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挑战漫画在线阅读 NeurIPS近3万投稿爆仓,强拒400篇论文,博士疯狂内卷,AI顶会噩梦来袭

NeurIPS近3万投稿爆仓,强拒400篇论文,博士疯狂内卷,AI顶会噩梦来袭

AI顶会,一场「爆仓危机」正在上演。

由于会议场地限制,NeurIPS 2025正通知「高级领域主席」(SAC),拒收已被录用的论文。

一位SAC爆料,大约400篇论文直接被砍掉,即便是三位审稿人和AC已通过初审。

她吐槽,这太不公平了。若是容量不够,应该把会议拆分、扩容,而不是随意拒收这么多论文。

此前ICLR也采取了类似的「战术」

更荒唐的是,还有人拿着5444的成绩,成为了炮灰。

这种「临时变卦」的做法,一切根源都指向了——爆炸性的投稿总量。

几个月前,就有人发现NeurIPS投稿ID都已经排到23000了,搞不好最后冲破3万篇,简直疯狂。

ASU教授Subbarao Kambhampati痛批,因「资源限制」而拒掉AI论文,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有人在那儿打抱不平,「这完全没有道理啊」!

约400篇论文被拒

NeurIPS爆仓

今年,是NeurIPS第39届年会。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届NeurIPS 2025,为了应对会议规模迅速扩张的挑战,决定首次设立分会场——墨西哥城。

也就是说,NeurIPS 2025是首个双城会议,分别于:

· 12月2日-7日在圣迭戈会议中心举办

· 11月30日-12月5日在墨西哥城举办

显然,组委会分设两个会场后,依旧不够所有录用论文的展示。

突然间,拒收优秀论文,却成为了他们的「上上策」。

四个月前,Reddit网友发出的疑问,如今一语中的

这场学术闹剧,让无数研究者心碎一地,也引发了学术社区的广泛不满。

一时间,炸出了一些拿了高分、出现未引用文献等问题,而被拒收暴怒的原作者。

大佬出招,分设两赛道

有人建议,干脆把NeurIPS拆成不同的方向办,如今搞ML、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几乎机器学习领域所有的人,都挤到一个顶会,也太过离谱。

同样,另一些网友也建议,可以设立一个Findings track来解决问题。

无独有偶,CS教授Kambhampati指出,要是线下场地真的塞不下了,可以学习下ACL的模式——整两个赛道:

一个「主会」,一个「Findings」。

既然可以在Poster之上,分出Spotlight和Oral,那么为啥不能在此之下设立一个Findings,专门接收那些审稿评价不错、纯粹因场地不够而被刷掉的论文?

如今所有论文在投稿前,早已发布在了arXiv上。能被录用为Findings,可以算作社区认可的「标志」,哪怕是没有达到Oral级别,总比拒了强。

这个观点,恰恰迎合了许多人的想法,评论区中引来广泛的好评。

还有Reddit网友一语道破,对于大多数博士、学者而言,在NeurIPS、CVPR类似顶会发文,就是为了拿到「入场券」。

如今,发顶会已成为学生毕业、找教职、申请基金的「硬通货」。

有的一流高校,要求博士生必须出一篇顶级三大ML顶会的一作论文,竞争厮杀非常激烈。

AAAI 2.9万投稿破纪录

近7成来自中国

无独有偶,AAAI 2026也收到了破纪录的近29,000份投稿,投稿作者总人数超过75,000名。

在移除不符合投稿政策的论文(如缺少PDF文件、稿件未匿名、篇幅超长、作者投稿数超限等)后,仍有约23,000篇论文进入评审环节。

这一数量,几乎是AAAI 2025的2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约29,000份总投稿中,有近20,000份来自中国。

如果算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论文中出现的中国姓氏,华人作者的占比应该还会更高。

在研究领域方面,会议投稿量排名前三的研究关键词分别是:

计算机视觉(近10,000篇)

机器学习(近8,000篇)

自然语言处理(超4,000篇)

为了给如此巨量的投稿进行评审,大会招募了超过28,000名程序委员会(PC)成员、高级程序委员会(SPC)成员和领域主席(AC)。

其中,AAAI 2026程序委员会的规模,直接达到了AAAI 2025的近3倍。

除了增加人力之外,AAAI还将采用一系列AI工具来辅助评审,比如用于检测和反制审稿人合谋行为等。

与此同时,AI给出的审稿意见也会成为一项重要参考。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在官方发布的「审稿人指南」中,开头写的还是「人类撰写」(human-written)和「AI生成」(AI-generated );到后来,就变成了「人类生成」(human-generated)。

也不知道在写这篇通报的过程中,官方是不是也用了AI。

AI顶会崩坏

沦为学术修罗场

不止NeurIPS、AAAI,近年来,各大AI顶会的投稿量如洪水猛兽般涌来。

3万篇总投稿量,真的算是个例中的个例了。其他顶会收到的总数,平均在1万左右,但也打破了自身的历史纪录。

CVPR 2025公布了共13008份有效投稿,比起2024年(11532篇),多了1500篇左右。

而录用率却在逐年递减,仅22.1%——2023年为25.8%,2024年为23.6%。

ICLR 2025接收11,565份投稿,总量首次突破一万,比去年多了4000多篇。

还有ICML 2025,今年收到了12107篇有效投稿,其中不包括「桌拒」的论文。

而且,投稿总量同样创下了新高,2024年有9653篇,提升了28%。

ICCV 2025官方用一个词——bold,来形容11239篇总投稿量。

作为两年举办一次的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在2023年共收到了8088篇投稿。

回看这一年已落幕的AI顶会,让人不禁感慨,如此巨量的投稿,却成为了一场「噩梦」。过去,AI顶会组织者还以投稿量为荣,但如今后悔不已。

总量爆炸,全员审稿

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是——人手不够,谁来审稿?合格的审稿人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各大顶会一般会引入「多层审稿机制」,如审稿人、AC、SAC、PC主席。

甚至,有的顶会,比如ICCV 2025强制「投稿作者」担任「审稿人」,若是在截止日期前没有完成,自己的论文也会被拒收。

但更令人担忧的新趋势是,即使论文获得不错的分数、AC认为值得录用,也因「贴Poster空间不够」而被拒绝。

2021年,ICLR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Kambhampati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一篇自己推荐接收,还写了Meta-review和SAC评论的论文,却被拒收了。

原因是,平均分低于因「资源限制」而设定的录用分数线。

他表示,如果想要「捞回」这篇论文,就必须额外花功夫向SAC申请破格录用……

这种做法看似无奈,实则荒谬至极。

那些被拒的论文不会消失,它们往往会转投下一个顶会。问题是,为这些会议审稿的人,仍是同一批人。

来回倒腾,浪费的所有人的时间和精力,无异于加剧审稿人短缺的恶性循环。

用AI敷衍审稿,吐槽不断

另一方面,投稿量激增,审稿人不够,最终导致了审稿质量下降,好像成为一个闭环永远没有出口。

不提以往,只今年AI顶会爆料的审稿槽点,足以让人捧腹大笑。

NeurIPS 2025审稿建议中,竟犯下了「谁是Adam」这样的低级错误,网友直呼离谱。

著名机器学习研究员Dan Roy张口大骂,「NeurIPS评审现如今就是垃圾」!

网友深情感谢,ICCV审稿人用ChatGPT堆砌出言辞华丽、泛泛而谈的评论。

再加上,论文作者还学会钻空子,抓住审稿人用LLM审稿的机会,在文中插入「隐身好评提示」。

这也成为了审稿质量下滑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学术会议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术,本该是公平的竞技场。NeurIPS这场「拒收风波」,失去的不只是400篇论文,而是无数研究者的信任。

参考资料:

https://x.com/xwang_lk/status/1960360698942468362

https://x.com/MarkSchmidtUBC/status/1959302293054275663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1n4bebi/d_neurips_is_pushing_to_sacs_to_reject_already/

https://x.com/rao2z/status/1962223246146928931

https://aaai.org/conference/aaai/aaai-26/review-process-updat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编辑:桃子 好困,36氪经授权发布。

从老城烟火到文化地标 “介就是天津”!

央广网天津8月29日消息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启幕在即,当渤海湾的海风拂过城市街巷,世界的目光正聚焦这座兼具古韵底气与摩登活力的北方港城——天津。

这里既有百年洋楼沉淀的历史厚重,也有海河夜景闪烁的现代璀璨;既能在非遗作坊触摸老手艺的温度,也能在硬核地标感受大国重器的震撼。趁此全球瞩目的时刻,快跟着这份指南,提前“云游”天津,解锁这座城市藏不住的“津”彩魅力!

民俗文化·触摸津门“老底子”

想沉浸式感受天津“非遗DNA”?来古文化街准没错!青石板路两侧,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的作品随处可见,耳边满是相声茶馆的吆喝声,手里攥上个刚出锅的熟梨糕,老天津的烟火气和文化味,一步一帧都是讲究。

杨柳青古镇有着“北国江南”“沽上扬州”的美称。作为杨柳青年画的发源地,走进古镇里的年画作坊,你能亲手体验勾线上色的技艺。古街旁,非遗打铁花、传统民俗表演常演常新,走在巷子里像闯进了百年前的民俗画卷。在这儿,拍照都是自带复古滤镜!

地标打卡·定格天津C位风景

谁能拒绝在天津之眼上俯瞰津城美景?傍晚华灯初上,灯光将这座亚洲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染成温柔的颜色,俯瞰两岸楼宇璀璨,连风里都带着浪漫气息,妥妥的天津“夜景名片”!

挑战“最出片的出站口”?与天津站隔岸呼应的津湾广场邀请你来!这里欧式风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白天光影温柔、夜晚灯光璀璨,随手一拍都是能刷爆朋友圈的城市大片!

历史风貌·遇见时光里的天津

五大道串联起2000多座百年洋楼,英式、法式、意式建筑各有风情,乘上复古马车路过名人故居时,仿佛能听见老天津的过往故事,氛围感直接拉满!“万国建筑博览苑”名不虚传!

谁说看长城只能去北京?天津黄崖关荟萃精华,既有险峻的山脊长城,也有平缓的水关景观,徒步途中还能打卡“长城博物馆”,登城楼望群山连绵,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之美直接撞进心里!

烟火生活·解锁天津“逛吃自由”

在天津,“早餐天花板”非西北角莫属!锅巴菜、老豆腐、面茶、炸糕的香气弥漫整个街区,让“碳水脑袋”直接陷入“选择困难”!

温馨提示:建议空腹来,从街头吃到街尾,每一口都是老天津的“舌尖暴击”!

想感受天津的“热闹劲儿”?金街必须安排!从滨江道到和平路,商场、老字号店铺、特色小吃摊连成片,白天是熙熙攘攘的逛街胜地,夜晚则是霓虹闪烁的华丽街区。买杯奶茶边走边逛,这是妥妥的天津“烟火中轴线”!

特色体验·玩在天津“花样百出”

在滨海新区的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停靠着退役的“基辅号”航母,在这里,你能登舰参观驾驶舱、甲板,还能观看实景表演,沉浸式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不管是带娃科普还是自己打卡,都能收获满满的震撼。“硬核”军事迷们,快来吧!

天津文艺青年私藏的“灵感宝地”上新啦!在天美艺术街区,老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彩色涂鸦墙爬满街头,小众艺术装置藏在转角,走两步就能遇见独立画展,连路灯都带着设计感。白天拍工业风文艺大片,傍晚坐在露天咖啡座看夕阳,艺术氛围拉满又不刻意,随手发圈都能被问爆地址,快来解锁天津“文艺新地标”!

天津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这里有老城里“嘛都有”的民俗温度,有洋楼间“越品越有”的历史韵味,有海河畔“一眼沦陷”的浪漫夜景,更有舌尖上“一口难忘”的津味鲜香。无论你是想追寻历史足迹、打卡网红地标,还是想体验民俗、大快朵颐,天津都已备好独一份的“津”彩。欢迎四海宾朋来津打卡,亲手触摸津派文化的鲜活脉络,把属于这座城的美好记忆,装进你的旅程行囊!

记者:张强 褚夫晴 韩雨晨 周思杨

制图:陈莹

来源: 央广网

沉浸式文旅,如何“长效保鲜”?

近年来,沉浸式文旅项目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我们正逐步迈入一个“全域沉浸”的新纪元,万物皆可沉浸,体验无处不在。从沉浸式互动戏剧到沉浸光影艺术展,从主题沉浸街区到沉浸式夜游,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了文旅消费的所有新兴场景,“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让人们对沉浸式体验产生浓厚兴趣。如今,沉浸式体验不再只是一种体验形式,更成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当新潮事物成为平常,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沉浸式文旅项目如何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完成从靠新奇吸引体验者单次消费到长效IP(知识产权)运营的转型,打造既富新鲜感又具内容深度的高品质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沉浸式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深耕本土文化打造独家IP

以建筑为魂、以历史为根、以体验为线

这个暑期,位于天津和平区的历史建筑张园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张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通过沉浸式互动戏剧项目《潜伏风云》,实现了从“被参观的标本”到“可体验的活体”的华丽转身,成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典范。

8月22日晚,众多观众齐聚张园,化身为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的地下工作者,亲身体验情报传递、策反敌特、保护同志等核心任务。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体验中,观众可自由探索8条支线剧情,通过搜证、解谜、与演员互动等方式推动剧情发展。复古道具、夜间灯光与音效的精心设计,结合张园原有的建筑格局与历史痕迹,让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1948年的天津。而多线程、多结局的叙事设计,更让每位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自今年3月28日首演以来,《潜伏风云》已演出20余场,获得广泛好评。项目尤其吸引“90后”“00后”年轻观众,以及历史爱好者、谍战题材“粉丝”和团队建设群体。环境沉浸、剧情沉浸与互动沉浸成为该项目的三大亮点。不少观众表示,“仿佛真的回到历史中,与革命先辈并肩作战。”

天津北方对外演艺交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潜伏风云》制作人徐筱涵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体验,项目于8月22日推出新升级版本,优化演出场景与动线,增加80余处探秘道具,细化支线任务逻辑,并提升技术稳定性,使整体体验更加流畅。“与张园另一夜游项目《宋美龄耳环丢了》以观演为主不同,《潜伏风云》除观戏外,还融入游戏环节,为观众提供与演员互动飙戏的机会,沉浸感更强。我们还特别聘请了游戏设计师与戏剧编剧共同打造该项目,确保叙事节奏与用户体验的高度流畅。观众可执行诸如寻找城防图碎片、搜集线索、获取情报、探查长官秘密等任务。在三个多小时的高度沉浸互动中,穿梭于百年洋楼之中,切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力量。”徐筱涵说。

张园始建于1915年,素有“一座张园,半部津史”之称。《潜伏风云》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这座承载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古老建筑,然而,在历史建筑中开展沉浸式演出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张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项目团队必须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布景、灯光安装等都需巧妙设计,依靠内容创意和空间调度来实现沉浸效果。此外,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戏剧虚构、如何协调多线程叙事与动线规划,也是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回忆起《潜伏风云》的创作过程,徐筱涵感慨万千,“我们要在真实历史背景下进行合理的戏剧虚构与游戏设计,既保证项目精彩刺激,又不失历史厚重感。为了能给观众提供最好的沉浸互动体验,我们不断对剧本进行打磨,前后修改了近20个版本。在去年的12月31日跨年之夜,我们进行了《潜伏风云》的内部试演,但效果和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于是决定推翻重来,所有演职人员在张园跨年并重新策划,时间非常紧迫。今年3月的首演,带给了我们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感动。《潜伏风云》采用的是剧情动态发展,结局分为潜伏成功与失败两种,胜利结局有一定触发难度。在演到第7场时,观众首次触发胜利结局时,剧场以满天星光特效作为反馈,现场观众、演员及工作人员都很激动。我们看着观众们满足的笑容,那一刻觉得这么久以来的努力都很值得。”

从张学良故居的《北洋歇洛克》《傅莱医生2》,到张园的《津门往事》《宋美龄耳环丢了》《潜伏风云》,再到曹禺剧院的《寻找戏剧家》,吉鸿昌旧居的《国魂》,天津北方对外演艺交流有限公司在沉浸式文旅领域不断探索,众多沉浸式文旅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典范,也为全国文旅融合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天津经验”。“我们认为,建筑本身是灵魂,而非单纯的演出背景。无论是张园、张学良故居、曹禺剧院,还是吉鸿昌旧居,我们都是在挖掘其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将真实的历史元素融入剧情设计。我们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挖掘历史IP的稀缺性,强调戏剧内核与互动体验的结合。通过多线程叙事、高重玩性设计、节假日主题更新、玩家社群运营等方式,不断增强用户黏性,实现常玩常新。未来,这种以建筑为魂、以历史为根、以体验为线的运营模式,还将在更多历史场所中延续与拓展。”徐筱涵表示。

经典文学与当代审美融合

内容才是沉浸式戏剧的核心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叙事性和体验性,成为文旅产业创新升级的一大助力。它打破传统观演关系,将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度融合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为戏剧注入新活力,也大大提升了文旅体验的深度与吸引力。

今年,天津人艺实验剧场继《玩偶之家》《我,不一样的柴火》后,再次推出首部沉浸式悬疑惊悚戏剧《画皮之狐狸先生》,该作品改编自《聊斋志异》经典故事,通过沉浸式观演关系、惊悚元素与现代叙事的深度融合,引发广泛关注。

该剧在忠于原著内核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传统“女狐”形象改为“男狐”,并引入现代画家角色,构建出一个跨越古代与现代的双线叙事结构。作品不仅探讨了人性、贪念与情感等永恒主题,还融入了AI、外貌焦虑等当代社会议题,赋予经典故事新的时代内涵。

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本剧编剧刘思佳在采访中表示,她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对传统《画皮》故事的现代性追问——原版中‘画皮’象征人心的虚伪和欲望,而当代社会对‘皮囊’的执念(整容、颜值崇拜)更甚,这让我想探讨‘外貌焦虑’‘真爱异化’等现代议题;二是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狐狸们讨论的‘普信男’‘恋爱脑’,王阳的‘斯文败类’,胡小津的善恶交织,都是对现实中‘没有绝对黑白’的映射。此外,古今碰撞的趣味也很吸引我,比如狐妖使用手机、胡小津做整容医生、卫兰最终用AI男友弥补情感生活等,这些设定让传统神话落地现代,更易引发观众共鸣。”

刘思佳坦言,虽然曾有过不少编剧经验,但《画皮之狐狸先生》是她的第一部原创沉浸式戏剧作品,创作起来的确有不小的难度,“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难点可能是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保持叙事的完整性,也要赢得互动的自由度,观众的参与可能打乱剧情节奏,在本文创作上要有半开放的态度。同时故事设计上要紧扣‘皮囊与真心’的主题,支线不能太复杂,避免喧宾夺主。在高潮段落的设计上要极致,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浓度。”

对此,该剧导演迟筱桐也深有感触,“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我一直认为有很多好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挖掘的。《画皮之狐狸先生》就是我们对中国经典文学戏剧化改编的一次大胆尝试,但由于该剧为完全原创,从零构建剧本需在保留古典文学精髓的同时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但戏剧的内核是故事本身,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故事的本体不能被破坏,灯光、舞美、沉浸式互动,都是为故事内容的传递所服务的。因此在舞台呈现方面,我们通过中国写意手法巧妙处理‘变身’‘燃烧’等难以实时呈现的情节,例如以红绸舞象征灵魂在火中升华,既降低技术成本,也突出东方式美学表达。剧中大量运用形体语言和蒙太奇手法,实现时空穿梭与情绪转换,但这对年轻演员的体能和表演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迟筱桐表示,自首演以来,《画皮之狐狸先生》的市场反响热烈,多场演出售罄,观众中出现大量“二刷”“三刷”现象,口碑持续发酵。不少观众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分享剧评、创作同人画作,与主创积极互动。迟筱桐也充分吸收了观众的反馈意见,表示将持续优化观众体验,包括调整座位布局等,以改善观看效果。

据悉,《画皮之狐狸先生》暂定于今年年底再度上演六至七场,未来有望成为天津人艺常驻剧目之一。该作品不仅拓宽了传统话剧的表现形式,也为经典文学的当代转化与沉浸式戏剧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博物馆发展方向

打造动态参与式文化体验

如今,走进博物馆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博物馆也一改传统的形象,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游览”模式,这不仅拉近了文物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也搭建起人类与古老文明互动交流的桥梁。

由青海省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主办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X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借助LBE技术(Location-Based Entertainment基于实景的沉浸娱乐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个逼真至极的三星堆考古现场;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共同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以1:1毫米级高精度还原了第285窟,借助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AI(人工智能)引擎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运用5G+VR、投影技术、红外技术等科技手段,打造“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河之恋”720°环幕空间、“运河迷踪”青少年互动解迷空间等特色沉浸式体验场所,向游客全方位展示运河文化。这些博物馆沉浸式项目的火爆出圈,也预示着增加沉浸式参观体验,探索个性化历史呈现,已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4年11月30日,天津博物馆携手宇宙猜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宇宙猜想·启程》大型宇宙探索VR沉浸体验展,展览以中国人对宇宙星河的向往与探索为主题,采用LBE空间技术,1:1还原太阳系真实星体构造和12个浩瀚神秘星际空间场景,让游客穿越星河,身临其境地感受宇宙生命的力量。

今年8月23日,由天津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联合主办,安阳博物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重磅展览“商邑百工——三千年前的中国制作”亮相天津博物馆5楼7号厅。该展览中采用XR技术让沉睡千年的甲骨文字变得触手可得,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古老文明的神秘魅力。

以打造沉浸式光影艺术盛宴而知名的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在陆续举办了“‘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天津数字文博基本陈列展”“飞天织梦·敦煌秘境——沉浸式艺术展”等展览后,今年年初又推出了沉浸式剧本游项目《古堡谜案1931》。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博伦介绍,该项目自2024年9月启动策划,邀请国家话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青年艺术家共同参与,旨在突破传统博物馆参观模式,充分利用法式小洋楼本身的建筑美学,如雕花楼梯、壁炉、八角宫灯等,作为天然剧场布景,结合实景、数字与交互三重搜证模式,使参与者深度探寻这座庞大建筑的艺术之美,发掘细微,提升沉浸感与参与度。“《古堡谜案1931》的核心亮点在于‘时空交错的故事张力’与‘极致沉浸的复古美学’。玩家共有三种搜证模式,分别是实景搜证、数字搜证、交互搜证。其中,数字搜证是我们馆独特的搜证方式,侦探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来观看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线索,通过AR互动、体感互动、超大视觉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充分体现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张博伦说。

在天津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屠金歌看来,沉浸式文旅市场自2023年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光影技术、数字互动及演艺类项目不断丰富体验形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大中小型景区和博物馆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还可通过剧本叙事、游客互动等方式,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与消费意愿,有效推动文商旅融合。

屠金歌说:“对大型景区而言,沉浸式项目丰富了游览体验;对中小型场馆,则成为吸引客流、提升口碑、放大文化亮点的重要方式。天津沉浸式文旅项目在全国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与常态化运营能力。”

“沉浸式文旅开发有助于天津深入挖掘与表达多元文化,增强外地游客对本地文化的感知。但相较于国企,中小企业虽更具活力与创意,在资金、政策、宣传及市场资源方面仍存在短板,需更多扶持以实现项目更好落地。只有鼓励更多文旅企业参与沉浸式项目的运营和在地文化精品项目的打造,才能为行业培育更肥沃的土壤和持续的生命力,助力天津提升文旅服务能级,持续在全国文旅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屠金歌表示。

作者:徐雪霏

来源: 天津日报

相关问答

谁有《华丽的挑战》动漫百度云资源?

下载影视大全,搜索华丽的挑战即可!如果楼主不知道去哪下载,可以私信我给你链接噢!下载影视大全,搜索华丽的挑战即可!如果楼主不知道去哪下载,可以私信我给你链...

华丽的挑战漫画概要?

京子扮演莲的妹妹和莲一起参加该隐·希尔的拍摄工作,莲与另一位对京子感兴趣的男演员村雨君起了争执,大打出手,失去理智的莲被以前的记忆所吞噬,无法仔细思考...

华丽的挑战漫画大结局?

敦贺莲和宫喜在一起了敦贺莲和宫喜在一起了

亲亲有华丽的挑战动漫的网盘嘛?

动画只有1季.一共25集,动画最后也没有原创故事,只是暂时完结了,因为漫画还在连载中,漫画是不分季的,一直在连载,基本每月更新一话,现在已经有175话了,如果...

华丽的挑战/下一站巨星/SKIPBEAT漫画完结了么?

到11卷是完结,从第十二卷开始应该是新内容,从12开始看吧但是动画有删减一些,可以试着从漫画一开始重看到11卷是完结,从第十二卷开始应该是新内容,从12开始看...

华丽的挑战电视剧为什么下架?

没有下架,只是先播别的节目《华丽的挑战》是台湾八大电视公司出品的一部爱情励志电视剧,由冯家瑞执导,崔始源、李东海、陈意涵、白歆惠主演。《华丽的挑战》...

请问华丽的挑战,在18集里最上恭子和不破尚拍那个PV的时候,那集里有个歌曲是什么歌呀,告诉下歌名还有网址?

那是尚的角色歌..收录在OST里..1.BURNIN'DOWN/不破尚(宮野真守)2.Prisoner/不破尚(宮野真守)应该是第一首那是尚的角色歌..收录在OST里..1.BU...

华丽的挑战结局是什么?

《华丽的挑战》是一部充满悬疑和冒险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意外被卷入一场神秘的游戏,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一系列极限挑战的故事。最终,他面对的最大挑战是...

华丽的挑战结局是怎么样的?

1.华丽的挑战结局是成功的。2.这是因为在华丽的挑战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不懈努力和智慧的运用,最终克服了所有的障碍,取得了胜利。他们...

华丽的挑战男主是谁?

1.第一季泰剧《华丽的挑战》结局是女主角Kao和男主角Pete在一起。2.Kao和Pete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剧情的主线,两人的感情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互相吸引...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