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科赫特拉-耶尔韦

科赫特拉-耶尔韦

科赫特拉-耶尔韦(爱沙尼亚语:Kohtla-Järve)是位于爱沙尼亚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型市镇,成立于1924年,并于1946年设市。市镇面积为39.34平方公里,根据2022年数据,人口为33,498人。科赫特拉-耶尔韦是一座高度工业化的城市,以油母页岩加工和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为主要产业。在1944年至1991年的苏联占领期间,大量来自俄罗斯和前苏联其他地区的移民工人被引进到这个迅速增长的城市。科赫特拉-耶尔韦的种族构成十分多样,有近40个民族在此居住,爱沙尼亚族人口占比约为21%。科赫特拉-耶尔韦是爱沙尼亚人口第五大的城市,并且其市政区域由几个不连续的部分组成。

历史

科赫特拉-耶尔韦的历史与油页岩开采的历史密切相关,是爱沙尼亚的主要矿产。从中世纪高等时期起,现代科赫特拉-耶尔韦领土上就存在了一些定居点。在丹麦土地册中,耶尔韦和库克鲁塞村庄分别于1241年以Jeruius和Kukarus的名字首次被提及,而桑帕村庄则在1420年以Soenpe的名字被提及。油母页岩的工业提取直到20世纪才开始,1916年的研究表明油页岩既可以作为燃料,也可以作为化工原料,采矿活动开始在耶尔韦村附近进行。1924年,在科赫特拉火车站附近建造了油页岩加工厂,附近的定居点,命名为科赫特拉-耶尔韦,开始增长。二战期间,油页岩储量的价值增加了,但德国人未能开始大规模开采。战后,苏联大幅扩张采矿活动。

人口

科赫特拉-耶尔韦作为矿区的主要定居点,于1946年6月15日获得城市地位。随着矿区的出现,工人的定居点开始出现,城市总人口主要由从苏联各地派来的工人增加,到1980年(包括下属定居点)达到90,000人。苏联占领结束后,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重新获得独立,此后城市区域的数量减少,因为约赫维、基维奥利和普西成为正式的独立城镇。在1990年代,油母页岩的开采和加工量急剧减少,许多科赫特拉-耶尔韦市民搬到塔林或俄罗斯,因为伊达-维鲁县的失业率很高。

经济

科赫特拉-耶尔韦以其化工产业而闻名,是爱沙尼亚油页岩工业、发电和公共事业公司控股集团Viru Keemia Grupp的总部。Eastman Chemical Company也在科赫特拉-耶尔韦设有生产基地。自2006年以来,乌克兰DF集团拥有科赫特拉-耶尔韦的一家化肥厂——通过其在奥地利塞浦路斯的中间商,拥有AS Nitrofert的100%股权。AS Nitrofert成立于1993年,是爱沙尼亚唯一的化肥生产厂,在生产高峰期使用了爱沙尼亚天然气总量的25%。

地理

科赫特拉-耶尔韦有一个独特的布局,城市的区域散布在伊达-维鲁县北部的相当大的区域。耶尔韦和奥鲁区之间的距离约为20公里。

行政区划

城市被划分为五个行政区(爱沙尼亚语:linnaosad),行政中心在耶尔韦(Järve)市区内。

友好城市

科赫特拉-耶尔韦与以下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 立陶宛凯达奈

- 俄罗斯金吉塞普区

- 乌克兰科罗斯蒂希夫

- 德国诺德斯泰特

- 芬兰奥图昆普

- 白俄罗斯萨利霍尔斯克

- 俄罗斯斯兰采夫区

- 瑞典斯塔凡斯托普

- 俄罗斯诺夫哥罗德

- 波兰维什科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