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范超,1975年生,咸阳礼泉人。法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西安作协理事。在媒体工作十年,曾获中国晚报新闻奖等50余项。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美文》《散文》《读者》《诗刊》等百余家报刊。先后出版散文集《范超散文》《土天堂》《乡城》《曲江记》、诗集《麦草人》、历史学著作《唐大明宫》《大明宫之谜》等,2012年推出《大地结香——范超文丛》,包括《水流年》《土生活》等七卷本共200万字。从2009年至2021年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2011中国散文奖等多项大奖。作品先后入选《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感动100位著名作家的美文精品》《中学语文课外读本》等100余种选本。他的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75年,范超出生于礼泉县新时乡张神村。上高中之前,他一直随父母住在农村老家,切身感受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在喜爱文学的父亲熏陶下,范超从小对写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没事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用文字与身边的一切静物进行交流。大约是1987年,《咸阳日报》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那时范超正在故乡读小学五年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父亲将范超的一篇散文诗《苹果熟了》投寄给了报社,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出来。这篇写着范超名字和“礼泉县新时乡张神小学”名字的报纸在这个淳朴的小村子里引起了轰动,他是这所小学第一个发表文章的学生,乡亲们闻讯都跑来争相抢着报纸翻看,啧啧称赞。这件事让范超很是自豪,文学的种子就此在他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高考时,范超的作文考了满分,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范超先后在省报当记者、编辑、主任达十年,之后又调到曲江管委会任职。一路走来,无论多忙多累,范超始终与文学不离不弃,他说正是文学给予他立身行事强大的力量,写作也是他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文学生涯
2007年,一直坚持写作的范超,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笔下的文字,多是日常生活和村野植物,柴米油盐和村夫村妇,掌故人物和城市笔记。“自己始终有一种观点,就是你出生在哪里,你的灵魂就在哪块土地上安放。只有回到农村老家,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体会到此心安处即吾家的道理。通过文字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就成为《土生活》中对麦子、玉蜀黍属庄稼的热爱,《月亮地》里对母亲、乡间村民的亲切和对乡间生活的怀念。”200万字的《范超文丛》就是凝聚了这样的一份乡愁在里面,它以独具的视角,用渭河平原乡村文化版图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展示了民风与历史,情怀与风雅。更为重要的是范超把一切无声的植物当作有生命情感的人来描写,写得温暖真实。虽然范超有浓厚的乡村情节,但他又极其自然地把田园情怀融合进对城市文化的深切关照,以一颗亲近自然的赤子之心在城市取景。他对曲江景物的描写,在内心的祥和、宁静里,处处是与自已的心性相契合。他的城市笔记《曲江记》体贴入微、细密深情地在解读城市里一园一林,一山一石,一湖一楼,深入骨髓地体会把握宽大而又典雅的城市灵魂。范超的作品也一直面向具体而微的生活世界,从不拘谨于自我内心和个人狭小的天地。叙写从容淡定,具有坚实的人生内涵,显出生活的质感和厚实。以“家常”心去品读生活,去发现日常世俗之美。对卑微渺小的个体生命又充满了深沉的体贴、关怀和怜爱。这种对民间自在自然的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深怀着由衷的亲近喜爱之情,使得范超从平民化的叙述中寻找到新的人生支点和生命依托。
故乡情怀
对于咸阳市这座城市,范超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的父母退休后居住在这里,一有空,范超就会带着妻儿回家。“每次回来后,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转悠,有时与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听听乡音,这才能够让我的创作更加贴近生活,有底气。希望有一天我能将咸阳的美写出来传出去。”用范超的话来说,故乡永远是他心底最恬静的地方。说起自己的下一本著作,范超表示他将和父亲范志承先生合出一本《诗画词绘三百首》。“父亲退休后,喜爱诗词,我一直鼓励他坚持创作,这是也是继前几年出版《履端雅集》之后的又一本著作。”范超说,这本书中的插画将由儿子范煊辰来画,可以说是一本家庭书,旨在说明家学渊源,文脉承传。从开始创作至今,范超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著书13本,作为一名业余作家,他的多产和他的获奖一样多,他也被人称为“陕西省散文新生代的重要力量”。他从中国最普通的乡间走出,曾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直面现实的逼仄,到如今从事行政工作。无论场景如何转变,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已成为他文字灵性的最初来源,历久弥香的乡土生活,最终使他在文学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成为他灵魂的归宿。
个人作品
2012年12月,25万字的范超散文小说精选集《乡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在其腰封上,编辑特意标注:“别样温润的乡村童话,暖热都市漂泊,直面人生的漂泊实录,缝补心灵伤口”。这是范超2012年推出的第八本书,三秦出版社推出了《大地结香——范超文丛》,共计七卷本,分别为:《水流年》、《土生活》、《月亮地》、《西安书侠传》、《秦节风华录》、《关中掌故志》、《范超散文研究》,洋洋洒洒200万字。
从2007年开始坚持业余创作,范超先后出版散文集《范超散文》《土天堂》诗集《麦草人》历史学著作《唐大明宫》《大明宫之谜》等。
获得荣誉
2009年获得陕西省新好散文联展奖、《十月》散文奖、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等;
2010年获中国散文单项最高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陕西文学最高奖——陕西柳青文学奖,并参评全国鲁迅文学奖等;
2011年获全国散文家论坛征文一等奖、年度中国散文奖;
2011年陕西文化影响力人物。
人物评价
贾平凹这样评价他:范超是一个富于天才的作家,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形象,深厚而不板结,正气又意恣肆。文笔绵软、沉着舒缓、日光流年、静水深流,迈过来的是虎势。
余秋雨则这样评价《土天堂》:范超以其宁静构建出自己独特的精神体系,做的是草木文章,灵光照耀在最小的生物之上,带给人无穷品味。
参考资料
范超.名人简历.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