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减铁

减铁

减铁是一种古代的铁质镂雕镶金银的配饰,主要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

历史记载

《百宝总珍集》

南宋佚名《百宝总珍集》记载:“减铁元本北地有,头巾环子与腰条,马鞍作子并刀靶,如今不作半分毫。减铁北地造作。漏尘碎草、蚩虎、牙鱼之属。如突镂作生活,多用渗金结裹腰条皮、夹带之类。老旧官员多爱,今时作军官者多有。”其中,“北地”指的是长江以北地区,即北宋时期的地域以及金朝的领土。“头巾环子与腰条”是指系住头巾的环状装饰物和腰带的装饰及服饰。“漏尘”意为精雕细作,《文始真经》中有“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的描述。“蚩虎”即螭,是战国后期流行的一种神兽形象。“牙鱼”则是指鱼形花纹等图案。此外,书中提到的“渗金结裹”是指将镂雕的线条做成金丝镶嵌。

《元史》

《元史·舆服志》规定:“五品以下官员允许使用银制或减铁制成的腰带。”《元史·百官志》记载:“减铁局成立于中统四年,负责制造皇室使用的腰带以及其他宫殿的腰带。机构内设管勾一员,提控二人,管理减铁的制作。”《元史·列传》中提到:“担任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的人及其后代可以继承爵位,并获得包括白貂帽、减铁腰带在内的多种赏赐。”

工艺特点

减铁作为一种金属加工技术,不仅限于铁,还包括减银和减金。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镂雕来减轻金属的重量,因此得名为“减”。在北宋和辽代时期,减铁工艺已经出现并在南宋至元代期间广泛应用于官员和民间的饰品上。元代高文秀杂剧《黑旋风》中就曾提及减铁制品。由于减铁工艺难度较大,尤其在缺乏现代工具的时代,对铁金属进行精细雕刻并不容易。元代甚至设立了专门的“减铁局”来管理和生产此类产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