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会东杜鹃

会东杜鹃

会东杜鹃(学名:杜鹃花属 huidongense T. L. Ming):灌木,高约2-5米;枝条粗壮,当年生枝直径约4毫米,嫩绿色,被稀疏短柔毛,老枝无毛。叶多密集于枝顶,常5-6枚或近于输生,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常向下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5-7(-9)朵,花萼小,盘状,5裂;花冠钟形,5裂,裂片近圆形;柱头膨大成头状。花期5-6月。

产于中国四川西南部。生于海拔2800-3200米的山坡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会东。

形态特征

会东杜鹃是灌木,高约2-5米;枝条粗壮,当年生枝直径约4毫米,嫩绿色,被稀疏短柔毛,老枝无毛。

叶多密集于枝顶,常5-6枚或近于输生,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1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圆,有短尖头,基部近于圆形,边缘常向下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有细沟纹,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12-15对,在两面仅微现;叶柄细瘦,长8-20毫米,圆柱形,幼时被星状毛及短柄腺体,以后光滑。

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5-7(-9)朵,总轴长5-10毫米,被淡黄色柔毛;花梗长5-11厘米,被短柄腺体;花萼小,盘状,5裂,裂片长1.5毫米,外面无毛,边缘有腺头睫毛;花冠钟形,长约4-4.5厘米,口径4.5厘米,5裂,裂片近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2厘米;雄蕊10,长约2.5-3.5厘米,不等长;花丝无毛;子房卵圆形,长约5毫米,密被褐色绒毛;花柱长3-3.5厘米,被星状毛及短柄腺体到顶;柱头膨大成头状。

近种区别

该种与蜜腺杜鹃(R. populare Cowan)及粉果杜鹃(R. hylaeum Balf. f. et Farrer)相近,但是该种叶下面侧脉上有一行整齐的簇毛,并且花萼较大,萼片近于圆形等特征,显著不同。

生长习性

杜鹃花属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啼血杜鹃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最新报导

全世界约1000种杜鹃中,有一种杜鹃花属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独有,但全部数量仅200余株,非常稀有。2016年6月29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凉山州(新浪微博)会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获悉,近日,会东县邀请中科院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就该县杜鹃种群进行实地考察,确认了这一世界独有的杜鹃品种,并将之命名为“会东杜鹃”。从物种保护角度而言,会东杜鹃花的价值与大熊猫没有区别。目前,会东县打算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对这一稀有杜鹃品种进行保护。

历时近60年,专家终于确认这一新种。近日,会东县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杜鹃花属专家耿玉英等一行五人来到会东县,就该县杜鹃种群进行了实地考察。科考专家组在会东县境内调查后,最令他们欣喜的是,在某乡镇的一个小山沟里,发现了一种世界独有的杜鹃品种,这种杜鹃仅产于会东县,生在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2800-3200米高山上,属灌木,高约2.5米,花期5-6月。“这些杜鹃分布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调查总数仅200余株。”昨日,据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张超介绍,目前,在国内外,仅在会东县发现了这一独有杜鹃花属品种,并将其命名为“会东杜鹃”。而这也是国内首次较大面积发现会东杜鹃。

据耿玉英介绍,事实上,早在1959年,会东杜鹃就引起了杜鹃花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学术界的部分研究者对会东杜鹃花作为种的可靠性还是提出了异议。后来,经过有关杜鹃花研究者的野外考察和对植株名部性状特征的查证,研究者共同认为会东杜鹃花是一个新的物种。目前,会东杜鹃这一独有品种已经得到中国、英国等国内外研究杜鹃花的权威专家认可,被正式正名。

从物种保护角度而言价值堪比大熊猫。张超介绍,经过调查发现,会东杜鹃野外新种苗很少,自我繁殖能力极低。他表示,如果这200余株会东杜鹃不加以保护,很可能灭绝。据此,耿玉英及张超等多名专家认为,从物种保护角度而言,会东杜鹃花的价值与大熊猫没有区别。“比如大熊猫在野外繁殖能力极低,大多都进行人工繁育,而会东杜鹃的野外繁殖能力也极低,两者都有相似的地方。”另外,会东杜鹃在全国的众多杜鹃品种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花序总状伞形,看似一朵花,花里又能开出多朵小花,这种“花中花”看起来十分漂亮。

张超等中科院专家建议,一方面,当地政府应该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加强保护宣传;另一方面,重视科研,由专业科研机构建立基因库,进行人工繁育。2016年6月29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会东县政府计划建专门的保护区,对会东杜鹃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会东县相关部门正在做详细的保护规划。

参考资料

会东杜鹃.中国植物志官网.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