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邵宝平

邵宝平

邵宝平,男,副教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9.9―2003.7:甘肃农业大学学士

2003.9―2008.7:兰州大学博士(硕博连读)

2007.1―2008.2:中国农业学院兰州兽研究所学习与合作研究

2009.11.5―15:马来西亚参加“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动物界 Agriculture for Develop Developing”

2012.02―07: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出国外语培训

工作经历

2008.07―2011.04: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2011.05―至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1.09―至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教学

神经生物学》(本科生)

《食品科技》(本科生)

《比较动物细胞与组织学》(研究生)

《动物组织解剖学大实验》(研究生)

主要论文

研究方向

1 高原动物对高原脑水肿的抗性机理

首次以野牦牛为“模式动物”,通过以低海拔黄牛建立的“高原脑水肿病理模型”为参照,将动物形态学、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相结合,系统地探讨牦牛对“高原脑水肿”的抗性机理,即严重威胁人类的“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从进化最原始的神经系统探讨高原动物对其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将为人类高原医学相关脑水肿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伦理指导,并将促进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高原动物“下丘脑垂体消化道”轴在青藏高原极端生境下营养代谢的调控机理

首次以野牦牛为“模式动物”,在“下丘脑-垂体-消化道”轴上,将动物形态学、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相结合,系统地探讨极端生境下牦牛的采食、消化及能量代谢机理,将为高原动物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伦理指导,并将极有力地促进高原畜牧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高原动物“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在青藏高原极端生境下季节性繁殖中的调控机理

首次以牦牛为“模式动物”,在“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上,将动物形态学、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相结合,系统地探讨极端生境下牦牛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机理,将为高原动物生殖生理学及动物繁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伦理指导,并将极有力地促进高原特色家畜养殖业的发展。

4 陇药终端产品(功能成分单体与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

首次以陇西县道地药材功能成分单体为研究对象,将先进的生物学技术(蛋白芯片、基因芯片、q-PCR等)与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学相结合,系统地进行陇西道地药材功能成分单体的药理作用及其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延伸陇药终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将极有力地促进当地陇药产业的发展。

荣誉、获奖

所获奖项

1 2008年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4/7);

2 2007年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3/7).

3 2012年荣获“兰州大学科技论文(SCI一区)贡献奖”(第一作者)

社会工作

现任中国民主同盟兰州大学副主委

2009级生物技术基地班班主任

参考资料

邵宝平.中国知网.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