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hyperbaric chamber)是人工控制高气压环境的密封医用治疗设备,是临床高压氧疗法的专用设备,其适用范围很广,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CO(一氧化碳)中毒、气栓病、减压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18世纪中叶,氧分离成功之后,随之逐步引进高压氧医学,高压氧舱问世。20世纪50年代,一些医生开始在高压氧舱内为患者进行心脏手术,以延长患者心脏停搏的安全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中国在闽、沪、杭、京、津等地相继建成多座供临床使用的高压氧舱。2024年12月,中国宁夏首台方形医用高压氧舱——第三代医用高压氧舱正式开舱运行。按照治疗人数分类,高压氧舱可分为单人舱和多人舱两种类型。按加压的介质不同,高压氧舱可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高压氧舱主要由舱体、供气及排气系统、供氧及排氧系统、安全附件、多媒体及照明系统等组成,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压环境下的氧气分压升高,使血液中的溶解氧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高压氧舱的使用禁忌包括恶性肿瘤,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出血性疾病,如颅内血肿、椎管或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可能者等。该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包括氧中毒、气压伤等。

分类

按治疗人数分类

按照治疗人数分类,高压氧舱可分为单人舱和多人舱两种类型。单人舱适用于个体化治疗,患者单独进入舱内,舱内充满纯氧。多人舱可同时容纳多名患者,舱内为压缩空气,患者通过面罩或头罩吸入高浓度氧气

按加压的介质不同分类

高压氧舱按加压的介质不同,可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

医疗用途

1.急性中毒及中毒性脑病

2.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颅脑损伤及其并发症、脑水肿、颅内良性肿瘤术后及后遗症、放射性脑与脊髓损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脑出血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及后遗症、周围性面瘫阿尔兹海默症偏头痛、植物神经紊乱、神经炎等。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突发性耳聋耳鸣梅尼埃病、眩晕、鼻咽癌放疗后溃疡等。

4.骨科骨折及骨愈合不良、断肢再植术后、放射性或无菌性骨坏死颈椎病、挤压伤、运动损伤等。

5.眼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阻塞等。

6.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小儿动力性肠梗阻蜂窝织炎、移植术后等。

7.心血管内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8.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神经炎)。

9.烧伤科、整形科:植皮术后、整形术后、烧(烫)伤、冻伤等。

10.肿瘤学、放射治疗科: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并用、放射性损伤等。

11.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心悸病焦虑、失眠、注意力涣散、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性功能低下等及中、高考前考生等。

结构原理

结构

高压氧舱主要由舱体、供气及排气系统、供氧及排氧系统、安全附件、多媒体及照明系统等组成。

1.舱体

舱体包括舱门、观察窗、递物筒、舱内供排氧接口、呼吸气体抢救接口、水喷淋消防装置、舱内座椅等。

2.供气及排气系统

供气及排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水分离器、冷干机、储气罐,压缩空气过滤系统等,以及加压、减压病管路和阀门。

3.供氧及排氧系统

供氧及排氧系统包括①氧气源:氧气瓶供氧或液态氧,在边远地区或高原、也可采用制氧机;②供排氧管路及阀门。

4.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包括压力表、安全阀。

5.多媒体及照明系统

多媒体及照明系统包括对讲机、多媒体播放器、照明系统。

6.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制暖系统。

7.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包括舱内氧浓度、湿度控制监控系统。

8.控制台

控制台包括压力表、加减压阀门、电脑控制系统、水喷淋控制开关、空调控制开关等。

9.水消防系统

水消防系统包括压缩空气或高压氮气、储水罐、氧舱内喷淋装置。

10.医疗设备

符合本质安全的心电监护仪、气动呼吸机、专用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在舱内的应用,为急危重症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提供充分与必要条件。

原理

高压氧舱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压环境下的氧气分压升高,使血液中的溶解氧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在高压氧舱内,患者吸入的氧气能够迅速溶解于血浆中,直接为缺氧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细胞代谢和修复。此外,高压氧还具有抗炎药、抗菌、促进血管新生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操作方法

加压前准备

1.检查氧舱总体完整性,各种装置是否完好。

2.备好氧气源,应备足氧气贮量。打开总阀,检查氧气减压器和供氧系统有无漏氧。将氧气输出压力调定在0.5MPa。

3.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

4.如果采用空气加压,应检查空气压缩系统是否正常,备好加压需要的贮气量。

5.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打开外照明。

6.打开对讲装置,始终保持畅通状况。

7.如果室温过高,应接通制冷装置并检查制冷效果。

8.嘱进舱人员换着棉质衣物,并按进舱须知做好准备。

9.协助患者进舱,关闭舱门。

加压

1.通知患者做好准备,开始加压。

2.打开微量输入阀进行加压,初始应缓慢,严格按治疗方案掌握加压时间。

3.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如有耳痛,应减慢加压或暂停加压,待疼痛消失后再继续加压。

4.根据患者实感温度,控制制冷装置。

5.当舱压升至预定的治疗值时,关闭输入阀。

稳压

1.采用氧气加压,应掌握好通风换气,一般每隔20min换气1次,每次3~5min。

2.采用空气加压,应及时通知患者戴好面罩吸氧。严格掌握吸氧和间歇时间。

3.随时注意舱内患者有无不适。

减压

1.高压下吸氧时间结束后,通知患者做好减压准备,打开微量排气阀开始减压。

2.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3.当舱压回零,舱内气压确已解除,方可松开闭锁装置,打开舱门。

4.填好治疗记录。

出舱后的清理

1.关闭控制台各种开关按钮,关闭总电源。

2.整理舱内各种物品。

3.舱内如积有冷凝水,应排空擦净。

4.排除设备故障或缺陷。

护理要点

入舱前的护理

1.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协助医师做好入舱前的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

2.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高压氧治疗的了解程度,详细介绍高压氧治疗的目的、过程和治疗环境,以及升压过程的正常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与紧张情绪。

3.进舱前指导患者了解预防气压伤的基本知识,掌握调节中耳气压的具体方法及要领,如捏鼻鼓气法、咀嚼法、吞咽法等。

4.告诉患者进舱道勿饱食、饥饿和酗酒,不宜进食产气的食物和饮料,一般在餐后1~2h进舱治疗。

5.确定患者及陪舱人员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火机、含酒精和芳香油制品、电动玩具等);不将手表、钢笔、保温杯等带入舱内,以防损坏;进舱人员必须按要求更换治疗室准备的全棉服装入舱。

6.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及陪舱人员进舱前用1%麻黄碱液滴鼻,发热、血压过高、严重疲劳及妇女月经期应暂停治疗。

7.进舱前指导患者及陪舱人员排空大小便,特殊情况下将大小便器放入舱内备用。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舱前应做好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以避免或减少不良气味带入舱内。

8.向患者介绍舱内供氧装置及通讯系统使用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氧面罩,掌握间歇吸氧方法。

9.治疗前检查有关阀门、仪表、通讯、照明、供气、供氧等设备,确认系统运转正常。指导患者不可随意搬弄或扭动舱内仪表、阀门等设备。

10.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于舱内。

加压过程中的护理

1.加压开始应通知舱内人员做好相应准备,在治疗过程中,舱内、外必须随时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

2.控制加压速度,加压初期以稍慢为宜。边加压边询问患者有无耳痛或其他不适,如患者耳痛明显,应减慢加压速度或暂停加压,督促患者做好调压动作,并向鼻内滴1%麻黄碱液,经处理疼痛消除后方可继续加压,若经过各种努力,调压仍不能成功,应减压病出舱。

3.加压时将各种引流管关闭,对密封式水封瓶等装置须密切观察、调整,防止液体侧流入体腔。

4.调节好舱内温度。根据患者的实感温度,开放空调系统,调节舱内温度夏季为24~28℃,冬季为18~22℃,舱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5%。

5.加压过程中应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危重患者应有医护人员陪护。如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呼吸减慢,系正常加压反应,不必作特殊处理,告诉患者不要因此而惊慌;若发现患者烦躁不安、颜面或口周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干咳、气急,或患者自诉四肢麻木、头晕、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可能为氧中毒,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摘除患者的面罩,停止吸氧,改吸舱内空气;出现抽搐时,应防止外伤和咬伤。

稳压过程中的护理

1.当舱压升到所需要的治疗压力并保持不变,称为稳压,也称高压下停留。在整个稳压期间,应使舱压保持恒定不变,舱内压力波动范围不应超过0.005MPa。

2.稳压时指导患者戴好面罩吸氧,指导患者在安静和休息状态下吸氧,吸氧时不作深呼吸。

3.吸氧时应随时观察患者有无氧中毒症状,如出现应立即摘除面罩停止吸氧,改为吸舱内空气,必要时,医护人员应入舱处理或终止治疗减压病出舱。

减压过程中的护理

1.减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减压方案,不得随意缩短减压时间。

2.减压前应告知舱内人员做好准备后才能开始减压。

3.减压时应指导患者自主呼吸,绝对不能屏气。避免肺气压伤。

4.输液应采用开放式。避免空气栓塞的危险。

5.减压时各种引流管都要开放,如胃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气管插管的气囊在减压前应打开,以免在减压时因气囊膨胀压迫气管黏膜而造成损伤。

6.减压病过程中因气体膨胀吸热,舱内温度急剧下降,舱内会出现雾气,这是正常物理现象。适当通风,并控制减压速度,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

7.减压初期,由于中耳室及鼻窦中的气体发生膨胀,耳部可有胀感。当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后,气体即可排出,胀感很快缓解或消失。

8.减压时有些患者出现便意、腹胀等现象,这是由于减压时胃肠道内气体膨胀、胃肠蠕动加快所致。

9.减压出舱后,应询问患者有无瘙痒症、关节疼痛等不适,以便及早发现减压病症状和及时处理。

安全风险

使用禁忌

1.恶性肿瘤,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

2.出血性疾病,如颅内血肿、椎管或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可能者。

3.颅内病变诊断不明者。

4.严重高血压(\u003e160/95mmHg),心力衰竭

5.原因不明的高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咽鼓管通气不良。

6.肺部感染、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肺空洞。

7.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

8.有氧中毒和不能耐受高压氧者。

安全风险

1.氧中毒

在吸氧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氧中毒的表现。当发现患者有烦躁不安,颜面及口唇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出现干咳、气急,或患者自诉头昏、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如情况未见好转,应减压病出舱。

为防止氧中毒,宜采用间歇吸氧法,如吸氧30min—吸空气5min—再吸氧30min—吸空气5min—最后吸氧20min,或吸氧40min—吸空气10min—再吸氧40min。在0.3MPa下用这种间歇吸氧法,吸氧总时间不应超过120min,在0.2MPa下吸氧时间不超过240min,均属于安全吸氧范围。

2.气压伤

进舱前指导患者了解预防气压伤的基本知识,掌握调节中耳气压的具体方法及要领,如捏鼻鼓气法、咀嚼法、吞咽法等。

①确保咽鼓管可开放(捏鼻闭口鼓气法)。

②患者学会调压动作:吞口水、喝水、打哈欠和捏鼻闭口鼓气,在氧舱治疗过程中出现耳胀、耳痛时做这些调压动作,可使耳胀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③如咽鼓管不能开放,可积极治疗引起咽鼓管闭塞的耳鼻喉科疾病,如遇紧急情况,可行鼓膜穿刺后再进行高压氧治疗。

④氧舱升高压力和降低压力时禁止屏气。

管理类别

高压氧舱为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为第三类。

使用情况

1964年,福建省李温仁教授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并在舱内开展了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获得了成功。截至2015年,中国有5000多台高压氧舱,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在内的总员工人数超过3.5万。每年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人数超过250万。

2024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台方形医用高压氧舱——第三代医用高压氧舱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舱运行,其性能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带来新助力。

2025年4月,克拉玛依医院引进了处于中国领先水平的 “32+4”人“三舱七门”多功能高压氧舱群。新舱采用“分舱分类”的模块化设计,就像医院里的普通门诊、急诊和特需门诊一样,重症患者、普通患者和需要特殊观察的患者都能得到针对性治疗。

发展历史

18世纪中叶,氧分离成功之后,随之逐步引进高压氧医学,高压氧舱的问世曾推进医学界脑昏迷的治疗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一度被称为“生命之舟”“无血生命”。20世纪50年代,一些医生开始在高压氧舱内为患者进行心脏手术,以延长患者心脏停搏的安全时间;还有医生用高压氧医治厌氧菌引发的疾病。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中国在闽、沪、杭、京、津等地相继建成多座供临床使用的高压氧舱。

相关事件

2023年8月20日,O2ARK威奥易氧高压氧舱就发起了“西氧图”公益计划,目标是在318沿线铺设100余个点位,实现高海拔地区的生命保障,让因高反恐惧而不敢进入西藏自治区等高海拔地区的游客能够勇敢前行,使其在突发高反时能够及时获得急救支持。

参考资料

【健康知识】“氧”护之道——高压氧治疗小百科.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2025-07-14

高压氧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1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2009年第4期) 合理使用高压氧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07-14

高压氧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07-14

宁夏首台方形医用高压氧舱在石嘴山启用.金台资讯.2025-07-14

【健康科普】什么是高压氧舱?高压氧治疗有什么作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25-07-14

明州专家说 | 高压氧医学全球概况.浙江明州康复医院.2025-07-18

“三舱七门”高压氧舱投用,已有1500位油城市民获益.中国新闻网.2025-07-18

首届拉萨文旅节落幕:O2ark威奥易氧高压氧舱赋能文旅新高度.弥勒市融媒体中心.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