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蜘蛛痣

蜘蛛痣

蜘蛛痣(spider angioma),别名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蜘蛛状血管瘤、蛛状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获得性的损害,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10%~15%的健康成人及儿童、肝功能受损及肝硬化患者、口服避孕药和怀孕的女性为多发群体。

蜘蛛痣发生的原因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当肝硬化时,因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蜘蛛痣。蜘蛛痣多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处。用竹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褪色或消失,压力去除则又出现。其治疗方法有微波治疗、电离子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采用玻片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患者应避免日光照射、搔抓、剧烈活动,勿饮酒,勿食辛辣刺激食物。

激光治疗疗效较好,但术后反应大,副作用大,易留疤痕、色素沉着等。蜘蛛痣的预防方式有保护肝脏健康、注意防晒、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病因

蜘蛛痣发生的原因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当肝硬化时,因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蜘蛛痣。但是出现蜘蛛痣不完全都有肝病。妇女的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增多,因而一些孕妇皮肤上也可出现蜘蛛痣。此种蜘蛛痣大多出现在怀孕后的2~5个月内,产后数月内会消失。还可见到少数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像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B族维生素缺乏的病人。临床上常发现,蜘蛛痣的出现和消退与肝硬化的进展和好转有很大的关系。

病理生理学

一般认为蜘蛛痣可以是动脉或动脉分支,也可为动静脉吻合的动脉节段,但它们都是与微血管相连,而不是直接与静脉相连。在蜘蛛痣解剖中并未发现明显的炎症改变。中心动脉壁有球细胞参与,蜘蛛痣可分为5部分:(1)表皮动脉网;(2)中央蜘蛛动脉;(3)真皮下壶腹部;(4)放射状输出血管;(5)终端毛细血管。

蜘蛛痣一般认为与具体肝病无关,而与慢性肝炎的功能障碍有关。蜘蛛痣在男性患者中常随雌激素与游离睾丸素比增高而出现,即与血浆高雌激素和乙醇有关。肝功能差时,雌激素灭活减少。肝硬化的患者显示出血浆雌激素/雄激素(17β-羟-雄-4-烯3-酮)[(28.3±47.2)×103,中位数10.5×103 vs (8.2±8.3)×103,中位数5.7×103,P=0.003)];硝酸盐浓度/亚硝酸盐浓度[(29.9±17.5)μmol/L,中位数23.8μmol/L vs (21.4±10.0)μmol/L,中位数20.6μmol/L,P=0.01)及P物质[(47.5±62.5)pg/mL,中位数29.2pg/mL vs (15.2±7.7)pg/mL,中位数12.3pg/mL,P<0.001)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所提高。27%的(16/60)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而伴有蜘蛛痣的肝硬化患者被发现P物质的血浆浓度[84.7±105.3)pg/mL,中位数53.1pg/mL vs (34.5±30.7)pg/mL,中位数25.8pg/mL,P=0.006)和胆红素的血清浓度[(3.9±3.8),中位数1.9mg/dL vs (1.9±1.9)mg/dL,中位数1.2mg/dL,P=0.02)均较不伴有蜘蛛痣的肝硬化患者为高。代偿能力逐步的衰退显示P物质是唯一有意义的和独立关联着肝硬化患者,它能预报蜘蛛痣的出现。优势比=3.0,95%可信区间=1.4-6.6,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础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bFGF)与肝硬化患者蜘蛛痣密切相关。LiCP等报道肝硬化患者伴蜘蛛痣的血浆VEGF和bFGF均比不伴蜘蛛痣高[(VEGF:(185±28)pg/mL vs (90±10)pg/mL,P=0.003;bFGF:(6.8±1.0)pg/mL vs (4.1±0.5)pg/mL,P=0.017);年龄也同样的影响。VEGF则有可能会增加动脉血供给肿瘤血管。

流行病学

蜘蛛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获得性的损害,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10%~15%的健康成人及儿童也有发生。一般只有一个,偶尔也有数个出现,蜘蛛痣多发现在脸部、颈部、身体上部及手臂,很少出现在乳头连线以下;但也有遍及全身,多于百个的报导。在幼童中,蜘蛛痣多出现在手和手指的背部。蜘蛛痣全身都可出现,但对于蜘蛛痣为何多发于上腔静脉回流区域,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蜘蛛痣还多见于肝功能受损、肝硬化患者。但也可以是生理性而无病损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如使用激素,服用避孕药,女性怀孕。许多口服避孕药和怀孕的女性通常是无症状的,而且在分娩或停服避孕药6~9月后蜘蛛痣会自然消失。

一般认为蜘蛛痣可能是肺内血管扩张的一种皮肤标记。蜘蛛痣被发现在临床典型的肝肺综合征患者中有79%,而亚临床则为54%;无肝肺综合征仅为39%(P<0.05)。伴有蜘蛛痣的肝硬化患者有较严重的气体交换异常和肺内的血管的扩张,而且典型肝肺综合征和蜘蛛痣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蜘蛛痣阳性在年龄<60岁及肝功能较好的患者中,对预示出血的价值较大:蜘蛛痣数>20枚者出血机会为50%,有多枚非典型蜘蜘痣者出血机会为63%,有大蜘蛛痣(直径>15mm)者出血机会为80%。

从临床上看蜘蛛痣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肝坏死脂肪性肝病等等疾病,有少数风湿热、硬皮病患者也可出现蜘蛛痣。但是皮肤出现蜘蛛痣不一定都是疾病所致,约有10%~15%正常人亦有蜘蛛痣。如6~10岁儿童和年轻女性,20~45岁男性均有少数出现蜘蛛痣,而40%的健康孕妇都有蜘蛛痣,往往在分娩后大多消失。蜘蛛痣出现不受年龄、性别和以上疾病的限制,在临床中发现过3岁小孩和90多岁的老人亦有蜘蛛痣。

蜘蛛痣也多见于男性,其原因也是与女性激素存在有关,男性体内虽然很少,但也存在一点,肝脏机能正常时,女性激素在肝脏得到分解,就不会出现这种特征。

临床表现

蜘蛛痣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的血管改变。其是一组小血管扩张形成的血管病损,它是各种血管瘤的发生基础,皮下的特点为有规律地跳动的微小的动脉分支,多分布在腰部以上部分;与血雌激素过多症有关联,结节性多动脉炎(vascular 病理学)约30%发现有HBsAg阳性。蜘蛛痣由中央微动脉和呈放射状薄壁血管组成,压迫中央动脉可使其发白和暂时消失;去除压迫时,线状血管很快被来自中央动脉的血液所充盈;升高的中央微动脉像蜘蛛的身体,而呈放射状细血管像蜘蛛的腿;直径大小可从针尖到0.5cm不等;微动脉血压约50~70mmHg(1mmHg=0.133kPa);温度也较周围皮肤高2~3℃。

1.特点是中心有一个针头至粟粒大小的鲜红色小点,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在红点周围有放射状、纤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

2.如用尖物压迫中心小红点”蜘蛛体”,周围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蜘蛛脚”则消失,除掉压迫,则又恢复原”蜘蛛”形态。

3.皮疹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面部、颈部或躯干及上肢,无自觉症状。多见于儿童及孕妇。

4.病理表现:中央为一支上行小动脉,向周围放射状分支成毛细血管。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蜘蛛痣形似蜘蛛,它的中心是1毫米大的红点,四周是扩展的红线,就象蜘蛛的身体和它的细长腿一样。蜘蛛痣是皮肤小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在镜子面前观察面部、颈部有没有蜘蛛痣。检查时除观察其形态外,还可用火柴棒或铅笔尖等压迫中央的红点,如其周围辐射状的小血管也随之消失,放开压迫后小血管又出现,就证明是蜘蛛痣。蜘蛛痣多见于面部、颈部、前胸、手背处。蜘蛛痣的大小可从直径象针头大到数厘米不等。

辅助检查

可进行如肝炎病毒系列检测、肝功能测试、肝胆B超、CT以及MRI等检查,同时还需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以确定是否存在肝病肝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代偿期多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不良、脾功能亢进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贫血。有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

2.尿液检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合并乙肝相关性肾炎时尿蛋白阳性。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肝细胞损伤引起的黄疸,尿胆原亦增加。腹水患者应常规测定24小时尿钠、尿钾。

3.粪常规:消化道出血时出现肉眼可见的柏油便和血便,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慢性出血,粪隐血试验阳性。

4.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失代偿期可出现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胆红素的持续升高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2)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在没有蛋白丢失的情况(如蛋白尿)时,血清白蛋白量常能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在肝功能明显减退时,白蛋白合成减少。正常值为35~55g/L,白蛋白低于28g/L为严重下降。肝硬化时由于损伤的肝细胞不能清除从肠道来的抗原,或后者经过门体分流直接进入体循环,刺激脾脏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形成高球蛋白血症。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蛋白电泳可显示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显著增高,β球蛋白轻度升高。血清前白蛋白也由肝合成,半衰期为1.9天,显著短于白蛋白(17~18天)。当肝细胞受损伤尚未引起血清白蛋白下降时,血清前白蛋白则已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可下降50%左右。

(3)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预后指标,晚期肝硬化及肝细胞损害严重时明显延长,如补充维生素k后不能纠正,更说明有功能的肝细胞减少。

(4)血清酶学检查:①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肝细胞坏死时,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肝硬化患者这两种酶不一定升高,但肝脏的炎症活动时可升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ST/ALT≥2。②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0%的肝硬化患者可升高,尤其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酒精性肝硬化升高更明显。合并肝癌时明显升高。③碱性磷酸酶(ALP):70%的肝硬化患者可升高,合并肝癌时常明显升高。④胆碱酯酶(ChE):肝硬化失代偿期ChE活力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平行,若ChE极度降低者提示预后不良。

(5)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有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IV型胶原、透明质酸。肝纤维化时以上各项指标升高,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尚不能作为确诊肝纤维化的指标,联合不同的血清学指标的数学模型有助于鉴别有无显著肝纤维化。

(6)脂肪代谢:代偿期患者血中胆固醇正常或偏低,PB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升高。失代偿期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明显降低。

(7)定量肝功能试验:如吲哚菁绿(ICG)试验,检测肝细胞对染料清除情况以反映肝细胞储备功能,是临床初筛肝病患者较有价值和实用的试验。其他的定量肝功能试验包括利多卡因代谢产物生成试验、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半乳糖耐量试验、色氨酸耐量试验、咖啡因清除试验等。

(8)血氨:动脉血氨的测定对肝性脑病有辅助诊断的价值,但血氨水平的高低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不平行。

5.血清电解质:对于判断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6.甲胎蛋白(AFP):肝脏炎症活动时,AFP可升高。合并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升高,如转氨酶正常,AFP持续升高,需怀疑原发性肝癌。

7.病毒性肝炎标记测定:疑肝硬化者须测定乙、丙、丁型肝炎标记以明确病因。肝脏炎症有活动时应进行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标记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抗体测定,以明确有无重叠感染。

8.血清免疫学检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提示PBC(阳性率95%),自身免疫性肝炎时常有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阳性。

9.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时明显降低(\u003c200mg/L),伴尿铜增加(\u003e100μg/24h)。年龄\u003c40岁的肝硬化患者应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排除此病。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肝硬化的声像图为肝表面不光滑或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多呈右叶萎缩和左叶、尾叶增大;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肝静脉管腔狭窄、粗细不等。此外,还有脾大、门静脉扩张和门静脉侧支开放等门静脉高压症的声像图改变,部分患者还可探及腹水。多普勒超声可发现门静脉侧支开放、门静脉血流速率降低甚至门静脉血液逆流等改变。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和肝癌等肝硬化的并发症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造影检查对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CT:肝硬化CT影像学表现与超声检查所见相似,表现为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和肝门区扩大,肝脏密度高低不均。此外,还可见脾大、门静脉扩张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对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十分有用。

3.MRI:MRI的影像学表现除与CT相似外,对鉴别肝硬化结节、肝瘤结节更优于CT检查。MRA可代替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血管变化和门静脉血栓,用于门静脉高压病因的鉴别及肝移植前对门静脉血管的评估。

4.放射性核素显像:经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测定的心/肝比值能间接反映门静脉高压和门体分流程度,对诊断有一定意义,正常值0.26,肝硬化患者一般在0.6以上,伴门静脉高压者常\u003e1。

5.上消化道钡餐摄片:可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食管静脉曲张呈现虫蚀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呈菊花样缺损。但诊断敏感性不如胃镜

特殊检查

1.内镜:肝硬化诊断一旦成立,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和范围,并确定有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现曲张静脉即可诊断门静脉高压。无曲张者2~3年复查1次,轻度曲张者1~2年复查1次。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内镜下曲张静脉直径的大小分为轻、中、重度。胃静脉曲张根据内镜下的部位,可以分为四型,曲张静脉表面存在红色征或糜烂是近期容易出血的危险因素。放射性肠炎镜可在结肠发现异位静脉曲张;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可发现小肠异位静脉曲张。

2.肝穿刺:1秒快速穿刺、超声指引下或腹腔镜直视下肝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对肝硬化,特别是早期肝硬化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有腹水者可经颈静脉、肝静脉做活检,安全、并发症少。

3.肝硬度检测: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又称Fibroscan,通过量化肝硬度值(kPa)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不同原因的肝病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时TE的阈值不同,一般来说,无或1级纤维化\u003c7.3kPa;显著肝纤维化(3~4级)\u003e12.4kPa;\u003e17.5kPa时,诊断肝硬化的特异度\u003e90%。\u003e20kPa时,提示合并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clinical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急性肝炎、嗜酒、检查前的2~3小时内进食、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肝外胆汁淤积等情况影响TE检查的准确性。

4.腹腔镜:可见肝脏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和纤维间隔,边缘锐利不规则,包膜增厚,脾大,圆韧带血管充血和腹膜血管曲张。腹水原因诊断不明确时,腹腔镜检查有重要价值。

5.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定:经颈静脉测定肝静脉楔入压和肝静脉游离压,两者差为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压强 gradient,HVPG),代表肝窦的压力,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值为3~5mmHg;HVPG≥10mmHg,为CSPH,更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包括腹水、曲张静脉出血及肝性脑病);HVPG\u003e12mmHg,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更高的出血风险,通过药物治疗使HVPG≤12mmHg将明显降低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

6.腹水检查:所有新出现的腹水者、进展性肝硬化或上消化道出血伴腹水者及腹水稳定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都应做诊断性腹腔穿刺,目的在于明确腹水是否由肝硬化引起。如果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 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u003e11g/L,提示腹水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此时则应寻找是否存在导致腹水增加的原因,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检查内容包括:腹水的性质(如颜色、比重),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细胞分类及Ada(ADA),血与腹水乳酸脱氢酶(LDH)比值,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测定。腹水培养应在床旁进行,使用血培养瓶,包括需氧、厌氧两种。每个培养瓶接种的腹水至少10ml。

鉴别诊断

典型的蜘蛛痣容易诊断,但仍需与伴肝炎病史的血管瘤、蚊虫叮咬、局限性血管角质瘤、弥漫性体血管角质瘤、毛细管扩张、毛细管扩张性运动失调、老年性的血管瘤、遗传性出血性微血管扩张症、动静脉血管瘤等鉴别。

1.老年性血管瘤,又称车厘子样血管瘤:损害为直径1~5mm丘疹,呈鲜红或樱桃色,不具有放射状毛细血管,多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以躯干为主。

2.阴囊血管角化瘤:多见中老年人,阴囊部多发性圆顶状丘疹,直径1~4mm,早期鲜红,质软,晚期暗红或紫红,质硬,有轻度疣状增生

治疗

蜘蛛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获得性的损害,在肝功能恢复后可逐渐消失,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很少有患者因小病损而蜘蛛痣出血,但由于肝功能较差,凝血机制差,患者可因外伤致出血,而需要进一步治疗。美容问题则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中国曾以雄激素对抗治疗,效果不好,且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国外以电干燥法、激光治疗以达到美容的效果,但由于病因持续存在会使其有可能复发。

微波治疗 

微波是一种新型特殊光热治疗仪。采用先进的光子细胞共振技术,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的高频振荡,产生高热效应,使组织在几秒内凝固、坏死。治疗中无烟雾病产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医患双方都无伤害。

电离子治疗 

电离子是利用等离子体火焰,使触头与组织间温度瞬间达到3000℃左右,迅速将组织气化或碳化而使病灶永久消失,且对组织损伤小。疗效迅速可靠,缺点是疼痛较明显,少数患者遗留浅疤。

冷冻治疗 

冷冻是利用制冷剂产生低温使细胞冰晶形成,细胞脱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使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冷冻分慢冷冻、快速冷冻和超速冷冻。一般认为快速冷冻比慢速冷冻杀伤力强,慢速复温比快速复温杀伤力强。采用慢速冷冻、快速复温对组织的损伤较小,而采用快速冷冻、慢速复温对组织的破坏和杀伤较大。冷冻和复温都对组织和细胞有损伤作用,轻则引起组织损伤,重则造成组织和细胞的坏死。超速通常不引起细胞死亡。冷冻时间的长短对组织死亡率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冷冻的时间延长,组织损伤和坏死的深度和范围加大。治疗时不宜长时间接触,以免造成组织严重坏死。不良反应有疼痛、继发感染、色素改变等。优点是不留疤痕。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选用一种能被靶组织选择性吸收而周围组织吸收较少的激光,并使脉冲持续时间小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激光能量引起的热损伤有效地局限于靶组织内,使激光治疗应用于临床。由于皮肤血管疾病的靶色基为血色素,且主要是含氧血红蛋白,其3个吸收峰为418nm,577nm,512nm;577nm是3个吸收波长中是最强的吸收峰值的波长,可以穿透到更深的组织,且较少被黑色素竞争吸收。595nm染料激光较585nm染料激光具有更长的波长,穿透组织更深。降低继发性色素改变的发生率。以往报道单独使用染料激光治疗蜘蛛痣,周围放射状的毛细血管均能全部消退,可能与血管直径细且表浅有关,而对中心突出的痣体治疗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痣体突出明显的患者,临床常需多次照射方能痊愈,而且易存留瘢痕。

玻片联合Vbeam激光治疗

采用玻片联合Vbeam激光治疗疗效更佳,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玻片将中心血管压扁,血管直径缩小,血管热驰豫时间缩短同时激光穿透深度增加,对于病变较深的蜘蛛痣中心突出痣体效果较好;②压扁血管使皮肤表层病变血管中血液被压至治疗区外,表层无法接受激光能量,较深层次血管优先成为靶组织,分批治疗,避免了血管瘤对脉冲染料激光的抵抗。不良反应方面,紫癜发生率较高,但可在短期内消退,部分患者色素沉着,也可自行消退。此治疗方法优点为:治疗次数较少,较为经济,安全有效。

护理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结束后立即冰袋冷敷20~30min,患者避免日光照射、搔抓、剧烈活动,勿饮酒,勿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后

激光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往多采用冷冻、氩激光、微波、电离子、CO2激光。尽管这些激光治疗疗效较好,但术后反应大,副作用大,易留疤痕、色素沉着等。

预防

1.保护肝脏健康:避免过量饮酒,保持健康饮食,定期体检,预防肝脏疾病。

2.注意防晒:长期暴露于阳光下可能诱发蜘蛛痣,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

3.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和血管健康。

参考资料

皮肤上的“小蜘蛛”是健康警报吗?.澎湃新闻.2025-07-03

身上出现这种“痣”,别大意!可能是肝癌的信号!.东莞市人民医院.2025-07-08