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S·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
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USS John S. McCain (DDG-56))是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第五艘,以海军上将小约翰·S·麦凯恩及其父亲海军上将老约翰·S·麦凯恩命名。
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于1988年12月13日下达订单,1991年9月3日在缅因州巴斯钢铁厂安放龙骨,1992年9月26日下水,并于1994年7月2日投入使用。驻扎地在日本横须贺港(虽然最初被分配到夏威夷王国珍珠港),并以“勇敢者好运”为口号作战。
麦凯恩号满载排水量8300吨,长154米,宽20.4米,吃水深度为9.3米。动力为4台通用电气LM2500-30系列燃气轮机,总功率为100,000马力,驱动位于船尾的2根螺旋桨。在理想条件下,该舰最高速度可达30节以上,航程可达4,400海里。船上共有约280名船员,由军官、高级士官和普通水手组成。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1970年到1974年,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小埃尔莫·R·朱姆沃尔特为了以较低的成本改善美国海军舰队,提出“高低混合”的概念,即由几艘高端、高成本的战舰搭配无数艘低端、低成本的战舰。但在当时因为没有获得卡特政府的支持,该计划进展缓慢。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大力支持海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装备宙斯盾舰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问世填补了高端战舰的空白。此后,在“600艘舰艇”大海军计划下,美国海军开始加速推进研发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以替换老旧的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补充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研制历程
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于1988年12月13日下达订单,龙骨于1991年9月3日在缅因州巴斯钢铁厂铺设,1992年9月26日下水,并于1994年7月2日投入使用,并以“勇敢者好运”为口号作战。USS约翰·S·麦凯恩号(DDG-56)是以现任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约翰·S·麦凯恩三世)的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命名的。
生产服役
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投入服役后就参加了伊拉克自由行动,该战舰向内陆目标发射了三十九枚BGM-109巡航导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该战舰又获得了数枚“海军战斗 E”勋章。
2011年,该军舰被派往日本东北地震灾区救助灾民。2013年,该军舰被派往韩国海域,应对朝鲜的核弹道导弹实验。2014年,该军舰开始接受训练。2016年10月,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和弗兰克·凯布尔号驱逐舰访问越南,成为越南战争(1955-1975年)结束以来第一批进入越南港口的美国海军军舰。
2017年8月10日,“约翰·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闯入中国美济岛岛内12海里内。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军队第三次闯入南海岛礁12海里,开展所谓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当天深夜,中国外交部证实此事,并表示已查证识别后警告驱离。
基本设计
麦凯恩号满载排水量8300吨。它的长度为154米,宽度为20.4米。吃水深度为9.3米。动力来自4台通用电气LM2500-30系列燃气轮机,总功率为100,000马力,驱动位于船尾的2根螺旋桨。在理想条件下,这艘战舰的最高速度可达30节以上,航程可达4,400海里。船上共有约280名船员,由军官、高级士官和普通水手组成。
动力系统
麦凯恩号驱逐舰采用了4台LM250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为100000轴马力。从伯克1A开始改用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达到105000轴马力。配备了2个传动装置驱动轴,2个可控可逆螺距5叶螺旋桨以及2个方向舵。最高航速达到30节以上。同时,该级舰配备了3台艾利森501-K34燃气轮机发电机,功率为2500千瓦。
武器系统
垂直发射系统
麦凯恩号驱逐舰装备有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两套MK41垂直发射系统,该垂直发射系统由一个29单元和一个61单元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VLS)构成,可以配置SM-2防空导弹(SAM)、BGM-109“战斧"巡航导弹和RUM-139 VL-ASROC导弹。总共可以发射90枚导弹。
麦凯恩号驱逐舰还配备了雷神公司开发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ESSM)。这是一种先进的舰载防空导弹,可以用于拦截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装置
麦凯恩号驱逐舰有八枚AGM-84反舰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在舰体中部有2组MK-141反舰导弹(ASM)发射器,用于应对水面威胁。
舰炮
麦凯恩号驱逐舰有配备了一门BAE系统陆地与装备公司(前身为联合国防公司)的127毫米Mk 45舰炮和MK-46 mod 1电光瞄准系统。
近防武器系统
麦凯恩号驱逐舰配置两门雷神公司/通用动力的20毫米六管密集阵近距离航空武器系统(CIWS)。还配置了2门25毫米链炮和4挺12.7毫米重机枪。
鱼雷
驱逐舰配备了六具(两个三联装)324毫米MK-32 mod 14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ATK(AlliantTechsystems)MK-46或MK-50主动/被动寻的反潜鱼雷。
船电系统
宙斯盾作战系统
麦凯恩号驱逐舰配备的宙斯盾作战系统集成了舰上的传感器和航空武器系统,以应对反舰导弹威胁。“宙斯盾”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AN/SPY-1多功能雷达、指挥决策系统(CDS)、“宙斯舰”显示系统(ADS)和武器控制系统(WCS)。CDS通过卫星通信接收来自船舶和外部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指挥、控制和威胁评估。WCS从CDS接收交战指令,选择武器,并与武器火力控制系统对接。
雷达系统
主雷达性能方面,AN/SPY-1D雷达可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自动搜索、检测、跟踪,并直接指挥SPG-62目标照射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完成对标准SM-2导弹的末段制导。AN/SPY-1D雷达的4面阵天线可提供360度方位、90度仰角的覆盖。对雷达截面积为3平方米、高度在3000米以上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是320千米,对低空飞行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40千米。
反潜作战
麦凯恩号驱逐舰采用SQQ-89(V)4水面舰艇集成反潜作战系统。该系统包括SQS-53C舰体主被动声呐系统、AN/SQR-19拖曳线列阵声纳、LAMPS III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和AN/SQQ-28资料处理机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其中,SQS-53C舰体主被动声呐系统采用大功率宽带数字波束,通过主动、被动方式同时跟踪100批目标,能够探测、跟踪、识别水下目标,进行水下通信,以及测量海洋数据。AN/SQR-19拖曳阵声呐基阵长243.84米,直径82毫米,拖缆总长1.7千米,直径8.22毫米,最大拖曳深度达365米,被动探测距离约130公里,可全向远程探测、跟踪潜艇和水面舰艇。
电子战系统
该舰的电子对抗/支持措施系统是雷神AN/SLQ-32(V)3,用于执行雷达警报和干扰。新的SLQ-32(V)6变体被引入以增强驱逐舰的电子战能力。
诱饵包括两个六管箔条和红外照明弹发射器,以及AN/SLQ-25A Nixie鱼雷诱饵系统。
舰载机
战舰的船尾是一个完整的飞行甲板和机库设施,能够内置发射、回收和维修多达2架西科斯基飞机公司MH-60R海鹰海军直升机的能力。这些配备LAMP系统的直升机能够执行重要的超视距任务,除了能够搜索、跟踪和攻击敌方潜艇和战舰之外,还能为麦凯恩号本身提供支持。
性能参数
服役情况
1994年7月2日,美国海军在缅因州巴斯钢铁公司为“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举行了服役仪式。服役后,“约翰·S·麦凯恩”号的母港最初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后来转到驻日美军横须贺港。
1998年早期,“约翰·S·麦凯恩”随“独立”号(CV-62)航母战斗群参了旨在封锁伊拉克的“南方观察”行动,在波斯湾检查往来于伊拉克的船只是否携带有违禁物品。
1997年9月,“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对中国青岛进行了友好访问。
1999年9月,“约翰·S·麦凯恩”与其它多艘舰船共同进行了旨在解决美国海军计算机系统“千年虫问题”的测试。
2001年5月,“约翰·S·麦凯恩”作为“小鹰”号(CV 63)航母战斗群的一分子参加了“Excercise Tandem Thrust”多边联合演习。
2001年7月,它又参加了美国与韩国联合进行的CSOFEX演习,来自韩国海军和美军第6骑兵团的士兵在演习中登上军舰进行协作演练。
2005年11月9日至18日,参加美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日本周边海域和空域展开的代号为“年度大演习17G”(ANNUALEX 17G)的双边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2013年4月1日,美海军已下令在太平洋游弋的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前往朝鲜半岛水域。此外,美国海军一部海基X波段雷达正向朝鲜半岛附近移动,以监控朝鲜方面的军事动向,尤其是可能的导弹发射活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这一部署是美国军队预计将开展的一系列部署第一步,在这之后还可能有后续动作。尚不清楚这一雷达平台已经抵达的位置,以及将在何处海域部署。另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报道援引国防部官员的话说,“麦凯恩”号拥有击落敌方导弹的能力。
相关事件
2017年8月21日,这艘驱逐舰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以东与利比里亚籍的“阿尔尼克MC”号船相撞。在碰撞发生后,这艘船的左舷后部受损,但仍能靠自己的动力返回港口。据美国海军的新闻发布称,“这次碰撞导致附近的舱室进水,包括船员宿舍、机械室和通信室。”初步伤亡报告称有10名船员失踪,5名船员受伤。
2020年11月24日,美国军队“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在俄远东地区彼得大帝湾海域闯入俄方领海“两公里”,被一直监视它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反潜驱逐舰拦截。
2020年12月22日,美国“麦凯恩”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冲闯中国南沙岛礁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其予以警告驱离。
2020年12月31日,美国“约翰·麦凯恩”和“威尔伯”号驱逐舰以双舰编队方式穿航台湾海峡,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海空兵力全程对美舰进行跟踪监视。
2021年2月5日,美国“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闯入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
2021年4月,美国海军发布消息宣称,美国军队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7日“例行”穿航台湾海峡。
文化标志
船徽
船徽深蓝和金色是海军的传统颜色,分别代表着海洋和卓越;红色则象征着勇气和牺牲。盾牌上的三个部分是对著名的海军世家——麦凯恩家族的致敬。交叉的军刀象征着力量、团结和合作,同时也向麦凯恩家族的海军传统致敬。
座右铭
座右铭:Fortune Favors the Brave(运气只属于勇者)。
相关人物
麦凯恩家族
约翰·S·约翰·麦凯恩号是第二艘以“麦凯恩”命名的巴思造船厂制造的船只。第一艘船(DL-3/DDG36)从1953年到1978年一直沿用这个名字。这两艘驱逐舰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杰出的航母编队指挥官约翰·S·麦凯恩上将(1884-1945)和他的儿子、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约翰·S·麦凯恩少将(1911-1981)。
约翰·S·麦卡恩上将最被人们铭记的是他在1942年所罗门群岛战役期间担任南太平洋战区指挥官,以及后来在1944年担任第二航母编队指挥官和第38.1特遣舰队指挥官的经历。作为哈尔西上将第38特遣舰队的一员,麦卡恩几乎参与了所有战斗行动,并因英勇行为和卓越成就而荣获海军十字勋章。
约翰·S·麦凯恩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指挥过两艘潜艇,并因在战斗中的表现而荣获银星勋章和青铜星勋章。他的重要指挥和任命包括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两栖部队指挥官、美国海军欧洲部队和后来的太平洋部队总司令,他还曾担任海军作战部长的特别助理。
参考资料
USS-John-S-McCain-DDG-56/.surfpac.navy.mil.2024-08-18
mccain-ddg56.militaryfactory.2024-08-18
驱逐舰: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美闻网.2024-08-18
DDG-56-USS-John-S-McCain.seaforces.org.2024-08-18
美国海军驱逐舰第三次闯入我南海岛礁12海里 外交部回应.观察者.2024-09-07
美国驱逐舰队发展史——“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搜狐网.2023-04-07
【装备发展】“阿利•伯克”级III型驱逐舰DDG130命名为“威廉•沙雷特”号.凤凰网.2023-04-07
Arleigh Burke-Class (Aegis) Destroyer, USA.naval.2023-09-05
驱逐舰之王:美军阿利-伯克级战力全解析(组图).福州新闻网.2023-04-03
美下月将向台移交两艘"佩里"级护卫舰 配备"原装版"先进声纳 .搜狐网.2023-04-07
新浪:“约翰·S·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靠岸.slide.mil.news.sina.com.cn.2013-04-02
在海上训练的“约翰·S·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slide.mil.news.sina.com.cn.2013-04-02
俄舰驱逐美舰 不惜“使用冲撞”-新华网.新华网.2020-11-25
南部战区回应美舰擅闯我南沙岛礁邻近海域:美方行径严重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CCTV央视网.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美舰穿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海外网.2020-12-31
美舰擅闯我西沙领海,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京报网.2021-02-05
又来!美国海军宣称麦凯恩号驱逐舰今日穿航台湾海峡.环球网.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