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波斯黑麦草

波斯黑麦草

波斯毒麦主要分布于伊拉克加拿大等国。据记载,我国青海西宁有逸生,秦岭有种植。波斯毒麦可说是我国国内没有分布或虽有但分布不广泛的一种杂草。波斯毒麦是麦类作物田中的一种有害杂草,混杂在小麦地、大麦地。它以种子繁殖,繁殖力极强,高于毒麦。它的种子保藏数年后,仍有一定的药芽率。

信息

中文学名:波斯黑麦草

拉丁学名: 黑麦草属 persicum Boiss.et Hohen.

别称:欧毒麦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黑麦草属

英文名:波斯语darnel

原产地:欧洲

入侵地:青海省云南省等地

形态特征

秆较细弱,少数丛生,高约5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短小,叶片长10-13厘米,宽2-3毫米,扁平质薄,腹面粗糙,背面光滑无毛。穗状花序长9—10厘米,穗轴节间长10—20毫米;小穗长10—13毫米,有5—6小花;小穗轴节间长约0.5毫米,被微小刺毛,颖具5脉,长10毫米,外披针形,边缘膜质,具5脉,第一小花外稃长8--9毫米,顶端具细而微弯曲的芒;内稃约与外稃等长,两侧内折,脊上具纤毛。颖果长7毫米,宽3毫米,褐黄色至褐色,腹面具沟。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夏秋抽穗。中国有引种作牧草,青海省云南省有逸生者,成为田间杂草。

生长习性

波斯黑麦草以种子繁殖,在土内10cm深处尚能出土,在室内放至两年,仍具萌发能力。分孽力较强,一般有3一6个分粟;适应性较强,不论旱涝年,繁殖能力均比小麦高出1一2倍。出苗期比小麦晚,但出土后生长迅速,抽穗和成熟都早于小麦,而且容易脱落,在麦收时,落粒率为10%左右。

检测方法

产地调查应在小麦和毒麦的抽穗期,根据毒麦的穗部特征进行鉴别,记载有无毒麦发生和毒麦的混杂率。室内检验可对小麦进行抽样检查,每个样品不少于lkg,充分过5目和15目双层筛,仔细分检筛下物,按照毒麦籽粒特征进行鉴别,计算混杂率。波斯黑麦草近似种有:长芒毒麦、田毒麦、细穗毒麦、瑞士黑麦草、黑麦草、多花黑麦草等。

对进口粮食及种子(特别是进口小麦),要严格依法实施检疫。加强种子的管理及检疫,杜绝毒麦在调运过程中扩散传播。将从不同农产品所取的标准样量,每个样品不少于lkg,用5目和15目双层筛以回旋法重复过筛约1min,留第一层筛下物,称重,仔细分检筛下物。一旦发现毒麦必须依有关规定对该批农产品做除害处理;把疫情拒之门外;带有疫情的小麦不能下乡,不能做种用,在指定地点进行除害处理加工,下脚料一定要销毁。

传播途径

波斯黑麦草原产于欧洲,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种子携带传人中国。其入侵途径可以由落在土壤里的籽粒传播,但是主要是混杂在小麦籽粒里。我国的毒麦,就是由进口粮食、引种混杂毒麦而传人。

防治方法

可采用50%硫酸按或60%硝酸钱浸泡麦种,将漂浮水面的波斯黑麦草涝出。经过浸选的麦种必须用清水冲洗两遍,否则影响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另外还可在小麦收获后进行秋翻,将落在土里的波斯黑麦草翻到地表,使其当年萌芽,经冬漪死。在发生过波斯黑麦草的麦茬地,与玉米、高粱、甜菜等轮作也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波斯黑麦草的鉴定

198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新源县等地播种从黑龙江省勃利县引进的亚麻田中发现了毒麦黑麦草属 temulentum varlongiaristatum Pamell和细穗毒麦L~otum schrank以后,各地的农技人员对黑麦草属的植株都很注意。继1986年在伊宁县曲里海乡发现野生黑麦草属植株后,1987年又在霍城县沟牧场发现了这种野生黑麦草属植株。为了弄清这种野生黑麦草的分类位置,给当前的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比较了从黑龙江引进的长芒毒麦标本(编号l),’在新疆南部采到的毒麦标本(编号2),在伊犁地区巩留县采到的毒麦标本,和这次在伊宁县曲里海乡采到的黑麦草属植株考证了他们在植物学上的差异,现将鉴定情况分述如下: 根据考种的结果对照张金兰和张则恭合编的检索表列出的植物学特征,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www.cnki.net.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