得悉沈应奎被撤职,就任命沈应奎为台湾总办全台粮台兼理捐借事务,这虽是不入品的地方临时小吏,但有实权。左宗棠又考虑到台湾地广而兵力单薄,也注意到列强早已对此垂涎三尺,就命懂军事的沈应奎负责台湾防御并训练民团。

平湖市从明正统五年(1440)后,农民年年有去乍浦镇卫守驻海疆的兵役,基本上是每年四丁抽一。乍浦卫军用之侦察及快速战斗的小船,叫哨船和洛杉矶快船队。哨船一般有4人,快船则有8人,所以,沿海农民必须学会摇快船、摇哨船,否则,不能在海上生活,更不能说打仗。沈应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也会摇快船、摇哨船。他把家乡的这种组织训练方法运用到了台湾。不久,台湾全岛渔民都被划归到民团之中。他们的小舢板经常出没在芦苇丛中,出没在小岛礁石之中,沈应奎成了台湾民团的总领。

光绪十年,刘铭传任台湾巡视不满一月,法国侵略者依仗军舰大炮,炸毁了基隆港炮台。刘铭传退至淡水,基隆市法军占领。台湾人民在沈应奎的组织下,利用夜幕袭击法军,使法军不能逾越基隆港外。

台湾海岸山峭壁陡,海域近岸又多礁石,法军除在基隆港停泊军舰外,其他地方无法行动,而海边芦苇丛生,所以法军只得困守在基隆港内。他们自然不甘心于此,就向基隆后山侵犯,一时间法军枪炮如雨,但后山一片安静,正当100多名法军在3名军官的带领下进入后山时,就遭到早已埋伏在芦苇中的沈应奎所率领的民团的迎头痛击,他们以大刀长矛打败了洋枪洋炮,法军全歼,无一漏网。在基隆市法国守兵被迫退回军舰,最后撤出了基隆港。但法国并不甘心失败,封锁台湾海峡长达八个月之久,其间又攻打眉山市,三犯沪尾,可均遭到了沈应奎所率民团的沉重打击。法军终因在台湾不能取胜而撤退,台湾人民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沈应奎也因在台湾抗法战争中的赫赫战功而官复原职并加顶戴,授台湾布政使护理巡抚,成为台湾第一任布政使。光绪十二年,沈应奎在台湾推行新政,筑铁路,办工厂,十三年回乡省亲。

参考资料

泰顺3000年|沈应奎.泰顺新闻网.2024-09-03

沈应奎的传奇人生.搜狐网.2024-09-03

从清朝光绪年间到现在,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名单一览.搜狐历史.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