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通金银原文 抗战时期,13万两黄金从日军的眼皮底下夺取,并源源不断送往延安
抗战时期,13万两黄金从日军的眼皮底下夺取,并源源不断送往延安
中国山东招远,盛产黄金,是中国第一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地区。其黄金资源遍布全境,藏量丰富。重点集中在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和南部的群山之中。仅阜山、玲珑山、罗山至金华山长达60余公里的区域内,就分布有大小干余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而且藏量多,品位高。
鸟瞰招远乡村
在开国之初,招远的金矿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注入了生存的“血液”;今天,它是地区经济和国家财富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在艰难的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抗战时期,它更曾为生活困苦但依然为捍卫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战的中共秘密送去了巨额经费-13万两黄金之巨。
在今天的历史上,对于中共延安时期的经费常有一些编造的非议,很多所谓说法是是非非,造成了混淆。而其实,延安时期的中共,除了生产自救,敌占区隐蔽战线(金融线)奉命经营的企业,各个根据地送来的各类缴获(有限,根据地本身也是物资匮乏);当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初期,国民党曾拨付过很短时间的,屈指可数的经费。除上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招远的黄金,中共胶东隐蔽战线中,胶东特委在这段隐秘的黄金争夺战中具有不赏之功。
日本侵略者早就对招远的黄金垂涎欲滴,在1923年,日本的《立案调查书类第四编第四卷山东金矿调查资料》中称:“玲珑金矿为华北第一大金矿,大有开发之必要,地下埋藏量达27万公吨,平均每吨含9.5克…………”
招远市《黄金志》载:“七七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小川支队,于1939年2月27日武装占领了招远城,翌日又占领了玲珑金矿,之后成立了北支那开发公司,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为加强对玲珑金矿的封锁,在方圆不到五华里的矿区范围内,日军驻扎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在四周山上修筑了七座炮楼,在中心矿区围架起三层电网和铁蒺藜,在矿区唯一的通道上设立了三道岗哨。金矿驻地的大、小蒋家村,许多百姓被逐出家园,一个伪军连和一个机枪连进村占驻。周边的大园、九曲、台上和欧家夼等村,也均设立了日、伪军据点。玲珑金矿,被日寇围守得水泄不通。
日军的玲珑炼金厂厂址
资料不完全统计,日军在占领招远金矿资源的六年多时间里,仅就黄金就掠夺了高达45万两之多(不算其他矿产资源及经济物资)。
日军当年在胶东地区拍摄的照片
1941年7月,日军侵略者于玲珑金矿修建了一座日产黄金150吨的木结构选矿厂,雇用人员达1200余人,加紧对黄金资源的掠夺。为防止八路军渗入,日寇对成品金全面实行管制并成立黄金稽管大队,对私卖黄金者一律没收;对亲近共产党八路军者,格杀勿论。
玲珑金矿废弃后的矿口
为了虎口夺金,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常设机构,胶东黄金工作委员会。而在日军占领招远地区前,山东八路军已经成立了“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在这些中共组织的领导下,具有民族意识的矿工们与日本占领军及伪军进行了机智灵活的斗争,采取了用烂石头换下高品位金矿石,在矿井下将金矿石砸碎带出来等方法。甚至出现“同一座矿山,鬼子在南边掘进,中共在北边挖洞” 的状况。
日军掠夺来的物资运送中
另外,胶东特委(黄金工委)还自己秘密开挖金矿,组织地方武装伏击日寇的运矿车、运金车来夺取黄金。利用骚扰和袭击矿区日伪据点,惩治汉奸和卖国贼,组织矿工举行罢工等方式,破坏敌人的正常生产。
将矿石秘密送进中共隐蔽的炼金厂,炼出成品金后则通过秘密交通站运往延安。大批胶东儿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将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往革命圣地延安。
整个抗战期间,不完全统计,招远就为我党我军贡献黄金多达数十万两。仅在1940年,黄金工委书记苏继光和陈文其等人就秘送黄金至延安达两万多两。周恩来、朱德感怀不已,特别招苏继光等人到延安亲自接见嘉勉。
后排左二为苏继光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夺金大战中,苏继光无疑是关键人物之一。
《烟台文史资料》载: 1939年冬,在掖县(今莱州市)夫子石中共胶东特委驻地,时任中共胶东区工会书记的苏继光接受了一项特别任务,组织上派他到招远搞黄金。
接受任务后,苏继光在龙口码头老工友的帮助下,混在上班的矿工人流中进入金矿。
而当时,该地区犬牙交错,还驻有国民党顽军,在金矿附近的柳行村,就有国民党杂牌孙务本部。孙务本为控制黄金,用一个连驻守金矿。监视矿工劳动,兵痞们还经常对矿主敲诈勒索。矿工的生活则非常艰苦。
苏继光和矿工们每天生活、劳动在一起,表面看,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苦力。然而,一到晚上,他就走门串户开展工作,宣传抗战和进步思想。矿工们虽然不了解他的身份,但觉得他处处为工人着想,都把他当做靠山和主心骨。
有了工人们的支持,苏继光接着就是做矿主的工作。他伪装成伪军顾问,赢得当地最大的矿主“许小眼”的信任,利用“许小眼”私藏的几十条枪,组建起8支工人护矿队,由苏继光控制,最终将孙务本的杂牌军赶出矿区。从此,蚕庄金矿归我抗日人民政府所属。
通过斗争的各种方式,胶东中共隐蔽战线积累了大量黄金,如何通过敌占区的层层封锁,运往延安呢?
中共胶东隐蔽战线的黄金等物资是通过“渤海走廊” 和“滨海通道” 秘密送到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及鲁南区委 ,之后再转运至延安。许多胶东儿女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这当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已被尘封。
吕品三,1950年6月9日,被掖县(今莱州)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但具体事迹当时政府部门却不清楚。
吕品三
2004年3月25日,吕品三的后人在修缮老屋时,无意中从高处墙缝里发现一张破损发黄的纸片:1943年胶东行政主任公署签发给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优待粮证明书,上面印有“掖字第52号、粮600斤、家属5人”等字样。
吕品三老母回忆: 在掖县解放前,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趁着深夜给她家送来粮食,每次都是十斤、二十斤,用布袋装着放在院门口或从门洞塞进来。她虽然不知道儿子到底在干什么,但她知道鬼子、特务一直在通缉追捕他。这期间,吕品三有时候秘密回家,在自家南院里和一些陌生人接头、密谈,也有几次遭遇过敌人,但他都机智地逃脱了。他非常了解和信任自己的母亲,总是将一些重要文件交由母亲保管,并嘱咐:“如果我一旦出了事情,一定要把这些文件全部烧毁。”
1943年6月,因叛徒出卖,吕品三回家后正准备前去与秘密联络员接头之际,被日特抓获。
作为要犯,吕品三很快被押到招远城日军司令部,敌人严刑逼供,让他交代八路在干什么、上下级组织的情况,而他只承认自己是八路军,其他只字不提。后来,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他装进麻袋,用刺刀狠命地刺,他在麻袋里疼得不住地跳骂,鬼子们却当做是“娱乐”,哈哈大笑着一刀一刀将吕品三刺死。
另据一些在当地战斗过的老同志证明,吕品三就是当年运送胶东黄金的主要人员。
1939年至1943年,吕品三和战友们采取秘密收购、武装斗争等方式从鬼子手里夺回了大量黄金。筹措好的黄金沿著名的“渤海走廊”运送至中共山东分局,然后转运延安。由于一路上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都是选派精干的八路军战士身穿特制衣服,将黄金装在衣袋里,基本上每人携带十两左右,这样既方便行军,遇到敌情也能随机应变,灵活应付。
当年日军的炮楼
吕品三牺牲后,其母果断地将其托付保管的重要资料烧毁,没留下一点线索,保证了其余中共秘密人员的安全和中共战争黄金的秘密,这也造成了后来,只知道吕品三有功,却不知因何而功的原因。
解放后,苏继光担任了胶东地区的领导要职。但也因为当年这段极为秘密,惊心动魄的黄金潜伏生涯,“曾以伪军顾问身份进入金矿”,在60年代曾被打成叛徒,遭遇不公。
1982年,平反,恢复公职。
1993年12月,苏继光在北京逝世,葬于八宝山公墓。
故事:穷汉妙答四题,喜娶富家千金
民间故事千千万,有哭也有笑,小编讲一段轻松故事给大家听听。
说古时候有个姓赵的大员外,家里人丁不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叫赵翠莲。
翠莲虽然身体娇弱,然而相貌出众,能说会道,能写会面,且知书达理,在当地小有名气,刚满十七岁,前来说媒的、提亲的就踏破了门槛。
赵大员外有钱有势,一心只想找个得力的乘龙快婿,然而挑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婿。
这一天,赵员外好不容易看中十八里外刘家庄刘员外的公子,美滋滋地跑到女儿面前邀功,把刘公子夸成天下少有的绝世翩翩公子。
翠莲心智聪慧,知道父亲是看中刘家的势力,刘公子的人品早有所闻。知道这是一个无才无学,无品无德,不学无术的傻少爷。
翠莲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刘家公子。这可把赵员外急出了一身热汗,苦口婆心说道"刘家少爷虽然长得一般,但却是家中独子,他家金银数不胜数,粮食堆满仓,你若是嫁过去,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啊!"
翠莲正色地说:"爹,金钱如土,女儿不稀罕。女儿只想嫁给才华横溢,善解人意的好儿郎。哪怕他一贫如洗也愿意。"
赵员外气得直哆嗦,没过几天就病了。
翠莲是个孝顺孩子,心想惹怒父亲乃是大不孝,但又不想委屈自己。于是心生一计,对父亲说:"爹,女儿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什么主意,你说来听听。"赵员外有气无力说道。
翠莲小声附在父亲耳边说了一通,赵员外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绿,憋了半天,方才咬牙点点头。
"我就你这一个女儿,这个事就依着你!"
没过几天,赵家就贴出告示,对外公开招女婿。条件很简单,不分贵贱,谁要是能答出四道题目,谁就能当女婿。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当地沸腾一片。所有未婚男子都扎堆跑到试运气,把赵家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在众人面前,赵员外郑重宣布:"今天,我家小女子答字选婚,总共四个字,谁全答对了,我就把女儿嫁给谁。"
翠莲环顾四周,彬彬有礼地开始提问:"人世间什么最重?"
诸位才子正绞尽脑汁思考,刘公子一听,哈哈一笑,抖起一身肥肉,得意说道:"我最重,不多不少,两百五十斤,这个第一非我莫属。"
在场人哄然大笑。
一个眉清目秀,衣着朴素的种地汉上前答道:"小姐,情义最重。"
翠莲一听,眉头一挑,高兴地宣布:"回答正确。"
接着,翠莲又问第二个字:"人世间什么最肥?"
刘公子又抢着回答:"我爹最肥,一身赘肉如肥猪。"
大家又笑得前仰后合。
种地汉不慌不忙又拱手答道:"小姐,雨水最肥。"
翠莲一听,喜上眉梢又宣布:"回答正确。"
紧接着,翠莲又问第三个字:"人世间什么最大?"
刘公子拍拍脑袋,说:"我家祖宗最大,供在台上几百年,比塘里的乌龟还大几岁。"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都说刘公子不学无术,草包一个。
种地汉回答道:"天最大。"
翠莲喜不甚喜,当众宣布:"回答正确。不过我要再加一个问题,人世间什么最高贵?"
刘公子仍然抢先回答:"我家最高贵,钱堆如小山,进出皆贵人。"
种地汉平淡说道:"人的善心最高贵。"
翠莲站起来,高兴地宣布:"你才是我的好郎君。"
故事讲完,大家给个赞如何。
难得一见!回味老上海的旧时光
穿越、快闪这些紧贴时尚前沿的活动形式在北京的三里屯Village早已见怪不怪了,这里穿梭的潮人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特别的偏好。8月6日傍晚,三里屯Soho原本平静的路边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一块重回黄金年代的主题倒计时板吸引了路人的注意。黄金年代是什么?黄金年代有什么含义?更多好奇的路人被黄金年代的展板所吸引聚集起来。
倒计时结束,在大家焦急寻觅的目光中,一辆像从《上海滩》里跑出来的老爷车在金色夕阳的印衬下缓缓驶来,车内两位身穿缎面紧身旗袍、妆容精致的姑娘好像穿越一般来到了现实中。在这块跑车频繁出没的时尚地界,对这台老车感到新奇的、和假装对老车新奇使劲看姑娘的人士很快将车和姑娘团团围住,拍照合影,热闹欢腾。
1958年,也就是很多90后的父辈还没出生的时候,在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导下,一台奔驰220S被开进上海汽车制造厂大卸八块,几十个上海工业企业将拆下的零件领回去复制,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用7个月完成了悬架、转向器、前减振器、传动轴、制动器等18个总成。1959年9月28日,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出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试制出变速器和螺旋伞齿轮,上海汽车装配厂用5个月完成了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
然后呢?差一点儿就没有然后了,大跃进还没结束,三年自然灾害来了,一切生产停滞。直到1963年,困难时期基本结束,生产才恢复,老技术工人被重新请回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牌小轿车诞生,手工打造,六缸发动机,当年生产50台。
其中的一台,就在昨天,见证了51年的风雨变迁之后,带着两位花枝招展的90后姑娘,与子孙辈的当代汽车同行于熙攘街头,以复古快闪的形式出现在被粉刷得现代时尚的三里屯。
这是上海牌轿车的故事,或许你也曾与它某天擦肩,却并不了解它的过往,就像你与很多陌生人擦肩,却无暇静下心来看看、听一听,忙忙碌碌间错过一些故事,可以帮你博古通今的故事、悲伤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9月5日-6日,在2014中国国际老爷车展览会我们将带您一起重回黄金年代,如果有时间,那就带上朋友和家人一起来与我们重温老爷车的文化和岁月的魅力。
相关问答
含五行的成语越多越好_作业帮
题目含五行的成语越多越好答案解析解答一含五行的成语越多越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