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关岭民中

关岭民中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成立于1933年,当时校址在花江,称为“关岭县立初级中学”。于1951年又迁址到现今校址内。1952年更名为“贵州省关岭民族中学”。1958年开办高中。名为关岭民族中学,至此,关岭民中成为一所初、高中同时并行发展的完全中学。是安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961年,关岭民族中学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有13人升入本科院校。2002年停招初中,2004年9月过渡为完全高中。同年12月,经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复,更名为“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此后的十几年间,关岭民族中学陆续加强了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学校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3年9月,合并关岭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同年通过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二类学校一评。2014年5月顺利通过二评。2014年10月30日与贵阳市第一中学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校徽

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校徽标志

历史沿革

1933年,当时的县城募役(今花江)在地方有识之士的资助下,招收新生50名,创办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即如今关岭民族高级中学之前身,时任校长为余梅。

1934年,关岭县立初级中学设初中班,招收学生82人。

1935年,因为时逢混战年代,以及后来的抗战时期,经费无着落,导致岭县立初级中学处于停办。办了两年的关岭县立初级中学便夭折了。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的艰难时期,国民政府搬迁到西南,这就给关岭的中学教学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于是,中断8年的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又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当年,于募役(今花江)成立了“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初级中学”,时任校长为贵州省教育厅委任的何规。当时中学有教职工12人,学生两个班共107人。

1949年,冬、即关岭解放前,关岭县立初级中学停办,共培养毕业生6届共201人。并且,当时的省立关岭师范附设初中班,共有学生三个班89人。

1950年,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于是,关岭的普通中学教育发展迅猛,县区各中学陆续兴办。县城从募役(今花江)迁到关索,恢复关岭县初级中学。

1952年,更名为“贵州省关岭民族中学”。

1958年,开办高中。至此,关岭民中成为一所初、高中同时并行发展的完全中学。于该年招收26名第一届高一新生。

1960年,校名因关岭并入镇宁县而将关岭民族中学更名为“镇宁县第二民族中学“。

1961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复置,原“镇宁县第二民族中学“改名为”关岭县民族中学“,同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有13人升入本科院校。

1963年,关岭中学花江分校成立。

1965年,各乡镇完小陆续开办初中班,为关岭县民族中学“输送优秀生源。

1971年,关岭部分中小学学校开办高中班。

1972年秋,关岭中学花江分校招收高一新生。

1976年,关岭全县高中发展到28个班。

1978年,全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采取“压缩高中、调整初中、充实加强小学”的办法,对关岭的中小学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保留了关岭中学、关岭县关索中学(现今关岭一中)两所完中及永宁、花江、坡贡3所初级中学,其余的如厂上中学、八德中学、多德中学,112地质中学全部停办。

1981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县民族中学“全名改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简称”关岭民族中学“。学校树立民族中学教学思路。

1983年,全县除关岭民中外,永宁等校的高中班全部停办,各乡镇公民办完小附设的初中戴帽班则采取合并,撤消、保留的办法逐步过渡。

1985年,学校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观念,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该年学校有37人升入大、中专院校。

1998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有关岭民族中学(今关岭县民族高级中学)、关岭一中两所完中,初级中学三所即永宁、花江、坡贡中学。

2002年,关岭民族中学停招初中,同年有100多人录取本科以上。

2004年,9月过度为完全高中

2005年,4月,经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复,更名为“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同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150多人。该年学校已经达到了40多个教学班,学生超过了2300多人,教师队伍130多人。

2011年,荣获“全国首批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并于该年开办民族特色班。同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近200人。2012年6月,经县政府同意,投资4.2亿,占地400多亩的关岭民族高级中学顶云新校区动工修建。

2013年9月,高一新生入住新校区,合并关岭一中高中部。同年通过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二类学校一评。

2014年5月,高二全体搬迁至新校区,并于该月顺利通过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二类学校二评。该年高考再创佳绩,有近400人上线二本。

从设立初级中学至今,已有81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大型的民族高中

2014年10月30日,贵阳市第一中学帮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办学协议签字仪式暨贵阳一中合作学校揭牌仪式在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举行。

卓越成绩

2015高考

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良好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反映良好。近3年来,学生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彰显该校“培养合格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落实了学校的办学任务。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关岭民中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2015年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今年该校高考500分以上23人,一本上线共20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180人,三本以上上线人数共339人,高职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506人。

一本其中理科18人,比2014年增加2人;文科2人,实现了近几年来零的突破。与2014年相比,增长25%。

二本以上其中理科上线130人,比2014年增加4人,文科上线50人,比2014年增加29人。与2014年相比增长22.4%。

三本以上其中理科上线人数222人,比2014年增加4人,文科上线人数117人,比2014年增加35人。与2014年相比增长13%。

近几年来,该校一直秉承“培养合格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坚持“育德、育人、育才”,学生专业特长精彩纷呈。在2015年高考中,体育艺术类取得了重大突破:专业文化双上线(含一、二本)人数77人,三本以上上线人数90人,与2014年相比,二本以上增加56人,三本以上增加60人。其中:音乐、空乘类专业文化双上线(含一、二本)34人,三本以上37人;美术专业文化双上线(含一、二本)25人,三本以上上线45人;舞蹈专业文化双上线(含一、二本)6人,三本以上上线8人;体育专业文化双上线(含一、二本)12人,其中文科7人,理科5人。

特此喜讯!并向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付出艰辛劳动的高三年级全体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该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6高考

2014年8月,贵州省教育厅正式授牌学校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毕业生恰逢2013年“申示”统招进校,学生的进口成绩在全市处于最低水平,基础非常薄弱。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贵阳市第一中学的真诚帮扶和全体教师的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下,今取得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考历史新辉煌。当然,与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名校相比,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学校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社会和家长的委托,决不会拿孩子们的前途当儿戏!学校将一如既往、勇于改革、奋力拼搏,为安顺市的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为关岭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校荣誉

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贵州省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

贵州省普及中学实验示范学校

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

贵州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级样本学校

师资力量

关岭民中现有专任教师279人,本科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8%。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管理为抓手,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求真务实同与时俱进的和谐统一,抓好各项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努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影响人、塑造人的校园人文环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德为先,以人为本,才能并重、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该校教师学识丰富、勤奋敬业、关心学生、教育有方。新课程实施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学校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随着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加强,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2011年学校已经达到了40多个教学班,学生超过了2500多人,教师队伍120多人。至此,学校已经具备了大型高中的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00余人,教职工312人,专任教师307人,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99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县级骨干教师2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9人。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家指导、校际交流、校本教研、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过程。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014年10月30日与贵阳市第一中学开展合作办学,将陆续派教师队伍到贵阳一中学习!民中人以“自强、厚德、笃行、求索”之精神,奋发有为、躬耕不止、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诲人不倦。为创建关岭教育美好的明天勤勉工作!

办学条件

校园环境

老校区

(老校区现在整体过渡为“关岭寄宿制民族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齐全的设施,先进的设备,优雅的环境,一流的师资,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关岭民中修建了一幢幢教师宿舍、教学楼、实验楼,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并开设了微机实验室等。至2013年,现有教学楼3幢,实验楼1幢,学生宿舍楼1幢(女生),7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5个理化生实验室和1个教师电脑备课室,设备齐全。学校有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和形体室各1个,各办公室光仟接入互联网,食堂一座(建设2年,2011年已完工投入使用),300M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投入使用。(目前为止已经建设6年)

新校区

"十二五"以来,关岭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坚持“教育用地优先解决,教师队伍优先落实,教育资金优先保障”三原则,不断突破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占地面积400亩,投资概算4.2亿的关岭民族高级中学顶云新区校区已于2012年6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新校区按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成后,将成为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可容纳6000名学生就读的大型民族高级中学。关岭高级民族中学必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再创辉煌,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再作新贡献。2013年9月投入使用。

硬件设施

新校区距离县城8公里,校园占地面积33.9万平方米,生均80.11平方米,校舍面积15.7万平方米,生均37.1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0.17万平方米,生均24.03平方米。图书馆6439平方米,教师座位数120,学生座位数430.图书24万册,生均藏书60册。学科报刊杂志征订137种,现有报刊杂志200多种。

普通教室,音体美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及多功能综合室210间,400米塑胶环形跑道足球场一个,有贯穿校园中部的小河一条,它将成为关岭民中未来最具绿化价值、最有魅力的自然风景带,还有能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就餐的食堂一栋,能容纳6000名学生入住、每间都有独立卫生间,洗簌间的学生公寓3栋。

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下,学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育人、育才、育德”的办学理念,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在2002年的高考中,就有100多人考入了大学本科院校。并于该年,民中停招初一新生,在2004年过度为高级中学,于2005年4月该校更名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2000年,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起来。同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该校也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该校的“综合实践课”就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且一直处于贵州省前列。

当前关岭教育事业进入了“破除困境、奋勇争先”的关键时期,关岭民族高级中学作为关岭教育的龙头,随着学校硬件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提高县民族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贵阳市第一中学名师云集、治校严谨、人才辈出,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百年名校,是贵州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贵阳一中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中合作办学,这是关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关岭和安顺市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对于帮助关岭县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在周进名誉校长的带领下,结合关岭实际,发挥一中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教育教学“提质量、上档次、出特色、创品牌”,有力提升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度,把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打造成为安顺市高中教育的靓丽名片。

学校希望贵阳市第一中学与关岭民中合作办学早日结出丰硕的人才成果、发展成果。.

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居多。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校长张浩波同志的“决战在课堂”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年都开展教师大比武的“赛教”活动,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有序、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该校的“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文化中国艺术节”已经开展了两届,内容涉及到书法、绘画、诗歌朗诵、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文艺汇演等多方面。并且,学校专门安排了艺术、体育教师辅导和培养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于是,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培养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精英。

今后,学校坚信,在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在同学们的刻苦努力下,学校将会让全社会相信“关岭民族高级中学是让社会和人民满意的学校!”和让莘莘学子相信“今日我以民中为荣,明日民中以我为荣”。

周进校长在签约仪式上简要介绍了贵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介绍了近年来贵阳一中教学业绩、业务管理模式,号召贵阳一中与关岭民中团结起来,办一所高质量的示范性高中,他对贵阳一中与关岭民中合作办学前景充满期待。

名校帮扶

2014年10月30日,贵阳一中帮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县民族高中举行。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贵阳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周进,副校长陈章义、刘贵新安顺市教育局副局长程捷,县委书记张本强,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波,县委常委黄小兵、韦锋、魏、张祥云、李成及部分四大班子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全校师生、各乡(镇,街道)、各单位(部门)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签约仪式。

仪式上,贵阳市第一中学与县委、县政府签订帮扶合作办学协议,达成贵阳一中与民中进行合作帮扶,时间期限为三年。韦锋宣读了县委有关任免决定和授权决定,决定聘周进为县民中名誉校长,贵阳一中在帮扶合作办学期间享有充分的学校自主管理权,实行名誉校长负责制,并举行揭牌仪式。

周进表示,贵阳一中和关岭民中都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贵阳一中高度重视与关岭民中的合作帮扶办学,两所学校在成为帮扶合作学校以后,贵阳一中与关岭民中将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既是对贵阳一中发展的很好促进,同时也是实现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共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有效途径,贵阳一中将以优秀的团队、严格的管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关岭民中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关岭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张本强代表县四大班子及全县38万各族群众向大力支持帮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本强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关岭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达13亿元,此次关岭民中与贵阳市第一中学达成合作帮扶办学协议,是关岭引进先进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张本强表示,希望县民中在周进校长的带领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教育教学“提质量、上档次、出特色、创品牌”,有力提升关岭民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希望民中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信念,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虚心向贵阳一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经验,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精神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落实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劳动后背力量的双重任务。

校长寄语:大爱·大智·大气,"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办学目标:培养合格公民,适应社会发展。

办学校训:育德、育人、育才。

办学理念:多元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办学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善道。

办学校风:团结、求实、文明、创新。

办学学风:诚实、守纪、勤学、善学。

办学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学生多元发展。

积极推动地方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的融合,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打造优质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的逐步提高。

学生活动

为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内有艺术涵养,外具时尚品味”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鼓励学生简历各种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自我提升的积极作用。现在校园内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各种俱乐部、社团、协会纷纷成立。如歌舞社团、绘画、文学社、书法、民间体育、布依族文化、苗族文化、摄影等学生社团在教师及个社团负责人的组织下,争相吐艳,精彩纷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