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瘢痕美容

瘢痕美容

瘢痕美容是指通过医学手段,针对瘢痕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改善外观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瘢痕简介

瘢痕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致使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在中医上被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表现为隆起于正常皮肤,形状不一,颜色鲜红质地坚硬的良性肿块。

瘢痕的手术治疗

原则

除了少数表浅性瘢痕不需要治疗外,大多数瘢痕因其不同程度的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需要治疗。颜面部及颈部的瘢痕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带来精神和心理负担。手部瘢痕主要影响功能,长期发展可能导致“爪形手”。身体其他部位的瘢痕也可能影响肢体或关节的正常活动。伴有功能障碍的瘢痕挛缩需要治疗,目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切除瘢痕和多种整形科技术修复创面和纠正畸形。有些瘢痕即使未产生挛缩症状,也会因瘙痒、疼痛或频繁破裂而需要切除修复。深部瘢痕组织的收缩可能会牵拉周围脏器,引发神经症状,尽管不易诊断,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注意事项

(1)时机选择

增生性瘢痕不应过早手术,以免加重增生。但对于严重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小型增生性瘢痕,尤其是面部和手部,应尽早手术。手部瘢痕应在创口愈合2-3个月、无残留感染且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时手术,以防手部关节、肌腱继发性畸形。

(2)早期干预

创口愈合初期发生的挛缩可通过在挛缩明显部位切开或部分切除瘢痕并植皮来缓解。随后可根据情况治疗其他部位。有时,经过这样的处理,剩余的瘢痕会逐渐稳定,不再需要进一步治疗。

(3)术前准备

手术前可进行物理治疗和体育锻炼,如超声波、蜡疗等,以软化瘢痕。理疗和运动后,瘢痕切除范围可能缩小。其他治疗方法如加压敷料、中药等也可选用。

(4)切除范围限制

瘢痕切除范围应限于影响功能最严重的部位,尤其要注意广泛性瘢痕挛缩和皮源不足患者的治疗。过度切除瘢痕或试图切除所有瘢痕区域可能会导致供皮区不足的问题。

方法

表浅性瘢痕

大部分表浅性瘢痕无需治疗。面部有碍观瞻的瘢痕可谨慎考虑手术切除。面积小时可一次性切除缝合,面积大时可分期切除缝合。无论是一次还是多次切除,都要注意切口和缝合线的方向,避免影响最终效果。

凹陷性瘢痕

凹陷性瘢痕分为简单和广泛两类。简单凹陷性瘢痕只需切除表面一层极薄的上皮组织,保留深层瘢痕组织,两侧皮下组织做横向切口,分离后缝合于深层瘢痕组织上方。凹陷较深时,可设计带蒂脂肪组织瓣旋转填充。广泛凹陷性瘢痕需要切除瘢痕组织并在凹陷处移植或填充组织,以恢复外形。移植组织的选择取决于具体需求,如真皮、筋膜、脂肪、软骨或骨骼等。大面积凹陷畸形可用皮管移植脂肪组织填充,效果优于大块游离脂肪移植。骨骼缺损引起的凹陷可用软骨或骨骼移植。非生物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硅橡胶等也可使用。

线状瘢痕

线状瘢痕常由创伤或手术切口缝合后形成。常见的表现是在中央有一条宽大的增生性瘢痕,两侧各有数个突出的点状瘢痕。这种瘢痕可能仅影响外形,也可能因直线瘢痕引起挛缩。增生期间可能出现瘙痒和疼痛。治疗方案是切除线状瘢痕,应用“Z”形手术原则形成一个或多个三角形,以解决挛缩并预防新瘢痕的形成。伴有突出点状瘢痕时,可采用多W成行术修复。

膝状瘢痕

膝状瘢痕可分为大小不一的类型,大的常见于颈前侧、腋窝、肘窝、腘窝、踝关节前部等部位,小的可见于内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手指掌面、指蹼等部位。环状瘢痕挛缩也可见于体表孔道开口处,如口角、尿道口、阴道外口、气管内、外鼻孔、人工肛门等,主要症状是口径狭窄,影响正常功能。膝状瘢痕一般可通过“Z”形手术原则解除挛缩,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多个“Z”形切口的设计可充分利用拉长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交错互换位置,使膝状瘢痕消失,并同时解除挛缩。术后创缘缝合线不成直角,防止再次挛缩。挛缩较重时,互换位置后仍可能有部分创面暴露,可采用中厚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各部位膝状瘢痕的处理可参照相关章节。环状瘢痕挛缩也可通过“Z”形手术原则处理,通常需进行一个以上“Z”形切开。先天性肢体环状挛缩也属于此类挛缩,同样可通过“Z”形手术原则解除。

大片瘢痕挛缩

大面积瘢痕挛缩的治疗原则是切除瘢痕,解除挛缩后在创面上进行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挛缩较轻、瘢痕不深的情况适合游离植皮。挛缩严重、瘢痕紧贴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或骨骼时,应采用皮瓣修复。皮瓣可来源于邻近组织或远处皮管或直接皮瓣转移。手术前应做好治疗计划,充分准备,按计划实施手术。长时间的瘢痕挛缩,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挛缩,可能影响肢体肌肉、肌腱、血管和神经以及骨骼的发育,导致缩短和畸形。在这种情况下,切除瘢痕后,可能无法完全解除挛缩。此时应避免暴力复位,以免损伤这些组织,或将血管口径拉长变细,阻碍血液循环或切断神经。应将肢体置于最大功能位置进行植皮,并配合持续牵引和物理治疗等措施进行纠正。必要时,可进行肌腱延长、关节囊切开、关节韧带切除等辅助手术,以实现充分松解。

深部瘢痕挛缩

创伤深入体内,如刺伤或弹片伤,可能在深部组织中形成大量瘢痕组织,与周围神经、肌肉等粘连,并因挛缩牵引周围组织,导致反射性疼痛和肌肉障碍。处理这种瘢痕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瘢痕的位置、范围和深度难以在术前准确估计,有时需在手术中确定。二是瘢痕与重要器官粘连时,难以根治,术前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三是切除后产生的空腔应设法用组织填充,否则将形成新的瘢痕挛缩。这类充填组织以脂肪组织移植为佳,游离脂肪块或带蒂脂肪组织均可达到治疗目的,后者更佳。

增生性瘢痕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有功能障碍或形态改变的增生性瘢痕。手术原则是切除瘢痕,充分松解,矫正畸形,以皮片或皮瓣覆盖创面。对于瘢痕面积大、皮源缺乏的病例,可部分切除瘢痕,力求彻底松解挛缩,以皮片修复缺损;残余的增生瘢痕,因张力消失,可逐渐自行软化。

瘢痕疙瘩

单纯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容易复发,且复发后常比原来更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单独手术切除治疗瘢痕疙瘩无效,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Hynes提出将瘢痕疙瘩削平至与周围皮肤齐平,再行刃厚皮片移植。他强调,被削瘢痕必须成熟并呈苍白色;否则,术后将重新发生纤维化过程。为了防止供皮区形成瘢痕疙瘩,Ketchum建议采用刃厚皮片(0.02—0.025cm),且供皮区应选术后可加压的部位。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在瘢痕疙瘩切除后,必须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血肿、坏死组织、死腔、感染和张力。因为张力增加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在作者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中,常用两种方法:①瘢痕疙瘩病变范围内部分切除,周缘保留一条残余瘢痕。因为有证据表明,残余的瘢痕不会增加复发率,同时大大减少了病变的面积和体积,为进一步的局部药物治疗创造了条件。②对于范围较大的瘢痕疙瘩,采用瘢痕疙瘩表面表皮作为瘢痕疙瘩切除后的皮肤移植物,以避免取皮造成新的创伤。

参考资料

什么是瘢痕.妙手医生.2024-10-27

什么是瘢痕.博禾医生.2024-10-27

什么是瘢痕.有来医生.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