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牡丹江大学

牡丹江大学

牡丹江大学(Mudanjiang University),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与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

牡丹江大学始建于1983年,1984年8月,牡丹江大学与市行政干校合并,1985年8月学校新教学楼竣工,有了自己的校舍,告别了委托办学、借地办学、联合办学的历史。1986年6月,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市政府决定将市直机关职工大学并入牡大,1991年5月,牡丹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又合入牡丹江大学,这一资源整合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了办学规模。同年,学校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学院签订协议,两校互派留学生。学校主要由校本部、卫校校区、青梅工业园实训基地、继续教育学院、建设中专(数据加工中心)、海林校区、穆棱校区七部分组成。

截至2024年12月数据显示,学校占地面积695959.46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1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藏书99.79万册。学校有41个招生专业,3个高本贯通专业和十三个专业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749人,学校现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专科生12248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2个教研部,1个卫校,1个附属中专。

历史沿革

在1982年11月市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建立牡丹江大学,培养专业人才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牡丹江大学始建于1983年7月,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8月,牡丹江大学与市行政干校合并,1985年8月学校新教学楼竣工,有了自己的校舍,告别了委托办学、借地办学、联合办学的历史。1986年6月,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市政府决定将市直机关职工大学并入牡大,1991年5月,牡丹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又合入牡丹江大学,这一资源整合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了办学规模。同年,学校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学院签订协议,两校互派留学生。2010年6月10日,海林校区动工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2011年10月18日,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竣工。2019年8月5日,牡丹江大学医护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牡丹江市卫生学校举行,该学院的成立结束了牡丹江无医护高等专科的历史。2023年12月15日,牡丹江大学与穆棱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穆棱市设立穆棱边境学院,2024年2月,穆棱校区迎来首批医护专业近400名学生入住。2025年3月7日,牡丹江大学首批500余名大学生入驻海林市校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0个学院,学校有41个招生专业,3个高本贯通专业和十三个专业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优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一流核心课程1门,全国思政典型案例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6个黑龙江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9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国家、省、校“269”三级专业建设梯队布局。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49人,专任教师659人,行业导师65人;“双师”型专业专任教师390人,“双师”型专业专任教师335人,高级职称31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0人。其中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劳动模范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名师4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二级教授1人,省级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团干部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4人,省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1个,省级师德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标准研制专家2人,专家组组长1人,全国行指委、专指委委员4人次。省级行指委、教指委、学会委员19人次,教育领域各类入库专家20余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1人,省级裁判4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设有教育发展文化研究中心、机电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挂靠有牡丹江地域文化研究会,参与建立了牡丹江极地艺术研究会。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1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藏书99.79万册。在校园网内开放超星电子图书等数据库服务,可满足师生图书阅读及教学、科研使用需要,文献服务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地厅级科研项目44项,包含校企合作项目11项,包含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项目等高质量科研项目:获得知识产权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34篇,著作1部;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金额28万元。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依托地域资源和优势,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因时制宜,转换思路,抓住中俄建交75周年有利契机,积极搭建对外合作新平台,大力培育国际交流新品牌,奋力开创国际交流新局面,努力打造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关学校开展学历提升,语言、文化等短期研学,学术交流等,积极促进中外学生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文化和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引领全球变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培养有“中国心”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走出去”“引进来”,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续签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共建“开物工坊”、海外学院、国际化师资团队、认证课程标准、开发教育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职教出海、中文+职业技能等模式,以高质量国际交流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该校加入中俄职业教育联盟,学校成为常务理事单位,担任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常务理事职位。并且学校与新加坡(上海)嘉佩乐超五星级酒店、上汽大众、特华得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参考资料(仅部分数据)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设计的中心图案为“牡丹江”三字开头字母组合变形而成的一个奔跑中的人,象征每位牡大人在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的品质。中心图案向外的伸展象征着发展与突破。校徽配色为柑橘和深红,既富有活力又不失稳重。

校训

知行合一,做最好的自己。

“知行合一”为明朝王守仁提出,意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勇于超越自己。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追求多元化的成功。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就是一个成功者。

校歌

《牡丹江大学之歌》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5月,该学院占地30.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54亿元,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西地明街530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5年5月)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仅部分数据)

校区情况

主校区

该校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地明街530号。

南校区(卫校校区)

牡丹江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79年,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唯一一所国家办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5月转隶牡丹江大学,2022年9月,搬至牡丹江大学南校区。

穆棱校区

2023年12月15日,牡丹江大学与穆棱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穆棱市设立穆棱边境学院,该校区于2024年2月迎来首批医护专业近400名学生入住,2024年9月在校生已突破千人。

海林校区

2025年3月7日,牡丹江大学首批500余名大学生入驻海林校区,海林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学生公寓等设施,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首批入驻的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传媒与艺术、信息与电气等多个领域。

参考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牡丹江大学.2025-05-13

学校简介.牡丹江大学.2025-05-13

现任领导.牡丹江大学.2024-05-30

牡丹江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度).牡丹江大学.2024-05-30

学校荣誉.牡丹江大学.2025-05-13

创建把握春的契机.牡丹江大学.2025-05-13

2024年招生简章.牡丹江大学.2025-05-13

牡丹江海林建起县级大学城.东北网.2025-05-13

【关注】牡丹江大学医护学院成立.澎湃新闻.2025-05-13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2024教育先行——牡丹江大学穆棱边境学院助力龙江职教发展改革取得新成效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正式启用.牡丹江人民政府.2025-05-13

图书馆概况.牡丹江大学.2025-05-13

牡丹江大学.百家号.2025-05-13

牡丹江大学2022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5-05-13

现任领导.牡丹江大学.2025-05-13

就业明星.牡丹江大学.2025-05-13

牡丹江大学欢迎您!.牡丹江大学.2025-05-13

学校简介.牡丹江卫生学院.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