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爸妈”与“爹娘”:汉语亲属称呼的千年密码
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原作者 | 郑子宁
摘编 | 徐悦东
《中国话》,郑子宁著,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习惯叫父母“爸妈”,但古装剧里却总出现“爹娘”?这不仅仅是方言差异,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语言演变史!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全球语言中“妈妈”都类似mama,因为这是婴儿最早能发出的声音。当宝宝牙牙学语时发出ma,母亲会欣喜地将其视为呼唤自己,久而久之,ma就成了“妈妈”的代称。这个理论听起来很合理——普通话的“妈妈”自不必说,英语口语也常用mum。
但真相可能让你大吃一惊:这个说法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
看过清宫剧的人一定对“皇阿玛”印象深刻,但这其实是编剧的误导。清朝满文记载中,皇子称父亲为Han Ama,即“汗阿玛”,汉文写作“皇父”或“皇考”。“皇阿玛”极为罕见。这里Ama指父亲,ma与“妈”无关。满语中,“妈”有eniye、eme、aja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额娘”。如今东北一些满族家庭仍称父亲为“玛”,母亲为“讷”——这与“全球ma都指妈”的传说大相径庭。
亲属称呼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词汇,甚至在家园语言转换后,家庭内部仍保留原称,如东北满族案例。但称呼也会因社会变迁而更替,比如许多地方原本土气的“爹”正被时髦的“爸”取代。若时光倒流千年,情况可能相反:“爸”反而显得老土,“爹”才是潮流。
远古回响:“爸妈”的基因密码
汉语书面语中,“父”自古指父亲。今天普通话读fu,但上古音更近“爸”。这是原始汉藏语的遗产——藏文父亲称ཨ་ཕ(apha),缅文为အဖ(apha)。汉语语音巨变后,“父”音保留在口语中,遂用“爸”字记录。类似地,“母”口语化为“妈”。
这一称呼古老到超乎想象!藏文许多名词带父母后缀,如太阳叫ཉི་མ(nyi ma),月亮叫ཟླ་བ(zla ba),宛如汉语“太阳婆婆”。丽江纳西语中,太阳也是阴性词/ȵi33 me33/。动物性别更明显:纳西语公猪是/bu21 phv̩33/,剑川白语公猪是/te̱21 po55/,后者保留了古“父”后缀,尽管现代白语称父亲为/ɑ31 ti33/(阿爹)。
汉语也有痕迹:普通话有尾巴、哑巴,山东方言有呆巴、瘸巴。这些口语词虽难登大雅之堂,却历史悠久。
若穿越回宋代,语言版图截然不同。当时蜀语以难懂著称,与中原语音差异巨大,蜀人甚至称中原音为“虏语”。可惜这种蜀语已随元朝人口变动消失,现代四川方言主要是明代移民的后裔。
南宋范成大路过嘉州(今乐山)时,记录了一个渡口名“王波渡”。他询问本地人才知:蜀语尊称长辈为“波”,祖父母皆可称“波”,还有天波、日波等词。这种加“波”现象,与今日纳西语、白语如出一辙。“父”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范成大
“爷”与“爹”:谁是父亲?谁是祖父?
《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家喻户晓——花木兰称父亲为“阿爷”。今日普通话里“爷”指祖父,“爹”指父亲,但南方差异显著:合肥称祖父“爹爹”,父亲“爷”;苏州称祖父“阿爹”,父亲“爹爹”。唐宋以前,“爷”“爹”专指父亲,古音韵母为ia,与“家”“花”押韵。闽南话、客家话及陕西方言仍保留此音。
“爷”突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初借“耶”字,后加偏旁成“爺”。王羲之书信署名“耶告”,即“父告”。几乎同时,“爹”“娘”也登台亮相。仿佛几百年间,先民觉“父”“母”不足,急需新词。
王羲之出身琅琊王氏,西晋末南迁避乱。这批移民可能带来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称呼。“爷”是否源自鲜卑语?线索指向混乱时代。
王羲之有“耶告”二字的书法
东汉以来,北族内迁。西晋时气候寒冷,灾害频发,北族起事,洛阳陷落,史称“永嘉之祸”。粟特商人娜娜槃陀在信中惊恐描述:“洛阳没了,邺城没了……匈奴人控制了长安……”这封信被玉门关没收,未知其命运。这是天翻地覆的年代——五胡十六国登场,鲜卑语成北方影响最大的北族语言。
鲜卑语资料稀缺,《南齐书》记录北魏官职如“直真”“乌矮真”,后缀“真”表“做某事者”。对比突厥语“门”为qapïγ,鲜卑语“守门人”可薄真或源于此。但鲜卑语更近蒙古语系:青海土族语表人后缀qin,蒙古语“云”为egülen,“狼”为činu-a,与鲜卑改姓“云”“狼”吻合。
鲜卑人深度参与中原政治,隋唐贵族多具鲜卑血统,其亲属称呼可能通过贵族家庭扩散。但鲜卑语称父为“莫贺”,母为“阿摩敦”,与“爷”不符。且王羲之用“耶”早于鲜卑入主,源头仍待深究。
粟特文2号、3号古信札
“爹”从何来?羌语与草原的回音
“爹”首见于三国《广雅》。《广韵》载两音:一为“羌人呼父”,一为“北方人呼父”。四川彝语当面称父/a34 ta33/,尊称/a21 bo33/,与汉语“阿爹”“父”对应。北方“爹”或与草原民族相关:回鹘可汗称大相颉干迦斯为“阿多”(突厥语ata,父)。突厥碑文中父也称qang。
汉语“哥”统一指兄,唯闽南称“阿兄”。南北朝前“哥”意为“歌”,口语皆用“兄”。唐太宗书信落款“哥哥敕”,“哥”可兼指父兄,此乱辈现象或受鲜卑影响。游牧民族有“还子习俗”:长孙由祖父母抚养,称祖父母为父母,生父为兄。哈萨克语父äke近柯尔克孜语兄agha,祖父ata近柯尔克孜语父。
北齐高纬兄弟称父为“兄兄”,颜之推返北方见“结父为兄”之风,惊异于伦理轻忽。此俗延至唐朝,皇室常收养孙为子。
“娘”的崛起:从少女到母亲
“娘”初指年轻女子,如“娘子”。莫高窟壁画有“小娘子”“娘子”之称。《子夜歌》吴语女子自称“侬”,诗云“见娘喜容媚”。今日吴语仍称少女为“小娘”。云南傣族女性尊称“朗”(德宏傣语la:ŋ45),泰国王号含nang,可见“娘”早扩散至南方。
“孃”原意为“烦扰”,唐后渐指母亲,晚唐混用“娘”。有说“孃”借自突厥语“你母亲”(ana-ng),但突厥碑文母为ög,ana晚出。且突厥未如鲜卑入主中原,影响有限。
综上,三国至唐几百年间,汉语亲属称呼大洗牌:“爷”“爹”“娘”取代旧称,唯“哥”源出鲜卑较明确。这场变革如何发生?仍是待解之谜。
鲜卑人
原作者 | 郑子宁
编辑 | 徐悦东
校对 |
相关问答
孙侨潞妈妈是巴啦啦小魔仙里的谁?
回答如下:孙侨潞的妈妈并不是巴啦啦小魔仙中的演员,而是为魔仙女王这个角色配过音。尽管孙侨潞的妈妈不是魔仙女王角色的扮演者,但她在该剧中为魔仙女王配音...
巴啦啦小魔仙静怡的妈妈?
静怡的妈妈静怡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她和严莉莉的处境十分相似,不过没有向严莉莉一样变坏。她的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外面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她,让他十分想念自...
巴啦啦小魔仙严莉莉妈妈?
严莉莉的妈妈是刘美含,刘美含是一个工作狂,有一次严莉莉过生日,她的母亲却一心的只在工作上,从来不顾严莉莉的感受严莉莉的妈妈是刘美含,刘美含是一个工作...
巴拉拉小魔仙有一集是小蓝变成美琪美雪的妈妈,小月变成莉莉的妈妈,是那一集?
我只记得那集名叫妈妈出走了,大概是21集我只记得那集名叫妈妈出走了,大概是21集
巴啦啦小魔仙林妈妈扮演者?
妈妈扮演者是左左该剧讲述了魔仙堡与人间界之间的奇幻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魔仙堡的魔法世界之中,黑魔仙小月(周娇饰)偷偷修炼黑魔法,还想要盗走魔仙彩...
孙侨潞母亲是魔仙女王吗?
孙侨潞的妈妈并不是魔仙女王,魔仙女王的扮演者是王慧,不过有传言说,虽然说孙侨潞的妈妈不是魔仙女王,但是为魔仙女王这个角色配过音,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
巴啦啦小魔仙孙侨潞的妈妈配音?
在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里面,孙侨潞的妈妈配音的是西索娜女王。也就是在大结局的时候出现的那个幻影之前的魔仙堡女王在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里面,孙侨潞的妈妈配...
巴啦啦小魔仙小千的妈妈大结局?
和小千相认没多久后,和小千一起对抗黑势力的时候为了救小千而被杀害了和小千相认没多久后,和小千一起对抗黑势力的时候为了救小千而被杀害了
巴啦啦小魔仙严莉莉妈妈生气了多少集?
第三十九集:莉莉的悲哀莉莉的妈妈丢了一份重要的光盘文件,莉莉欲帮其找回,遂骗小月借出黑水晶,得知光盘所在。珍妮本来找莉莉去看电影,却见莉莉去找光盘。...
喜欢吃妈妈做的哪些菜,为什么?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不管多大年龄吃过多好吃的东西,饿的时候最想念的,还是妈妈做的菜,妈妈的菜为什么好吃?如果用1.2.3.来回答,会荼毒了妈妈的菜,所以我想只...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