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山鸡
白化山鸡又称白化雉。红原鸡的一个新品种。白化山鸡又称白化雉,是环颈雉的一种。公母山鸡的羽毛全部为白色,生产性能与七彩山鸡接近。此鸡适应性强、喜群居、喜飞行、好争斗、惧惊吓、怕潮湿。
变基因频率
白化病山鸡白化突变基因的频率周铁茅(四川省成都市科技情报研究所610031)摘要在七彩山鸡繁殖生产中,从418350只后代中观察到83只白化山鸡,表型突变频率为万分之二,白化山鸡的白化突变基因频率为0.0141。本文根据近几年七彩山鸡生产实践,从大量的繁殖群中观察,计算出白化山鸡的白化基因频率,提供给国内从事七彩山鸡养殖者参考。材料和方法本试验材料来源于四川通联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1993—1995三年中所饲养的七彩红原鸡种用繁殖群,计17700只,总共孵化出418350只雏山鸡,每年淘汰白化山鸡。白化病山鸡表现型的观察差别标准:初生白化山鸡雏全身绒羽白色,虹膜肉红色,胫部浅粉红色;育成白化山鸡青年鸡大多数个体纯白色,极少个体间或在翼羽及前胸的白羽上有黑色点斑飞花;成年白化山鸡大多数个体羽毛全白,个别前胸及翼羽有黑色飞花。白化山鸡是由隐性白化突变基因a的纯合基因型aa所表达,对应于非白化显性基因A,在群体中的繁殖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律法则。
管理要点
产蛋期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阶段不同管理也就不同。
(1)产蛋前期(27~42周龄):所谓产蛋前期主要包括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一般从21周龄正式步入产蛋期,经过6~7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90%以上)此时产蛋鸡敏感且娇气,抗病力较弱,需加倍精心呵护。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高。从5%产蛋率(21周龄)开始就给以高峰期日粮,这时产蛋率呈直线快速增长,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加。这种营养先于产蛋率到达高峰的饲养方法有益于育成蛋鸡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体成熟,有益于高产遗传潜力的发挥,使产蛋高峰期延长。产蛋前期是新产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其管理要求严格、细致,但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日粮粗蛋白18%~19%,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3.3%~3.6%,有效磷不低于0.4%。尤其重要的是保证日粮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平衡并含有足够量的复合维生素、矿物盐及酶类物质,否则难以保证在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
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产蛋环境。主要包括舍内温度(13~23℃)、相对湿度(55%~65%)、空气质量、通风与光照及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
③严格确定合理的光照时间。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提高,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直至产量高峰(27~28周龄)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小时,且将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严格固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④保持饮水供给和清洁卫生,产蛋期不可断水,杜绝非工作人员入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改变服饰,尽量避免因外界刺激造成的一切应激反应。如果饲养与管理不当,在产蛋上升期间遭到逆境致使产蛋率下降则难以复原。
(2)产蛋中期(43~60周龄):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优秀的高产蛋鸡平均产蛋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像对待产蛋前期一样,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水平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②此时产蛋鸡逐渐出现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尾梁、墙壁、窗户等处蓄积有一定的尘埃污物,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营造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传感器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
③适当降低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3)产蛋后期(61~72周龄):就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后可视为是产蛋后期了。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左右),即使供给高水准的日粮也难以改变。由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因此,在日粮营养水平上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高钙(含钙3.4%~3.8%)、低蛋白(14.0%~14.5%)为特征。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随时将休产、低产鸡剔除。
饲养方式
产蛋母鸡饲养管理方式蛋鸡饲养管理方式分2大类,即平养与笼养。不同的管理方式其设备与设施不同。随着管理方式的变化,设备的改进,相应饲养工艺将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
1.平养:是指利用各种地面结构在平面上饲养鸡群,其优点是:一次投资较少,喂饮设备利用率高,便于在大面积上观察鸡群的各种状况,鸡的活动量大,骨骼较坚实。缺点是:饲养密度低,捉鸡较麻烦,需设置产蛋箱。
平养蛋鸡通常用以下管理方式:
①垫料地面。垫料的种类与雏鸡垫料所用的相同。垫料地面一类是一般垫料地面,这类地面铺垫的厚度夏季8厘米、冬季10厘米。另外一类为厚垫料地面,一般在地面上撒布一层生石灰末以吸潮。先垫上10厘米厚的垫料,以后局部撤换,同时加垫,直至垫料厚度达2厘米左右为止。这类管理方式设备投资较少,冬季保温较好,但饲养密度低,舍内易潮湿,如寒冷季节通风不足,氨的浓度可能偏高,空气中灰尘与微生物含量较高,窝外蛋与脏蛋较多石。
②网状或木条平面。其结构与养雏鸡相同.只是网眼大一些,一般为2.5一5.0厘米。木条平面用的板条宽1.25一5.1厘米.空当宽2.54厘米,板条走向要与鸡舍的长轴平行。
2.笼养:目前全世界75%、美国97.8%的商品蛋鸡养于笼内。我国集约化蛋鸡场特别是大型蛋鸡场几乎所有的蛋鸡都养在笼内。乡镇或农村养鸡户饲养的蛋鸡也多采用笼养。笼养之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采用,其原因是优点多,最主要的是笼养经济效益较高。我国笼养蛋鸡多为3层,少数为2层,也有一些鸡场用4层,从管理方面来看3层较方便。如为高床鸡舍通风良好,4层按每平方米计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国外采用机械供料与集蛋的渐多,蛋鸡笼有向高层发展的趋势,现今通过电晒工程设计已能制造高达8层的蛋鸡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